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家教智慧
国内影响力最大的家庭教育公众平台,由“立德树人 家校共育”工程主办.为您提供家庭教育知识、方法,全方位指引您培养优秀孩子、营造幸福家庭!与1000万家庭共同学习交流!100多位教育专家为您提供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大树乡谈  ·  AI冲击下,我们、孩子该何去何从? ·  23 小时前  
检察日报正义网  ·  男子举报提前开学被怼,安徽省教育厅通报 ·  2 天前  
班主任家园  ·  你的位置(值得一看!)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家教智慧

留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帮他养成这个好习惯!很多爸妈都弄错了

家教智慧  · 公众号  · 教育  · 2017-03-31 05:47

正文


如果只能培养孩子一种习惯,一定是阅读,

如果只能送给孩子一种礼物,最好是书籍。


6-12岁(小学阶段),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最佳时期。 小学这六年,爸妈为孩子做的再多,都不如帮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让孩子自己成长更重要。

只有让孩子在小学阶段养成阅读习惯,大量阅读,见多识广,孩子今后的成绩上升才会力量强大、后发制人、潜力无穷。

6-12岁这个年龄段,如果孩子没有阅读基础,建议从通俗易懂的小说开始入手提升阅读能力。

今天小慧给大家推荐一套培养孩子好品格的成长励志小说—— 《最棒的成长》 ,这套书非常 适合6-15岁孩子 阅读,是 修炼品格的必备手册,化解烦恼的暖心读本。




《最棒的成长》 ,充满 智慧 的成长故事,温暖人心的 励志 小说,让孩子学会 自信、坚强、沟通、包容 ……


孩子总是莫名其妙发脾气怎么办?

不知道怎么和爸爸妈妈沟通怎么办?

感觉自己不聪明怎么办?

觉得自己没有梦想怎么办?

与好朋友相处遇到问题怎么办?

被老师误解了怎么办?

……


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这些问题和烦恼,在《最棒的成长》这套书中都可以找到解决办法。


小慧推荐


1、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赵静关注孩子的心理,为孩子量身打造的一套成长励志小说。


2、阳光姐姐伍美珍、家庭教育专家、资深教师、媒体等倾情推荐。

3、以孩子的真实来信为故事原型倾诉成长中的烦恼,更能引起孩子的共鸣,让他们感同身受。

4、内容积极正能量,以一个个充满智慧的故事激励孩子: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都难免遇到困难与挫折,只要相信自己,学会面对,学会承担,并付出努力,就一定会成为优秀的自己。


内容介绍


《最棒的成长》是一套 传递正能量、培养好品格 的成长励志小说,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儿童心理专家赵静老师以“允许我流三滴泪系列”中来信的小读者为原型而创作的,主人公为笑香盈、陶大器、夏雨丝和叶小聪。他们四个是同班同学,是玩伴,是好朋友,也是“死对头”。他们会一起玩、一起疯,也会拌嘴、吵闹。


在成长的道路上,他们和所有孩子一样,有苦恼、有困惑、有争执、会犯错,会流泪、会摔倒,但最后他们都会通过自己的努力一一化解。每本小说都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成长故事,都是一堂修炼品格的必备课,它会 让孩子学会坚强、学会自信、学会沟通、学会包容等正能量品格。


作者简介


赵静,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副编审。出版《允许我流三滴泪》《老妈你真烦》《再见,小马虎》等系列儿童文学作品80多部,其中20多部作品被港台和国外出版与推广。

作品曾获 “冰心儿童图书奖”,入选教育部和团中央推荐的“全国青少年喜爱的优秀图书”, 入选中宣部和文化部等九部委主办的“知识工程”推荐书目,多次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图书名单”。

对孩子细腻敏感的内心世界了如指掌,被小读者视为“最好的朋友”。



名人推荐



这套书就如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通过给小读者讲故事的方式,培养他们自信、关爱、勇气、分享和责任等成长中应具备的出色品格,弥补了学校、家庭教育的空缺。


——阳光姐姐伍美珍(儿童文学作家)

这是一套慰藉童年心灵的图书,是家长和老师理解孩子内心真实感受的温暖渠道,也是让教育更有成效的直通车。

——《南方教育时报》资深记者 家庭教育专家 杜梅

赵静老师是《少年儿童故事报》中《成长没烦恼》栏目多年的主持,深受小读者的喜爱,被小读者称为“最好的朋友”。她为小读者排忧解难、释疑解惑,用温暖与贴心抚慰他们的心灵,陪伴他们成长。


——《少年儿童故事报》副总编  徐霞

读了这套书你会发现,孩子们并不像我们想象般脆弱,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向往,在成长的道路上会哭、会笑、会摔跤、会自己站起来。

——深圳市黄麻布小学优秀辅导员学科带头人 谢维维



《最棒的成长》分册展示



6大推荐理由


1、培养孩子好品格,传递正能量


《最棒的成长》用贴近现实生活的问题来唤起孩子对成长的启示,从而引导孩子思考问题,传递正能量,是孩子不可多得的课外读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