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明超:
大家一致认同肯定要变,肯定要创新,但目前创新的幅度都不是很大,或者说还没有彻底地把某个新事情当成未来的发力点。所以我比较好奇,在我们每年营销整体结构当中,多大比例的是用了新的方式?体验中心也好,数字渠道也好,数字营销也好。多大比例还在传统部分?或者说,从这两年增长看,到底新的东西未来能够占到什么样的位置?
李宏鹏:
现在市场领域分成两类,一个是传统市场,一个是新的数字化,digital marketing,但他们中间有一个模糊地带。这是说哪些是真正的数字媒体,其实我们是把一种传统媒体的数字化和真正的数字化混淆了,所以我没有办法在这一块区隔出分配比例来。
确实每个品牌都存在差异化。即便在一个品牌内,有时我们的高端人群都会对新的智能的东西比较有抵触,这时候如果想对奔驰S车主提供宣传点,可能用互联网上一些论坛的渠道去触及他的话,可能会面临压力,他不一定关注。我认为,不同品牌、不同车型、不同阶段可能在这个领域投入点不一样的,比例也不一样。
未来数字化会随着它的发展越来越普及,越来越为人们接受,比例越来越大,但目前没有办法严格区分开比例占多少。我们都在做尝试,数字化市场已经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作为主机厂营销的负责人,在今天的场合,我非常中肯地提一个建议:数字化不是形式上的数字化,一定是内容上的数字化,希望大家在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两方面同时发力。这才是我们主机厂未来所需要的。
荆青春:
从创新和传统来讲,我可以肯定一点是,我们新的创新模式在所有营销工作也好,产品层面也好,占的比例都越来越高,而且突飞猛进地在发展。关于营销我们的思考有几个领域,更大范围是整个围绕着车、车生活和车主生活,把它定义成大生态圈,而以往更多考虑的是车本身。这里涵盖很多数字化的技术,包括车联网、智能驾驶等等,这更多是聚焦于车的,围绕车的生活这块,更多地伴随用户出行、融资租赁等相关联领域。
肖明超:
奥迪宣布要成立出行公司,这一块你们的打算是什么呢?
荆青春:
这个已经纳入到我们日程,前期做了充分的论证和准备,我们会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进行全面发布。确实存在一些跨界概念,我们前期聚焦用户的移动出行,围绕移动出行相关联的用户需求和用户服务展现新的业务。
肖明超:
所以数字创新不单纯是营销,还涉及到用户服务,用户新的智能化体验,这个可能对大家来讲是要去界定的问题。
陈斌波:
非常赞同两位的意见,特别对中级品牌来说,这块可能更重要一些,因为客户可能更年轻一些。终端已经出现了,我们的4S店除了展厅销售外,每个店都有一个数字营销部门,做得好的能达到40%、50%(的销售)都是通过这个部门实现的,做得差的也能做到10%左右,这样算下来大概20%、30%已经靠这个方式实现。主要是通过网站,现在买车的人没有不上网的,上网就有痕迹,有痕迹就可以导流,就可以通过数字营销去跟踪去成交。
肖明超:
汽车厂商经常讲导流、到店或者销售线索,现在我们营销界讲程序化购买,讲更精准化的手段。我讲一个跨界的例子,宝洁是消费品领域的金主,它一开始说数字化很重要,所以自己搞了程序化购买的公司,投很多钱去做数字化营销,结果每年财务一审计,钱花很多,效果不是那么明显,今年说,你们搞数字营销,数据有比较大的问题。
在汽车行业,你们也用了很多数字化手段、数字化媒介,第一个问题如何界定它对品牌带来影响,和你对消费转化要求之间的关系?第二,就是用这么多手段之后,有没有真的感受到春风吹来?智能化、数字化营销给我们品牌有特别大提升?
