专栏名称: 雪球花甲老头
A股老股民,股市既是福利院也是修罗场上过大学开过公司,闯过江湖。暮年已至,采菊东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雪球花甲老头

方法是正确的,也要看每个人的操作水平,任何事都要下功夫

雪球花甲老头  · 公众号  ·  · 2025-02-17 22:1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点击上方“ 雪球花甲老头 ”→点击右上角“...”→设为 星标 留言请发消息

乙巳年,戊寅月,丁巳日,正月二十。
孩子的寒假过去了,大人的春节也过去了,又该迎来新的一年寒来暑往。
这个寒假,带孩子去了云南,去了广西,去了辽宁,临开学的周末去了趟天津喂海鸥。
人有时候没有那么多的斤斤计较和机关算尽,一切都是在过程之中,就是体会感受过程的美好即可,因为我记录的一些生活,有些人会留言表示不理解。
比如会说:“从北京开车去天津海边,怎么说来回也要近400公里吧,还有高速费,停车费,加邮费,到那边就喂喂海鸥?正常人表示不理解。”
说实话,她理解不理解其实我都尊重,但是她说正常人不理解,这偷换概念直接说能理解的人,都是不正常的么?
我只是记录个生活,还含沙射影的说话完全没有必要,我记得春节的时候,有人在短视频记录生活,驱车一千多公里回老家,到那边就为了给家里打扫一下,把灯点亮,因为父母已经不在了,家里早就空无一人,但他还是开很久的车回去。
正常人理解了么?
每个人,只代表自己就好了,咋就代表正常人这个群体了呢。
带孩子出去玩而已,还计较加邮费和高速费,我也表示不理解,我是真的懒得计较这些事情,这钱我觉得花得值,就是在海边走走,也散心了,值得。

其实这次去天津海边,有一件事情我犹豫再三还是没记录,但是今天想一想,还是写写吧,万一能对一些朋友有所帮助呢。
水火无情,大自然更是无情,很多事情别到眼前再手忙脚乱,比如每年钱塘江都有大潮,但是每年都有人不注意安全,侥幸心理,即使旁边立着牌子说有多少人被江水冲跑了,但是该自顾自的人,还是如此,有些浪已经打过来了,还在摆姿势照相留念。
很多事情,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如果发生不好的事情了,那种无助是很难形容的。
其实这次周末,也是鬼使神差的去了天津,因为一般情况我们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去,毕竟天气还冷,孩子玩的也不尽兴。
原本我们是想去保定爬山,或者去唐山有个古镇的,时间和行程都计划好了,但是早上起来的时候,临时变卦了,蓝姑娘说:“古镇去了好多都大同小异,爬山现在景色也不好。”
就这样,我们就改变了行程往天津的滨海开了。
到了那边,入口地方人特别多,这个位置海水退却的很少,但是海鸥也很多,我们带着孩子就沿着海边走,里面退潮的地方也有人在赶海挖贝,但是因为没打算赶海,我们工具也没带,只是在岸边走走。
大概走了一公里左右,海边的人已经很少了,但是这个位置海水退的特别远,我估计是这边地势高,但是后来我发现还有一个其他原因。
我们边走边喂海鸥,然后就看到零星的人在海边赶海,然后小诺随口说了句:“那个人是蹲着还是站着?怎么那么短啊?”
我仔细看了下,一个女人大概三十多岁,旁边带着一个小孩,两个人手里拎着一个小桶,还有一个小挠子,就是在挖贝,但是两个人都已经陷入了海滩的胶泥之中,远远看过去好像都没过了膝盖。
而就在这个时候,后面的海水已经开始涨潮了,蓝姑娘叹了口气说:“这俩人动不了了,陷进去了。”
因为海边有海风,而且他们走到了海岸线的最深处,这边反而是人最少的地方,我们也是嫌后面人多,才往这边走的,但是我们在海边走,没有往里面去。
就是海岸线不是直的,左边是一群人,越往右边人越少,这个距离其实挺远的,我们也是走了很久才到那边。
而这对母子是沿着海岸线一直往里面去,而这一路很多都是沙土,地很硬,他们走的也顺利,但是他们走到里面挖贝时候,发现海水开始涨潮,回去的路已经有海水没过去了,但是如果按照原来的方向也是可以的,因为土质不一样。
但是,他们选择了一条很错误的路线,就是直接从那边回到最近的岸边,也就是选择了一条新的路线,他们想 最快到达岸边,这个我们也非常好理解,但事实上,这一片都是淤泥,踩上去一下就陷进去,等他们发现的时候,已经陷进去了。
其实,这都是事后我们分析的,因为当时的情况,下意识都是往岸边走,怎么快怎么走,都忽视了脚下土质的不同。
我们眼看着这一对母子动弹不得,而周围又没什么人,我们这几个人,老的老,小的小,弱的弱,蓝姑娘叹了口气说:“晕,啥子事儿嘛。”
刚刚说了我们是事后分析的,所以蓝姑娘也没有任何准备,往那对母子的方向走了几步,她每一步都陷进去脚踝以上,再往里走几步,每一步都陷进去膝盖,幸亏她核心力量比较好,每一次都是硬生生把腿从泥里抬出来,而远处那对母子的眼神都很绝望,能在海风中听到一些细微的求助声音。
蓝姑娘走到他们那边,显然体力还是很足的,但是海水已经开始涨起来了,大家这里不要想涨潮就是大浪滔天,其实就是一层土地开始是露在外面的,然后上面一层水,然后水越来越厚,还是个很缓慢的过程,涨潮和退潮都是一样,但是看着慢,也是分秒必争,一旦海水都漫过来,那可不是开玩笑的。
蓝姑娘先把那个孩子从淤泥里揪了出来,很明显孩子出来的一刻,蓝姑娘又往里面深陷了一点,随后她指着岸边让孩子往岸边跑,但是发现孩子没走一步又陷进去,蓝姑娘跟孩子说:“爬!爬出去,不许站起来。”
就看这个孩子开始往岸边爬,浑身都是泥,中途这孩子不知是因为紧张还是怎么着,爬的方向还错了,就看蓝姑娘开始拉那个女人,女人是成年人,体重更重,蓝姑娘拉了两次没拉出来,两个人反而陷得更深。
这个女的赶海穿着胶鞋,到膝盖那个位置,蓝姑娘拉她,一用力胶鞋留在了淤泥里面,蓝菇娘跟她说:“不用穿鞋了,光着脚你还有希望,穿鞋阻力更大。”
事实上,这个女的鞋子尺码也不对,偏大,所以陷进去就拔不出来,反而光着脚会好些。
拉出来之后,本来蓝姑娘在前面走,结果那个女的又在后面喊,因为每一步都陷进去。
蓝姑娘折返回来,拉了她很多次,走出淤泥最深的地方,蓝姑娘让她自己往前走,那时候陷的就少了些。
那个孩子是第一个上来的,我们孩子手上的泥就是拉这孩子蹭的,那个女人是第二个上来的,结果就蓝姑娘一个人在里面站着。
小诺说:“她没力气了吧。”
蓝姑娘摆了摆手,然后自己一步步往岸边走,很明显已经透支了,到了岸边她直接靠着一块岩石上面,整个身上都是泥,裤子上面也全是淤泥。
这三个人,就像劫后余生一般,躺在海边,身上都是海水和泥浆,而整个时候海风更大了,他们三个没有人说话,仿佛一点力气都没有了,我们也没有打扰。
这个过程全部也就两三分钟,但是就感觉过得很慢。
后来,恢复了一些体力之后,这个母亲跟我们道谢了,我们看着这对母子恢复了体力往回走了,而我们看蓝姑娘也恢复的差不多了,蓝姑娘这一身的泥浆,她摇摇头说:“做好事,真的是玩命,都要付出代价的。”
其实,考虑再三把这件事写出来记录一下,就是想告诉大家很多危险其实就在身边,有时候就是鬼使神差的会发生,我不知道今天这对母子如果没有蓝姑娘会不会脱险,也许也会有其他人来救,但是时间很宝贵,未必赶得上,这些都未可知。
所以,之前有些读者问我去哪里赶海,我一般都没有说特别具体的地方,只是大概说个城市,因为很担心一不小心介入别人的因果,人家还说你要不提我没准不去那里呢。
但是,安全第一,很多人挖个贝,就忽视了风险,最后得不偿失了。
任何事情,大家都可以以故事的心态去看,但是我的初衷是让大家引以为戒,小心驶得万年船,不要有任何侥幸心理。
其实,这件事情,我也非常后怕,如果蓝姑娘出点什么事情,我也没法和老家乡亲们交代,更没法过得去心里这一关,所以能力强也未必是件好事。
所以,我觉得遇到别人有困难,能帮就帮,没有能力帮一定一定不要勉强,因为普通人实在是没有救人的能力,你打个电话求救也是帮助对方了,如果时间来不及,那也尽力而为了。

