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动脉新医药
动脉网(www.vcbeat.net)旗下订阅号,关注生物医药、创新药、创新治疗领域的新技术、创业和投资,以及技术发展背后的产业变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力资源管理  ·  “裸辞后才发现,太用力是上不好班的” ·  2 天前  
人力葵花  ·  各岗位薪资等级表(2.0).xls ·  2 天前  
清华经管学院职业发展中心  ·  招聘 | 货拉拉2025全球拓展管培生春招正式启动 ·  3 天前  
HR新逻辑  ·  AI+HR实战:用DeepSeek提升HR工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动脉新医药

40亿元!MNC为何再度落子新加坡

动脉新医药  · 公众号  ·  · 2024-03-18 17:42

正文

3月15日,诺华公司耗资2.56亿美元(约合24亿人民币)的生物制药工厂扩建工程已经破土动工。 扩建后的工厂将重点生产治疗性抗体药物,为全球患者提供突破性治疗。扩建后的工厂预计将于2026年初投入运营。该工厂现在每年生产140个批次,相当于900万个成品剂量,扩建后的工厂产量将增加一倍以上。


不足60天前, 1月25日,艾伯维宣布投资2.23亿美元(约合16亿人民币)扩建其新加坡生产设施, 为其全球生产网络增加24000升生物制剂原料药产能,并支持艾伯维现有产品以及新兴的免疫学和肿瘤学化合物。

仅2024年三个月,MNC在新加坡就押注了40亿元的扩建工程,均指向生物医药领域。值得关注的是,艾伯维和诺华在公告中均指出“为世界各地的诺华患者提供抗体药物”“服务于全球市场”“增强全球生产网络”。大额押注背后,是MNC对于新加坡工厂与新加坡总部定位的进一步升级。

当政府种下的产业种子蓬勃生长,MNC承担“浇灌者”角色,新加坡的生物医药产业正逐步蜕变为“世界制造工厂”。


以产业园区

驱动制造业发展




以国际金融中心、城市型国家闻名于世的新加坡,国土资源极为有限,但常常被忽略的是,新加坡的制造业占据着相当高的GDP贡献比例。截至2022年,对新加坡GDP贡献最大的四个行业分别是制造业(21.6%)、批发贸易(18.6%)、金融保险(13.5%)和运输仓储(10.4%)。

根据2021年最新彭博创新指数(Bloomberg Innovation Index),新加坡排名世界第二,紧跟韩国。在制造能力维度,新加坡已位列全球第三,仅次于爱尔兰和韩国。

生物医药的飞速发展是新加坡产业园区策略的典型代表。通过 “先规划,后运营”的原则、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模式、注重产学研一体化的理念等因素的综合作用,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成为新加坡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的引擎。

新加坡生物医药产业已形成以“大士制造”为产业基础、“启奥研发”为创新源头的产业集聚格局,总规划面积达到5.8平方公里。

大士生物医药园是新加坡第一个正式设立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核心定位是生物制剂和医疗设备,主要供生物医药企业建设生产厂房。园区位于新加坡东部的大士区,距离中部纬壹科技城8公里,离新加坡唯一的国际多功能港口裕廊港仅20分钟路程,占据了十分优越的地理位置。 近两年,艾伯维和葛兰素史克扩建的生产工厂即设立在此。

启奥生命科学园地处新加坡心脏地带,距离主城区只有20分钟车程。重要的是,启奥生命科学园临近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两所国际顶尖学府,集中了多个生命科学领域研究院和重点实验室。 面对巨大的校内技术和专利对商业化转化需求,启奥园充分发挥技术交流分享平台作用,加速科研成果从研发到临床进一步商业化的进程,形成了从上游研发到下游开发的完整产业创新链。

除此之外,新加坡政府还在启奥城内设立 国家科学技术研究局 ,促进产业与学术研究之间的联系,对园区内产业项目进行认证、资金资助、园区资源协调等工作,帮助企业顺利落地。

不难看出,交通便利、港口及运输优势、政策及配套完善、人才资源丰富、科研成果转化、创新链条完善均为新加坡生物医药园区迅速崛起的重要优势。 但更关键的一点在于,面临数字化、自动化的工厂转型,以及新类型产品的工厂选址,MNC们为什么还愿意继续押注新加坡?


