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美留学生观察
中国最大的独立留学新媒体,集杂志、网站、app于一身的国际教育新媒体平台。讲述留学生自己的故事,分享有趣而真实的留学生活,发布客观真实的留学资讯,中立、真实、有味道!官方网站:www.CollegeDaily.cn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TD北美留学进化论  ·  UC申请倒计时!UC首次公布新生学科录取率, ... ·  2 天前  
TD北美留学进化论  ·  UC申请倒计时!UC首次公布新生学科录取率, ... ·  2 天前  
移民(微博搜索)  ·  移民(微博搜索)-20241124-1 ·  5 天前  
LeaderCareer  ·  5所最保值英国大学:QS和THE排名双升! ·  5 天前  
北美留学生观察  ·  美本申请内卷进化论 ·  6 天前  
LeaderCareer  ·  英国校招 | 渣打银行Standard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美留学生观察

那些对公司太宽容的员工,也都快死掉了

北美留学生观察  · 公众号  · 留学  · 2017-09-03 09:57

正文



这几天一篇标题为《对员工宽容的公司,都死掉了》的文章在朋友圈疯转。但我发现,基本上朋友圈里转发这文章的,都是做老板的。身为普通员工的人,很少转。


原因很简单,那是一篇给老板们的鸡汤,用来安慰自己的。


但我想说,对公司太宽容的员工,也都快死掉了。

 



生命不息,工作不止


前段时间回趟老家,探望一位年纪轻轻才29岁就癌症晚期的高中同学。

 

我看到他的时候,已经快认不出来他了,曾经一米八五,体重两百斤的大小伙子,竟然瘦成了“霍金”的样子

 

他曾经是我们当中最拼的那一位,后来考上全国排名前五的985名校,毕业后顺利进入一家在我们眼中高大上又多金的金融公司,经常被我们家长拿来当“别人家的孩子”说事。我们都很羡慕他前途无量的工作和诱人的收入。

 

而如今,他的生命已快走到了尽头。




他母亲站在病床旁也早已被他的病拖垮了,叨念着要走劳动仲裁跟他之前的公司要一些医疗补助。但他们都知道,病到这个阶段,什么都是徒劳了。

 

公司对他还算“可以”,多发了三个月工资给他。也号召员工给他众筹捐款。只可惜,再多金钱也买不回他的健康了。

 

这些年,身边不到30的年轻人得癌症的人越来越多了。除此之外,一些曾经我们觉得中老年人才得的病,20刚出头的青年就得上了

 

一个朋友,小叶,26岁,证券公司上班,三高加痛风。发作起来疼得走不了路。说来也巧,他父亲,52岁,也痛风,得了,爷俩一起吃药一起治疗。

 

另一个在4A广告公司做策划的姑娘,小莱,27岁从入职第二年起就月经不调,到去年干脆四个月没来月经。今年被查出来卵巢囊肿和乳腺增生,在家长和未婚夫的强烈要求下辞职回家休养了。


某新闻中,德勤北京审计一组的一位27岁女员工,从去年10月份就开始加班,几乎每天都是夜里12点才下班,加班到半夜一两点是家常便饭,有时候加班到凌晨4点,早上9点上班还被要求不能迟到,而且没有加班工资或加班调休。后来,她身患癌症,反而被公司扫地出门


还有很多很多……




其实看过来这么多令人惋惜的年轻人,我发现了他们的一个通病: 对公司太宽容了。

 

这三个朋友在我的朋友圈里也是最拼的,经常凌晨两三点看到他们发诸如“又加班” “熬夜改方案”“这已经是今天第20杯黑咖啡了”等等……

 

朝九晚五按时下班,不存在在他们的词典里。




更有意思的是,他们似乎还很享受这种生活。

 

从他们发的其他一些朋友圈就能看出来 : “ 成年人的生活没有简单二字 ” “今天你对我爱答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 ” “ 年轻的时候谁不熬夜,舒服是留给死人的 ” ……

 

诸如此类。

 

有时候我回去问一下他们天天这么加班,是否能得到加班费。一般的回答是:有,但是很少。

 

中国有“最高性价比”员工




以在4A做策划的小莱的经历为例,她公司虽然有明文规定的加班费和补助,但从未有真正严格执行过。公司大的气氛就是加班是常态化,你不加班说明你不努力,会遭到排挤,会被主管认为是怠慢的表现。他们主管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你的工作态度对得起大家的努力付出吗?”