今天,有一个读者给我留言,说她最近都是在用我介绍的那个方法去操作,她说:“如果做得好,一年4%是没问题的,但是为什么总是差一点。”
我看了下她给我发的留言,原来我说早上买入,尾盘卖出,赚一个差价,她一开始挂的价格低了,调整了下也没成果,结果一路上涨,相当于一天没做,捶胸顿足。
其实类似的方法我还是知道很多,以后慢慢给大家分享,但最重要的是每个人还要多练习,也要下功夫,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才能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本事。

其实,我有些发自内心的话想和大家说,很多方法都是对的,很多想法也都是好的,但是每个人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或受限于肉身的局限,或受限于人性的弱点,或过于追求完美,或没有信仰,或没有耐心等等。
所以才有道可道,非常道,方法是对的,但是说出来很多人做着也费劲,人总是会去质疑别人,很少从自身找原因。
事实上,大家还是想走捷径,找个一劳永逸没有任何难度的事情去做,但即使这样,这条路也要自己去摸索和锻炼,最后形成自己的方法,自己的道,这才能算是长了本事。
大家无论多大多小的方法,其实都应该尝试,不要害怕失败,也别过多追求完美,只要在正确的路上,其实失败没什么,不完美也没什么,甚至慢一点都没关系,多试试看,找找感觉,这个感觉很重要,这也是不能形容的东西,但是非常重要。
这周来上海转转,发现还有点凉,下午刚到酒店服务员就送来了一份水果,很大一盘,我说:“不用了,我吃水果容易闹肚子。”
这位服务员说:“我们都是严格把关的,您放心吃就是了。”
随后就放在了书桌上,我看了看有火龙果,芒果,香蕉,苹果,橙子,还有一些圣女果,也就是小西红柿。
不过,有一个问题就是他们给切开了,我之前就吃这种闹肚子了,但是她也没拿走,我就用餐叉吃了几口水果。
拿着一本书就看书,到了晚上然后肚子就咕噜噜咕噜噜开始叫,肚子开始疼。原本以为没事的,因为毕竟没有西瓜之类的。
心里默念了两个字:“活该啊。”
今天早点休息了,晚安,各位读者。
qrcode_for_gh_a0aebfb49e26_258 (2).jpg


学些书本上没有的投资知识

人情世故,生意之道

长按扫码可关注

本文收录于: 《我对江湖的一些看法Ⅱ》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