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是教育部主办的以教育新闻为主的全国性日报,是中国最具权威和最有影响力的国家级教育新闻媒体。教师自己的报纸,学生喜爱的报纸,教育部门离不开的报纸。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班主任家园  ·  不抱怨的力量有多大?(看完恍然大悟!) ·  3 天前  
LaTeX工作室  ·  《甲种本合集》全下载含 LaTeX 代码,免费获取 ·  6 天前  
中国职业教育  ·  以系统思维推动“技高者多得”常态化 ·  1 周前  
老俞闲话  ·  老俞闲话丨南疆自驾之旅(第十六天) ·  1 周前  
杭州发布  ·  最新!事关2025高校招生,两类考试简章发布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教育报

重磅福利!11个教育热点话题,11场精彩直播回看! | 两会福利

中国教育报  · 公众号  · 教育  · 2017-03-15 21:46

正文

感谢您关注中国教育报官方微信!如果您尚未关注,请点击标题下方的“中国教育报”关注我们

 

学前教育立法、民办教育分类管理、高校“双一流”建设、支持乡村教师、推广校园足球……两会上的这些教育热点话题,你最关心哪个?近期,由中国教育报刊社举办的“两会E政录”访谈,邀请了众多教育大咖前来做客,他们围绕热点话题展开讨论,碰撞观点,共吸引了约50万人次观看,收获16万次点赞。

 

今天,中教君送上重磅福利,带你回顾全部11场“两会E政录”,11个教育热点话题,网友们都问了什么?大咖们又是如何回答的?错过了直播不要紧,这里都可以回看哦!

 

人气直播Top 1:为中国学前教育发展而立法

 

2017年,“启动《学前教育法》立法”被郑重写在教育部工作要点中。这项工作,对老百姓关注的入园难、入园贵、教师匮乏、教育资源不均衡等问题,会带来哪些实际影响?

 

学前教育立法,要重点解决哪些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庞丽娟认为,立法中这几个问题应该是重点:明确规定学前教育性质地位;明确政府的主导责任和相关政府部门的职责;明确建立和健全我国学前教育的管理体制;明确财政投入的体制和运行保障的机制;确立以公办园、公办性质园和普惠性民办园为主体共同发展的办园体制;明确幼儿教师的身份地位和待遇保障。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长、教育法研究中心主任王敬波指出,这些问题看似好像很零乱,但事实上最核心的是缺乏长效的法律保障问题。立法是非常必要的手段,因为通过立法能够进一步明确学前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当中的定位,重新回归它的公益性,明确政府要保证普惠、优质的教育资源。

 

点击进入直播回看 

人气直播Top 2:谁来帮助“熊家长”


“天下之本在家”,家庭教育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个台阶。近期,不少网友在热议“熊孩子”背后的“熊家长”现象,父母该如何尊重儿童权利,提高家庭教育素养?

 

对于这一问题,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女子学院教授孙晓梅指出,家风家教并非基因遗传,是教育遗传,父母要重视榜样的力量。父母有良好的行为遗传,在言传身教中感染孩子,孩子就会那样做。我们不能空喊德育和家教,要用实际行动促使中国的家风、家教好转。

 

我们的中小学课程体系里,该不该设置家庭教育的内容?在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看来,中小学课程不能仅仅围绕升学考试来运转,需要我们进行价值观、教育观和政绩观的反思,摒弃极端功利主义的教育观,为孩子进入社会做准备。只要我们真的把人的发展作为教育唯一的最高目的,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里是有课程创设空间的。

 

在一些地方试点的基础上,家庭教育有没有可能全面纳入社会公共服务?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委会常务副理事长孙云晓认为,虽然目前还有很长的路,但有了这样的导向和政策,家庭教育纳入社会公共服务将会做得越来越好。关键是观念的改变,观念改变之后就会开放更多资源,满足更多的社会需求。

 

点击进入直播回看  

人气直播Top3:推动校园足球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所在


2014年7月,教育部从国家体育总局接过校园足球“接力棒”。经过2年多探索,目前全国校园足球特色校已达13381所、校园足球试点县69个,校园足球普及水平大为提高。

 