 

公司给员工订了很多听上去很fancy的福利,买了健身卡但是从来没有时间去健身。定期组织的团建更是糟糕,你能想象前一天还让员工加班到凌晨三点赶方案,第二天要求所有人八点集合拉去郊区爬山拉练搞团建。于是一群二十四五岁的年轻人,带着一宿没睡的黑眼圈,迈着虚浮的步子去爬十公里的山路去了。小莱还没爬到山顶就中暑晕倒了。



 

加班常态化,是小莱他们那个行业的通病,如果你跟财务要求按严格标准补齐加班费,你多半不会得到好脸。 那次小莱病倒后,她母亲催她去追要加班费,结果财务以“无法证明及核准实际加班时间”为由推脱掉了。第二天主管就找她谈话,还在部门会上批评她这种“不识大体,没有奉献精神,搞特殊”的行为,上升到工作品质层面进行批评。

 

在当下飞速发展的中国,公司里一切都图快,效率优先,KPI挂帅。至于员工的待遇保障,就完全靠企业的良心了。在一些不怎么有良心的企业里,就很抱歉了,劳动法是什么?能吃么?

 

中国有可能世界上“最高性价比”的员工,吃苦耐劳,自带鸡血,还得“识大体,顾大局”,不计较个人得失,团结一致先前看。




笔者现在任职的是美国一家制造业公司,虽然没有硅谷公司那么fancy高大上的办公环境和薪酬待遇,但是基本的员工保障都是有的。商业医疗保险买的足,加班费的计算精确到分钟,绝对不敢拖欠加班费。差旅虽然报销流程繁琐,但都如实报销,绝对不让员工多掏钱。

 

有一次一个客户安排来提货,我发现几个手续文件出错了,赶紧连夜帮客户弄好,熬了一宿。我以为我第二天会挨批评,结果出乎意料的是公司给我按照三倍补助了加班费,并且还安慰我:经查证手续文件出错是销售在对接的时候流程上有问题,错不在我这一环节,于是给我补三倍加班费。后来还开会梳理业务流程,分析原因杜绝类似事情再出现。

 

这只是过去入职三年期间一件很小的事情。




这让我想起了前几天海底捞出的公关危机,以及海底捞高层的回应。 不追究具体店面员工的责任,并承认这次出现的一切问题都是公司管理层的问题,要严肃整改。

 

这样的回应所创造的公关结果大家也看到了,比较积极正面了。其实“所有问题都是管理的问题”这句话是说道很多人的心眼里去了。就像我开头讲述的几个朋友所在的公司,都犯了同样的毛病,就是牺牲员工的努力和健康,来挽回在管理上的不足。


公司用员工的勤奋来弥补自己战略的失败


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弥补战略上的懒惰

 

这是华为的一句广告词。华为的员工在业内也是有拼命三郎的美称,而这句广告词,似乎就是一直在鞭策他们管理层的一句警示

 

中国的很多员工,对自己公司太宽容了。明明是管理层出现的问题,却让底层员工来背锅的事情屡见不鲜。




还是开篇那位得癌症的同学的故事。他入职才半年的时候,被分配到一个“折磨人”的项目组。说“折磨人”,是因为这个项目是他们主管为了讨好大老板的一位兄弟而搞的面子工程。也就是主管嘴里所说的“这个项目的战略意义大于账面意义”。实际意思就是出力不讨好还不赚钱就为了撘个人情。

 

这样来看,高层对这个项目的定位和执行的混乱就从一开始就能预见到了。他进项目组三个月,期间项目总方案改了六次,项目组成员不断地因为公司另外一些“更紧迫”的活被拆借走。最惨的一次,整整三天,整个项目组就他一个人。他要负责不断地跟新拨过来的员工做对接,经常就是刚刚交接好了,这人又被拆借走了。

 

那阵子他几乎没有一天是午夜前走出公司的。

 

长期久坐,饮食不规律,大量喝提神咖啡,让他内分泌失调了,三个月竟然胖了十斤! 




很多人会问,那项目的结果呢?  结果就是三个月后他也被拆借调走了。项目被交到了别的组的同事手里,据说后来也不了了之了。

 

就是这样,老板一个脑子回路没想清楚,就不知道下面员工要多做多少冤枉功。

 

那他就没有向老板反映过这个情况吗? 难道很多员工明知道察觉到了工作的问题而不指出来吗?

