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感主要指的是画面中物体之间体现出的远近前后的层次关系,它依赖于物体的相互遮挡、线性透视、空气透视等因素。层次感不仅能增强照片的立体感,还能引导观众的视线,增强照片的吸引力。
云漫崆峒,城隐其中 朱红霞 摄
小镇晨曦 李兰英 摄
寒川映雪 龙文彬 摄
在摄影中,当一个物体被另一个物体部分遮挡时,观众会自然地认为被遮挡的物体位于更远的位置。这种遮挡关系不仅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还引导了观众的视线,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构图时要注意遮挡物体的选择和布局,避免过于杂乱或过于单一。同时,还可以通过调整拍摄角度和焦距,来改变遮挡关系的强度和效果。
线性透视是指通过画面中线条的汇聚和延伸来表现空间感。在拍摄时,可以利用场景中的直线元素(如道路、桥梁、铁路等)作为引导线,将观众的视线引向远方。
空气透视是指画面中景物因距离不同而呈现出的模糊程度差异。近处的景物更清晰,远处的景物由于空气介质的影响,相对模糊。利用空气透视可以营造出远近分明的层次感,使画面更加生动自然。
在拍摄风景时,我们可以利用空气中的水汽、雾气等来营造空气透视。例如,在清晨或傍晚时分拍摄,可以利用雾气来模糊远处的景物,使画面呈现出柔和的层次感。
明暗对比是摄影师常用的,用光线营造层次感的方式。根据人们的视觉习惯,高明度的物体会让人感觉靠前,而低明度的物体则给人后退的感觉。因此,高明度的主体和低明度的背景能让画面产生空间感,并且人的注意力会更多地放在明度高的主体上。同理,暖色调会给人一种靠前的感觉,冷色调会给人一种靠后的感觉。冷色调和暖色调同样能营造空间感,突出主体。这一点在风景摄影中被更多运用,很多摄影师追求的黄金时刻和蓝调时刻提供了一个自然的环境背景,我们只需安排合适的主体即可。
逆光的情况下,被摄体的边缘会形成高亮的光线,使其与背景分离,从而营造出照片的层次感。侧光能够制造浓重的阴影,使物体看起来更加立体。由于影子的存在,可以使画面中的物体更加立体和真实。画面中光影交错,就会营造出一种丰富而多变的层次感。
提升照片的层次感是一个综合性的技巧,摄影师通过合理运用光影变化、遮挡关系、透视原理和空气感等技巧,在二维照片上创造出三维视觉效果,使照片更加生动、有趣。例如我们在拍摄风景时,环境中有草地、湖泊和远处的山峰。为了提升照片的层次感,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晴朗的早晨或傍晚时分进行拍摄,利用柔和的侧光来突出草地的光影和波光粼粼的湖面。选择一棵大树或几朵小花作为前景,遮挡住部分湖泊和山峰,形成远近分明的层次感,并将观众的视线引向远处的山峰。
文章刊发于《中国摄影报》·2024年·第98 期·7 版
文字:
龚胜利
声明:本文内容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取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