为什么要开展校园足球?其意义和目的都有哪些?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指出,体育本身就是德育,不仅可以促进智育,还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德智体美四育是相互交融的。发展校园足球,首先是为了让孩子们学会一项运动技能,通过学会这项运动技能经常参加体育竞赛,培养健全人格。一个学生通过参加体育竞赛培养优良品质,就是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之所在。

 

对于足球踢得好的孩子,是否有畅通的升学渠道?王登峰介绍,到2025年,全国将建设200所高校的足球队,目前已有90所高校具备了招生资格,清华北大等知名学府也已经建立了校园足球队,在文化成绩满足条件的基础上,学习好、踢球又好的孩子,完全有机会进入清华北大等名校。

 

点击进入直播回看

人气直播Top4:双一流:有了施工图,如何加油干?


2017年1月底,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有了“施工图”。

 

“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哪里?全国政协常委、安徽省教育厅厅长李和平认为,我国正面临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必须要实行创新驱动的战略,必须要靠创新、靠技术的引领推动经济的发展,其中一流大学在创新人才培养、创新成果研究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比原来的“985工程”“211工程”,双一流”建设在哪些地方有了改进?全国政协委员、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指出,“双一流”建设是以学科建设为基本抓手,路径包括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等方面。同时,它是一种开放的体系,排除了对进入高校的身份限制,用效率来判断建设的效果,进而来确定它的去留。

 

很多中西部高校担心,“双一流”建设会引发新一轮的挖人大战。对此,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任王立生表示,学位中心在学科评估中,不直接对师资队伍进行“数帽子”“论牌子”,重点考察“代表性骨干教师”以及科研团队的结构质量,避免高校在追逐资源、追逐有头衔教师上过于功利。

 

点击进入直播回看

人气直播Top5:聚焦上海浙江首次“新高考”


作为首批高考综合改革的试点省份,上海与浙江今年将首次举行“新高考”,并实行与新高考相配套的新录取模式。新的高考形式和录取模式,将给考生带来哪些影响?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教科院副院长胡卫指出,高考改革方案实施后,不再把分数作为学生评价的唯一手段,从知识导向逐步转向能力导向,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这对中学特别是高中教育改革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有了综合素质评价以后,大学对学生选择也应该是多元化全方位的,怎么根据高等学校特色录取适合的学生,这些都是新的高考方案对教育提出的挑战。

 

高考改革背景下,高校如何建立科学公平的选才体系和办法?全国人大代表、绍兴文理学院院长叶飞帆介绍,浙江省从2014年开始试行“三位一体”录取方法,把高考的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以及综合素质测评三方面结合起来,这项改革最大的好处,是真正可以综合评价学生,不是像以往单靠高考成绩。这种考试方法经过三年的实践,大家还是比较认可的。随着时间的推进,浙江会逐步推出更多的专业、更多的名额进行“三位一体”招生录取模式。

 

点击进入直播回看 

人气直播Top6:民办教育分类管理难在哪儿?


民办教育是教育界的“扛把子”之一,在鼓励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方面,我们一直在尝试,在实践,在突破。今天,民办教育实行分类管理,其目的和意义何在?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认为,分类管理是在向着有利于教育家办学这个方向推进的更好的民办教育制度选择,对于非营利性民办教育,各级政府可以为这些办学者提供经费、项目等支持,减轻他们为筹措教育经费而奔波的压力。

 

实行分类管理后,营利性学校和非营利性学校要注意什么?全国人大代表、宇华教育集团董事长李光宇指出,要避免两个倾向:一是选择非营利性定位的学校,不要办得越来越像公办学校,那就失去了民办学校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二是对于选择营利性定位的学校,不要像原来歧视民办教育那样,现在又来歧视营利性民办学校。

 

针对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两类民办学校,政府是否应该出台准入制度、认证制度、质量评估制度等?在新纪元教育集团副总裁周远生看来,民办教育分类管理是大概念,真正要落地生根,就要建构分类管理的制度体系,其中最重要的是质量标准。

 

