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高工智能汽车
高工智能平台旗下专注智能汽车产业链的市场研究、媒体会议和投融资服务。我们重点关注无人驾驶、车联网、车载交互等汽车智能化浪潮。我们提供企业战略定位、品牌营销、供应链对接、投融资等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小米汽车  ·  10月29日晚19:00,迎接新起点。-20 ... ·  昨天  
理想汽车  ·  理想汽车累计交付突破100万辆 ·  1 周前  
蔚来  ·  想纵情一往无前?现在可以更尽兴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高工智能汽车

线控制动抢位赛,自主品牌谁在遥遥领先?

高工智能汽车  · 公众号  · 新能源汽车  · 2024-10-21 10:18

正文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和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线控制动系统因其高精度、快速响应和能量回收等优势,满足了高级别自动驾驶对车辆操控性和主动安全的需求,同时帮助缓解了新能源车续航里程的焦虑,正逐渐成为新一代汽车的标准配置。

从奥迪、宝马、凯迪拉克、特斯拉等国际品牌,到蔚来、小鹏、理想新势力车企,以及比亚迪、长安、广汽、吉利等国内一线品牌,线控制动技术应用由早期的中高档车拓展至更多平价热销车型,市场迎来新增量,渗透率不断提升。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预测,2024年中国市场乘用车前装标配线控制动渗透率将首次突破50%,到2030年将实现90%以上车型标配。

线控制动技术主要分为电子液压制动(EHB)和电子机械制动(EMB)两大类,其中,EMB被视为下一代线控制动技术,但大规模落地应用壁垒仍存;EHB系统技术相对更加成熟,目前在市场上占据主流地位。根据集成度的高低,EHB 又可以分为TwoBox和OneBox两种技术方案。

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发布数据显示,去年全年中国市场乘用车(不含进出口)前装标配线控制动(One/Two Box)交付新车795.77万辆。其中,约70%供货量的仍由博世、大陆、万都等外资厂商把持。

但随着技术创新的不断突破以及本土供应链安全的迫切需求,国产化替代已经成功跨越了重重障碍,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国内外产品代际差不断缩小,国内厂商的市场份额呈现出逐年扩大的趋势。

然而线控底盘作为汽车功能安全等级最高(ASIL D)的核心安全件,不仅需要充分掌握核心关键技术,还需要夯实的量产经验积累和严谨、精细的质量管控以及长期的大规模市场验证。

国产供应商要实现真正的自主崛起,在充分发挥价格区位优势、本土服务开发响应快等差异化优势的同时,拥有深厚的企业技术研发实力与量产经验才是真正的制胜之道。

目前国内本土供应商的市场份额分布相对集中,排除比亚迪自建的垂直供应商弗迪系(业务主要局限在集团内部),拿森科技伯特利实现了市场占有率的大幅突破,线控制动(One/Two Box)产品的销量达到百万量级,位列国产供应商第一梯队,真正承担起进口替代、实现汽车产业链自主可控的重要战略角色。

拿森科技在2018年便实现了国内首个电控制动助力系统NBooster的大批量投产,其后两年,拿森自主研发的车辆稳定控制系统ESC大规模量产,形成完整的Twobox方案。

同时,拿森公司早已布局Onebox产品线,凭借其在研发Twobox(NBooster+ESC)技术及量产方面的丰富经验积累,成功在2023年实现了Onebox产品——集成式智能制动系统NBC2.0的批量投产。拿森成为国内首家兼具Twobox、Onebox研发和量产经验的本土公司。

拿森科技Onebox产品NBC2.0
由于Onebox核心技术有70-80%源自Twobox,拿森NBC产品的技术水平、质量可靠性和性能成熟度迅速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目前,该产品已搭载长安、吉利、北汽等一线汽车品牌多款车型配套上市,并获得10余款国内外一线车企即将上市车型的定点。

在产品最大建压能力、响应时间、机械备份、耐久性能等主要性能上,拿森与博世的产品完全对标,在传动效率、体积、集成冗余EPB功能、噪音控制、踏板感、能量回收等局部性能及用户体验上,拿森甚至更加出色。