MNC与新加坡的

“双向奔赴”




“甜头”,是MNC持续押注的首个关键词。

以第一个入驻新加坡的世界级药企葛兰素史克为例,GSK最早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布局新加坡市场,早期主要进行简单的生产和市场销售,之后逐步扩充新加坡团队。依托于新加坡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葛兰素史克在亚洲市场的覆盖范围也在持续扩大。为了适应新的发展需求,2015年葛兰素史克正式将亚太地区总部搬到了新加坡,近150名全球或地区高管被调到新加坡,以促进企业在该地区更快且更有效的决策制定。 分析指出,在东盟经济体(尤其是印尼和泰国)销量的迅速增长,促使GSK向新加坡转移更多业务部门。

尝到发展甜头的葛兰素史克在新加坡“大动作”不断,斥资4亿美元先后在新加坡设立了3家制造工厂和首个临床前实验室,生产的多种活性药物成分主要用于治疗呼吸、肿瘤学、过敏、抗病毒和神经疾病。

去年7月,葛兰素史克在新加坡的投资进一步深入,将其核心疫苗业务中新一代B型肝炎疫苗原料药的生产基地从欧洲转移到新加坡,投入3.43亿新元扩建新加坡大士的疫苗制造厂,累计投资额度达8.5亿新元,成为新加坡最大的疫苗生产基地。

第二个关键词在于“伙伴”。

自1986年以来,诺华与新加坡建立了牢固的伙伴关系。作为对新加坡承诺的一部分,诺华已投资超过10亿美元,以帮助“提高国家的制药能力”。2002年,诺华在新加坡建立了第一个制造基地。2013年,诺华在亚洲建立了首个生物制药生产设施,这也是其在新加坡政府大力支持下进行的最大生产投资之一。

2021年,诺华CAR-T疗法Kymriah在新加坡获批上市,为新加坡首个商业化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作为个性化疗法,CAR-T需要通过修改患者自身的T细胞以对抗和杀死癌细胞,将此项创新疗法引进新加坡需要许多卫生系统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包括监管部门批准、治疗中心评估、患者验证、人员培训、整合与搭建全新的个性化治疗运输系统。

从这一角度而言,基于“伙伴关系”的“共建”正重塑与构建新一代的新加坡生物医药产业。

此外,艾伯维的工厂扩建将在新加坡创造100多个新就业岗位;诺华扩建后的工厂将创造100个高技能的新工作岗位,其中包括科学家和工程师。 诺华表示,公司计划在该厂部署数字化和自动化解决方案,以提高生产率、运营效率和员工技能。扩建后的工厂不仅将引进新的团队成员,还将为现有员工提供培训,使他们能够在高度数字化和自动化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分析指出,许多药企选择新加坡作为全球业务发展的起点,是因为新加坡拥有强大的制造基础、高效连接的交通和物流网络,以确保生物医药企业产品的快速交付。这种优势使得新加坡成为一个理想的运营基地,能够满足亚洲、全球市场的需求。

而对于MNC而言,最初的新加坡布局或许是其打开亚洲、东南亚,乃至非洲市场的窗口。发展至今,新加坡布局则已经成为其全球版图的重要发展位点,如搭建面向亚太、中东和非洲地区的创新中心。创新互助、共生共建的生物医药产业生态或许才是MNC持续加注的深层原因。

当数字化、自动化、AI大模型的产业迭代风口到来,新加坡在生物医药铺下的人才-科研-园区的创新服务链,已经成长为反哺产业创新、可持续孵化人才与创新的沃土。

参考资料:
《从0到363亿美元,“亚洲生物之城”的进阶之路》
https://www.vbdata.cn/50096
《新加坡先进制造业发展经验及启示》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3935275

*封面来源:pixabay


文|李秋萩

微信|lqq15008979948

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网站、公众号等转载请联系授权:Rekkiiie



专题推荐


类器官与器官芯片 | CXO | iPSC | CGT
核药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