点击进入直播回看 

人气直播Top7:海归创业——做好生力军 敢为先锋队


海归一直被称作“双创”生力军,国家对海归创业有更高的期待。如何看待海归创业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国务院参事、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指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当代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鲜明主题,他们是我国创新创业国际化人才队伍的重要支撑,并将成为中国未来真正引领全球化、推动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新生代”海归创业有何特点?全国劳动模范、蒲公英留学生创业驿站创始人刘刚认为,海归创业的新趋势是年龄年轻化、项目多样化,对于这样一个年轻群体的创业,需要更多的心理指导和丰富的经验传递,要积极帮助他们嵌入当地的创新网络,迅速理解当地文化,将他们的国际理念和技术选择在国内最适合的区域落地,并尽快产生效益。

 

海归应该在“双创”中发挥怎样的作用?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副主任徐培祥希望,海归们能把国外学到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理念用于报效祖国,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和先锋队。

 

点击进入直播回看

人气直播Top8:思政工作怎样接地气、入人心?


两会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那么,如何使高校思政工作接地气、入人心呢?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思想政治教育分会理事长刘川生表示,思想政治工作应该突出个性化和针对性,必须围绕学生、服务学生,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关心人、帮助人中教育人、引导人,做到日常谈心有温度,思想教育有故事,联系师生有抓手,落实细节有力度,即“四个有”。

 

“90后”“95后”是在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怎样以互联网为载体,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刘川生指出,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树立“互联网+”思维,建设一支熟悉网络、玩转新媒体的师资队伍,创新校园话语表述,让大学生想了解、愿接受,使“互联网+”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

 

点击进入直播回看

人气直播Top9:如何精准发力,让乡村教师有更多获得感?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各省市亦相继出台相关实施办法,让乡村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有了可喜的变化。

 

怎样让乡村教师能够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认为,需要解决好三个问题:待遇问题,乡村教师总体待遇还是偏低的,尤其是在学前教育阶段;生活困难问题,乡村里住宿条件相对较差,文化设施相对匮乏,乡村教师生活上面临许多困难;怎么稳定乡村教师队伍的问题,乡村教师还存在流失现象,有些优秀乡村教师离开乡村到县城,然后从县城到市里,从市里到省上。

 

在当前的基础上,教育部门如何精准发力,让乡村教师有更多获得感?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王定华介绍,一是推动地方加快进度,促使各地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二是支持乡村青年教师队伍,逐步解决青年教师困难,关心青年教师生活,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三是强化乡村教师培养补充,为乡村学校培养“一专多能”的教师;四是推进城乡教师交流轮岗,使好的老师也能够去乡村任教,让乡村得到更多实惠,让乡村老师有更多获得感。

 

点击进入直播回看 

人气直播Top10:综合施策提升民族教育水平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民族教育工作,2015年8月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六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当前,在民族教育发展思路和民族教育工作中,有哪些具体措施?

 

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司长毛力提·满苏尔,介绍了推动民族教育发展的五项措施: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保障机制;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稳步推进双语教育;切实提高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质量。

 

对于民族教育的质量提升,下一步有怎样的思考与打算?毛力提·满苏尔表示,教育部将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加强双语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双语教育、提升新疆、西藏和四省藏区教育质量、强化内地民族班学生教育管理服务为重点,加快民族教育发展步伐。

 

点击进入直播回看 

人气直播Top11:民促法修改:民办教育面临几大利好?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决定》,近期,三个配套文件也陆续出台,对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实施及教职工权益保障等做了规定。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看来,“1+3”文件的颁布,是我国民办教育发展史上,也是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从制度上解决了我国民办教育发展中的法人属性不明、财产归属不清及政府扶持不到位等问题,对其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标志着我国民办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民办教育促进法》的修订,对于民办教育有哪些影响?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北京城市学院院长刘林认为,新法实施,既为民办教育发展开拓了一条新道路,同时也会使竞争更加激烈。学校能否在社会上站住脚,能否取得长足发展,营利性学校能否得到应有回报,关键要看学校能否通过提高质量,尤其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改善学校的社会声誉。也因此会出现优质教育资源拓展、调整和重组情况。

 

点击进入直播回看



 

编辑 | 蔡寅霁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不错的话,就给小编点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