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 年的一天,「家里蹲」的 Sandy Weill 收到一通电话。打电话的人叫 Bob Volland,是位于 Baltimore 的一家名叫
Commercial Credit
公司的财务负责人。
Volland 在电话里给 Sandy Weill 提供了一个机会:从母公司 Control Data 买下 Commercial Credit,并独立经营它。
一、
Commercial Credit Company 简称 CCC,中文翻译成「商业信贷公司」,有一段悠久的历史。公司创办于 1912 年,做过许多生意。
在 1930 年之前,公司做得最好的是汽车金融业务(汽车在美国迅速普及,不仅因为价格低廉,金融解决方案也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1930 年开始美国进入大萧条,汽车销量一落千丈,公司转头去做应收帐款业务,打折买下许多银行的应收款然后逐步回收。
之后,CCC 又涉足了一些保险生意,但在二战期间遭受重创。二战期间,为了养家糊口,这家公司甚至还生产过猪肉肠。随着战争结束,信贷业务终于稳定了下来。
20 世纪 50 年代末,CCC 贷款规模达到 10 亿美金,年化利率 10-15%(同期美国联邦的基金利率稳定在 4% 以内)。其中汽车贷款占比超过 50%,但是面临通用汽车金融等公司的激烈竞争。公司开始介入设备租赁、汽车租赁等新业务。
到 1967 年,公司经营着 5 亿美金个人贷款(规模全美第三大),包含保险生意在内总资产 30 亿美金,手里现金丰厚,但是股价低迷。
这种状态的公司容易发生什么呢?
没错,公司被举牌了!
二、
董事会和举牌者的斗争持续到 1968 年,最后引入了白衣骑士——一家名叫 Control Data 的公司。Control Data 发行大约 6 亿美金的股票买下了 CCC。在收购前,Control Data 的资产规模只有 3.8 亿美金,体量远小于 CCC。
Control Data 想在全世界开设数据中心,顺便做卖电脑、租电脑的生意——看起来和 CCC 有互补,但之后的十几年里,随着计算机行业飞速发展,售价快速下降,导致 Control Data 的生意江河日下。到 20 世纪 80 年代,Control Data 大量从 CCC 借钱,现金流接近枯竭——这些情况让 CCC 的财务负责人,Volland,很恐慌。
一个偶然机会,Volland 读到了 Carol Loomis 在财富杂志的一篇文章「不可多得的管理者:桑迪·威尔」,Volland 如获至宝。他试着联络 Sandy Weill,于是便有了文章开头的那通电话。
三、
巧的是,在 1985 年,Sandy Weill 已经了解过 Control Data,那时他认为这家公司是「a piece of crap」。Volland 没有放弃,作为内部人,他指出公司有许多可以剥离的烂资产(比如公司甚至有一项业务是租车给有犯罪前科的人)。
经过几小时讨论,Volland 的努力有了成效,Weill 决定向前推进。在尽调过程中,Weill 的助理 McElvery 很快意识到 CCC 其实是个高利贷生意——借款客户需要承担「exceedingly high rates」。
这个利率究竟多高呢?在此科普一下我国对于
高利贷
的定义:
上世纪 80 年代,伯南克(后来的美联储主席)大学毕业准备买房,发现 30 年期贷款利率高达
18%
。我估摸着那时候 CCC 的利率应该超过 100% 了。
做高利贷是不是就该人人喊打?McElvery 对这个生意有偏见,但她母亲斥责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