荆青春:
应该说数字化为我们营销工作注入种新的活力,也为我们营销工具、营销方式,包括营销领域的一些空间带来了技术拓展和更多想象力。
刚才主持人问,我们自身感受没有感受到这种收获?奥迪品牌营销围绕数字化做了两个关键的工作:一是开发了私有的DMP平台,内部叫云镜系统。这个系统是依赖于大数据和大数据技术来实现对用户的精准画像,包括触媒习惯,这样对整个营销来讲,可以准确掌握我们的用户是谁,用户需求是什么,用户在哪儿,以更精准定义用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触媒研究可以让我们更精准地投放、传播沟通;而且利用数字化技术可以得到用户的反馈。
另外一个我们并行打造的系统叫DDMP,经销商线索管理系统,它和DMP的数据是贯通和关联的。主机厂方面的广告投入,依赖于DDMP系统得到用户线索,经销商通过这个系统也进行线索跟踪,包括用户邀约、到店,以至成交,通过这个系统从整个漏斗管理最前端到最终端,进行数字化精准管理。我们感受到整个对营销效率和精准都有很大提升。
陈斌波:
刚才说了我们大致的销售结果。在营销、市场投入这方面来说,数据已经成为我们重要的参考依据,比如说图像跟踪、反馈这些信息。
但在这么一个时代,我们考虑了变化因素,实际上还要考虑哪些因素是不变的。我们不拒绝新的改变,拥抱新的改变,但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变化过程,有些东西可能是颠覆性的变化,实际更多情况是渐渐变化的过程。
刚才所说的大数据、互联网时代,能够通过终端反应,20%、30%是通过这种方式来的,但还有70%是通过到店去做的。所以在这种变化时代,应该怎样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才是我们需要做的。
一个变化的时代里一定要搞清楚哪些是变的,哪些是不变的,我们习惯讲变化的要素,但不太习惯讲还要坚持哪些要素,这才是我们真要去做的事情。这是我的感悟。
实际上,在大数据时代,我们一定要利用这个工具,更好地发挥营销效果,做精准投放,精准打击,减少我们过去浪费的50%。它是作为一个工具在使用,只是一个工具,帮助你效率、效果提升的方式,而不是说它是一个颠覆性的变化,不是黑天鹅事件。
李宏鹏:
我非常赞同数字化对未来的影响,这个变化是存在的,但是有一些固化的东西在我们体系里面,要注意不能把所有东西都变化了。并不是所有东西都是动态的,还有一些是我们长期关注的,比如客户数据。客户数据是静态的,如何利用到客户数据是动态的。
其实现在我们已经看到,很多品牌销售的车辆已不再简简单单是一辆车了,从卖这辆车的时候已经智能化、互联化了,也就是它的数据不仅仅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客户信息,不是有了客户年龄、性别、身份证号、手机号我拥有了客户数据,这个已经很过时的想法了。
什么是客户数据?客户动态的轨迹、消费习惯。我们在营销或者客户服务时能不能随时捕捉到,而且还通过大数据分析提炼出来?这些工作需要主机厂在技术、设施上都要具备。比如现在每卖一辆车,车的数据完全可以通过后台获得,包括维修数据、驾驶习惯数据,都没有问题了。
客户数据怎么获得?以前我们能够掌握客户数据是简单的,就是刚才说的那4条,未来是客户要在客户平台上注册一个个人身份,之后他在任何地方出现,我都可以捕捉到他,目的是什么?为了更好地服务他、了解他,我们会把车、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以前我们畏惧互联网把这个工作做好,因为主机厂是欠缺的,现在主机厂通过我们刚才说的已经在做了。可能老车主的信息还游离于这个体系外,但这个在后端可以逐步纳入进来。
未来整个数据管理、车辆信息管理将是融合的大平台。主机厂完全可以了解自己的客户,自然营销推广手段将非常多元化。在了解所有客户所有的信息和轨迹后,我当然可以对他们进行定点精准推送。这些工作主机厂都在努力地去做和开发,其实也是互联网时代推动我们去往这方面发展,以前是畏惧互联网,现在我们说拥抱互联网,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必须掌握这个思维和技术,为汽车数字化时代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