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航空物语
关注飞行,轻松出行;关注“航空物语”,了解飞行和旅行的一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每日人物  ·  中产的保温杯,比iPhone还小了? ·  11 小时前  
南方人物周刊  ·  “躺平”不只是摆烂:16个月自驾79城,挖掘 ... ·  2 天前  
人物  ·  中年后,我还有哭的自由吗? ·  2 天前  
南方人物周刊  ·  林小英 关注“中下部分的学生” |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航空物语

10年了……搜索如果重启,找到马航370的可能性如何?

航空物语  · 公众号  ·  · 2024-03-07 22:18

正文



前言:
我们的粉丝来稿,简要回顾了马航370事件截至目前的调查结果,分析了前期海底搜寻没有发现目标的原因,展望了对类似事件的预防措施。文章于2024年3月6日由公众号《科工力量》首发,作者高天伟。



几乎10年前的此时此刻,2014年3月7日晚,吉隆坡国际机场,乘客陆续登上由马来西亚航空波音777-200ER飞机执行的马航370航班,即将前往北京。

马航370事件“当事飞机”:注册号9M-MRO的波音777-200ER。作者Laurent ERRERA

然而让全世界震惊的是,3月8日凌晨,飞机搭载239人腾空而起后,并没有抵达目的地,而是消失于茫茫印度洋,机身主体和全部乘员至今下落不明,成为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谜案之一……

2024年3月,马航370事件10周年之际,马来西亚政府宣布或将重启搜索。那么截至目前,事件调查取得了哪些进展?为什么之前的海底搜索一无所获?新搜寻有所发现的可能性有多大?人们有无更好手段预防这类事件再次发生?这篇文章将简要进行探讨。

马航370虽然失联,但并非全无痕迹

2014年3月8日马航370失联之后,外界最引人注目的搜救行动,莫过于2014年至2017年以及2018年在印度洋开展的海底搜寻。虽然没有发现飞机主体残骸,但10年间人们通过其它手段,已经获取了很多确切而且有价值的发现,包括但不限于:

1、理清了事件时间线:2014年3月8日0:41起飞(北京/吉隆坡时间,下同) – 01:19在南海上空最后一次联系马来西亚空管,截至此时一切正常 – 01:22飞机关闭应答机并转向印度洋方向 – 02:22在印度洋上离开马来西亚军用雷达监视范围– 08:19卫星最后一次收到客机发出的信号,推测飞机随后在印度洋坠海。

可以证实的马航370飞行路线。制图:Andrew Heneen。

2、发现了部分飞机残骸。澳大利亚运输安全局(Australian Transport Safety Bureau)确认,2015年起,人们在留尼汪、莫桑比克等印度洋沿岸地区发现的数十块残骸属于马航370,来自机翼、机身以及发动机等部位。直至今日,残骸还在陆续被发现。

已经被证实和几乎可以确定属于马航370的部分飞机残骸,发现于留尼汪岛、莫桑比克等印度洋沿岸地区。图自澳大利亚运输安全局。

3、根据飞机最后发出的卫星信号推算,航班最终所处位置是印度洋深处一个112万平方公里的长条形区域,其大小与内蒙古自治区相当。面积之所以如此巨大,主要是因为定位主要依靠马航370发出的卫星信号进行。该信号并不包含位置等有价值信息,仅仅是系统为了自检是否“在线”而发出的问询信号。基于这样的信号反推飞机方位,类似于通过观察岸边的水纹来推测湖中船只的位置,误差较大。

框内为飞机可能的触海范围,左下角深和浅粉红色区域为2014 – 2017年第一次海底搜索的覆盖区,可见其仅为总区域一小部分。制图:Andrew Heneen。

基于上述发现,多国联合调查团队判断飞机已经坠入印度洋并且破损,但飞机具体触海地点、事件详细经过以及责任人身份并无定论。BBC等专业机构拍摄的纪录片认为,最有可能的情况是机长趁在驾驶舱独处的机会锁闭舱门,随后驾机飞向印度洋深处,但这目前仅是外界猜测。

海底搜索难度大,前期任务“一无所获”虽遗憾但属正常

事件发生后,除了以海面搜索为主的初期搜救,最受世人关注的搜寻莫过于2014年至2017年以及2018年进行的水下搜索。

如前文所述,水下搜索前,搜救团队已经根据海事卫星组织提交的卫星信号分析结果,划出了112万平方公里的可能区域,但海底搜索的效率远不如人意。受限于续航时间、水下视线等因素,即便是全球顶级水下机器人,在2014年10月到2017年1月所进行的第一轮作业仅探查了12万平方公里的海底,相当于全部可能区域的10%,没有发现飞机残骸;2018年的第二次搜索也覆盖了类似大小的区域,同样一无所获。

直观地说,这相当于一个人仅靠手电筒照明,在暗夜中徒步搜索内蒙古自治区那么大的范围– 不能说毫无希望,但几年时间里“一无所获”也不算意外。

目前,相关搜索区域的划分以及搜索工具暂时没有本质性变化,因此重启搜索后的探查效率可能依然与之前相当。

马航370搜寻行动中的深潜器。图自美国海军。

亡羊补牢,航空风险持续降低

马航370事件发生后,全球航空界立刻采取措施预防类似事件发生。其中最主要的举措是禁止机组人员在驾驶舱中独处,即仅有2人的驾驶舱当中,如果有1人需要外出,则必须先另请其他工作人员进入替换,以最大限度避免单个机组人员蓄意或无意间制造不良事件。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