据公开数据显示,拿森Twobox产品月供货量稳超8万套;Onebox单月出货量也已突破2万台,24年预计出货量超10万套。截至今年6月,Twobox方案累计供货超100万套,是国内第一家Twobox出货量突破百万套的本土企业。

据悉,拿森目前已经获得定点车型50+,预计2025年Twobox+Onebox出货量将达到200万套。同时,拿森持续加速产品线建设,特别是NBC产能提升,到2025年将实现NBC年产能100万套,为后续快速上量做好充分的准备。

拿森2025年规划

纵观拿森的发展历程,2018年其NBooster产品首次亮相便搭载于北汽EC3这一电动汽车销量冠军车型上市。到了2021年,拿森进一步拓展了其客户范畴,与长安、长城、比亚迪等主流OEM建立合作。2022年,拿森开始为长安糯玉米、深蓝SL03、长城欧拉猫系列等多款畅销车型,供货,并逐渐替代外资,最终成为多款车型的独家供应商。2023年,拿森再度拓展广汽、吉利等知名整车品牌,其客户结构持续得到优化和完善。

随着客户的不断拓展、升级,拿森的供应量和供应份额也在逐年增长,多个标志性车型的供应份额从最初的B点(大约30%)迅速攀升至70%,甚至实现100%的独家供应。其产品实力已经得到市场的验证和认可,成为打破外资主导地位的中坚力量。

相较而言,该领域部分团队在成熟的安全件批量量产方面经验稍显欠缺,其质量管控与体系化管理水平亦需进一步提升,导致其产品量产进度相对滞后。

有些厂商尽管具备一定的量产经验,其产品的市场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出货主要集中在1-2家主机厂,难以实现突破性的增长,更遑论大规模切换外资巨头,承担进口替代的角色。

另外,一些尚处于发展早期的从业者,营收仍处于千万量级,无论是产品和研发能力还是实际量产经验都还有待市场的进一步验证和考验。

而线控制动作为ASIL-D级别零部件,其安全要求高,整车厂把控严格、更换供应商频率较低,可以说,在EHB的供应赛道中,产品成熟度、成熟的量产经验和供应份额的领先优势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行业的格局。

从整个线控制动市场竞争而言,在主流OEM供应链不断收缩、供应格局趋于头部集中、窗口期即将关闭的大背景下,企业如果不能快速打开市场、保证稳定交付并实现规模效益,则将势必成为第一批遭遇残酷淘汰的玩家。

还有一些近两年新成立的专注于线控机械制动EMB的新玩家,直接发力EMB,希望借此弯道超车。但缺少前序技术发展的积累和产业化经验,能否如预期迎来EMB量产节点还有待观望。

而且面临技术、法规、成本和供应链配套体系等难题,谈及EMB大规模量产上市为时尚早。在EMB完全投入使用之前,结合EHB产品的前湿后干的混合线控制动方案有望作为过渡产品出现。

据公开信息,伯特利目前正在募资建设年产60万套的EMB产线,预计未来2-3年内投产;拿森EMB项目已完成B样开发,预期今年冬标测试会开展主机厂客户实车试驾体验,到2026年实现批量上市,这也更加符合市场主流预测。

EMB是在EHB的基础上发展的技术,于拿森科技等此前就已经在线控制动行业深耕多年的国产玩家而言,凭借ESC、One-box等产品的研发及量产经验,已经奠定了其未来在EMB细分赛道领跑的坚实基础。

拿森科技EMB

可以发现,随着线控制动技术的应用愈发广泛、国产化进程加速、主流技术迭代,在接下来的2-3年中,该赛道不仅将经历迅猛的增长阶段,还将迎来一个关键的发展转折点。

一方面,外资和本土供应商的竞争关系正在加剧,逐渐进入到白热化。另一方面,本土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格局也愈加清晰。

在这场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否突出重围的关键不仅取决于研发能力、技术水平的先进程度,更在于能否保证量产产品的质量稳定、通过大规模量产快速实现规模效应。

而对于拿森、伯特利这些已经跻身本土领先行列的自主Tier 1来说,需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自身的竞争优势,在研发、服务、产品、成本等方面与博世等外资厂商展开全面竞争,逐步挤压外资厂商的供应份额,助力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肩负起推动中国汽车产业生态实现安全稳定、自主可控的使命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