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零壹智库
信用是现代经济的基石,信用建设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的关键一环。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的丰富、数据要素市场的发展让信用经济面临新的机遇。
与此同时,国内信用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数据不足、割裂、分散的情况,包括商业信用在内的信用建设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年初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的讲话深刻阐述了诚实守信在金融领域的重要地位,为新时代中国信用建设指明了方向。
同时,李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为行业指明了加强信用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的明确路径。
2024年3月28日,信用建设研讨会暨《信用原理概论》读书会在北京举办。本次会议由西南财经大学北京研究院、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及零壹智库联合主办,深入探讨新时代下信用原理、信用与法治、征信与信用经济等议题,
《信用原理概论》(以下简称《概论》)的三位作者——高级经济师&博士后研究导师
汪路
、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
罗永明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
唐莹
,以及来自高校、政府、企业、专门协会等机构的多位专家或高管,就信用与法治、交易信用与供应链金融、企业征信、信用评估、国内外信用体系建设等主体发表观点,探讨了信用建设的未来方向,分享了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以更好地推进信用建设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创新,为新时代中国信用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读书会上,《概论》作者汪路表示,中国社会的信用建设,亟需要一种新的、符合实际规律的、可与中外数千年文明信用文化接轨的信用建设思路,若干年来中国社会信用建设虽然有所进展、但总体成效式微甚至局部信用诚信危机范围扩大。
基于此,本书提出了一种可试探的、新的适合中国社会的信用建设思路。
《概论》共分为三篇:总论、经济信用和诚信。这是一部关于我国社会普遍关注的广义信用,既包括定量的价值往来关系的经济信用,也关注道德层面的非定量的信用(诚信)的专著,两类信用既密切相关,又有不同的特点和规律。
本书主要以狭义上的经济信用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经济信用、信用中介与信用服务、信用创造与信用闸门、信用基础服务设施等维度,深入分析经济信用的主要活动,对现有货币银行学的货币信用问题做出了具有创新价值的增量研究。
在概念厘定上,《概论》提出,经济信用和社会诚信是广义信用的一种分类,经济信用主要关注资金借贷场景下的、定量信用关系中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而社会诚信则主要关注观念、道德、非定量合约层面的承诺守信和履约行为。
本书概括总结了信用的第一原理,即讲信用的目的,是为了让人类社会生活更美好。本书指出,在经济信用和社会诚信两类信用中,经济信用是底线,一定要守住守好,它对社会诚信有外延影响;社会诚信环境会对经济信用环境有很大影响,两类信用有明显差别,但对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关于如何认识和管理信用风险,《概论》提出一个规律性结论:信用风险的两大决定因素是信用主体的履约能力和履约意愿。相对来说,履约能力更重要、更基础,但这并不是说履约意愿不重要,其也是守信必不可少的。这两个因素是相互影响的。
在这个理论基础上,汪路提出,中国社会的信用建设思路应当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指导思想,端正信用概念和科学分类认识的基础,同时抓好既有密切联系又有特征规律区别的经济信用和道德诚信建设。
市场与政府双轮启动,抓好经济信用基础设施建设,尤其不仅要重视建设好服务好金融信用,更要服务好短板的商务信用,还有中小微企业信用及其弱势主体的各类信用服务基础设施。
汪路还表示,要让信用制度机制与国际接轨,培育和提高国内信用评级的民族品牌在国际资本市场的话语权。在长期的社会道德诚信建设中,要教育、文化、技术和制度建设一起抓;重点建设好约束公共部门、企业家和公众人物三类主体诚信的制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