 

其实他们很多人都这样试过了,但大部分时间没用。




管理是门艺术,但不能每一个管理者都当自己是艺术家,随心。

 

员工们中也不乏有那些敢拍桌子喊一声“错了!咱们不能这么搞!”的人,但在缺乏良好制度规范的公司里,这样的人下场都很惨。

 

其实很多时候老板和主管们对工作的问题心知肚明,但自己也拿不出更好的方案,就只好让员工继续“用战术上的勤奋努力来弥补战略上的脑子进水”了。







员工很多努力是徒劳



记得一个段子,一个做ERP系统的公司去一家日本公司推销他们的CRM系统,日本公司老板拿出一个超大号名片盒,告诉他我们这样更有效率。

 

这个段子最早就是硅谷公司们用来讽刺那些不注重用更先进技术和制度来提升工作效率的传统公司的。

 

但在中国,很多公司都在犯同样的毛病。

 

很多明明在工作刚开始就可以多用点时间好好设计工作流程来简化工作量的项目,偏偏要拿人力往上硬堆。




我本科在美国一所工科院校读的,有一次上一门课,需要录入大量数据做作业。班里的中国学生们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熬了一个通宵把数据录好了。结果隔壁组的一个老美琢磨了一下写了一个自动识别文本录入数据的小程序,不到两个小时就搞定了。 哦,确切的说是,一小时研究怎么录入数据更方便,半小时写程序,半小时调bug,然后执行程序只用了一秒钟,录入完毕……

 

当时我们所有熬了夜的中国学生都惊叹“还有这种操作”。

 

我突然意识到,可能我们很多时候把工作的逻辑都想颠倒了;可能这就是美国能涌现出那么多高新科技公司的原因:不断想着如何用更先进技术和制度来替代重复的人力。

 

中国的员工们太“老实了”,对公司的制度漏洞很多时候敢怒不敢言,岂不知是放纵了公司,苦了自己。




“工作拉锯战”消磨彼此意志



 

另一方面,很多时候员工做的大量工作,其实本不应该存在

 

以4A公司小莱的经历来说吧。她所在的策划部经常是被虐得最惨的部门。甲方们经常扔过来一些很无厘头的要求,对行业外的人来说,就跟听段子是的:

 

“能不能在缩小这个图的同时显得大一些?”“ 我们老板喜欢黑金的色调,但是也要明亮一点 ”“感觉不够高端大气上档次 ”或者是出了5678910稿之后,甲方扔过来一句“还是最初的第一个方案好”

 

很多人会说“这是行业常态啊, 就是如此, 习惯就好”。但很少有人意识到这并不正常。很多合同里规定的方案稿的数量限制,到最后执行的时候,都为了不惹甲方爸爸生气而“无限改稿”了。合作双方高层都没有意识到项目已进入死循环,没有意识到已经浪费了多少员工的精力。

 

长期以往的拉锯战,消磨了员工斗志,而最后的结果也通常不让人满意。




有次去苹果公司拜访一位大学同学,他在苹果当设计师,这是无数人都羡慕的职位。我问她为什么苹果的设计总是这么牛,她回答道,“其实也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设计,最终消费者都无法看到,但公司对每一个人的作品都给予了足够的尊重。不会过多干涉创意设计的环节,只会给出指导框架。这样每一个人都在用为自己创造一份艺术品的心态去完成作品。态度决定结果,自然最后成果也不错。

 

小莱后来辞职了,她说她受不了天天加班的生活,一点没有个人的空间和时间。另一方面,她回顾了自己职场生涯最初几年,几乎想不起任何值得回忆的瞬间,都被淹没在了一堆堆废掉的策划稿里了。





 

成功的公司各有各的成功秘诀,但是失败的公司都犯了同样的病。


员工也是人,有潜能需要好的激发和鼓励,而不是用徒劳的努力去弥补管理上策略上的缺失。

 

纵容了公司的漏洞,对公司太宽容的员工,就只能饱受这个苦果,很多努力都变得没有意义,最后迎来的是身心上的伤痛。



能够预见到,当很多人在转发这篇文章的时候,都会选择屏蔽自己的老板。但实际上更应该直接转给老板看一看。



我一直认为公司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价值观的竞争;任何战略上的胜利,本质上是价值观的胜利。


推荐阅读一篇文章《你所受的教育,将带你去百度还是谷歌


回复“教育”调取这篇文章




本文为原创,作者阿萨,北美留学生日报特约作者,平时写留学,偶尔写职场。





最近热门文章  


没点嘻哈功力,就不要跟黑人说英语!涨姿势哈哈


刚毕业就年薪百万的年轻人,是群怎样的人?有怎样的追求?


刷爆朋友圈的“小朋友”画廊,有一个欧美版“师姐”,更纯粹更感人


这些异国恋的出国党,让我重新相信了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