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吴晓波频道
“吴晓波频道”是财经作家吴晓波在微信平台上进行内容发布的自媒体,涵盖视频、专栏和测试。视频部分与爱奇艺合作,每周四推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半球聊财经  ·  以新指标代替GDP ·  4 天前  
郎club  ·  吴柳芳“擦边”,改天逆命! ·  4 天前  
第一财经  ·  阿里合伙人樊路远道歉! ·  4 天前  
第一财经  ·  弹劾失败!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吴晓波频道

腾云未来馆 | 吴晓波: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而腾讯一直对它保有敬畏心

吴晓波频道  · 公众号  · 财经  · 2016-11-14 07:20

正文

无论世界怎么变化,技术怎么变革,腾讯是不是仍然能为用户和员工创造快乐,这是一个盈利性组织存在的一个最为基本的伦理道德所在。


“我对过去怀有极大的好奇心,愿意用文字去记录凝固的历史。”11月12日下午,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在“腾讯嘉年华·腾云未来馆”上发表了主题为“向黑天鹅致敬”的演讲。

 
他的最新作品《腾讯传》在当天推出试读本。这是他20多部作品中唯一一本以单个企业为研究对象的书,历时5年,采访超过60多人,以腾讯公司的发展历程折射整个中国互联网的历史。
 
这位“历史研究者”还突破自己,试着畅想了12年后的未来。吴晓波认为,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而腾讯一直对这种不确定性保有敬畏心,在不确定性中努力寻找自己的位置。
                                                   
在“腾讯嘉年华”活动现场,腾讯公司总裁刘炽平和吴晓波之间展开了一段对话。
 
被问到如何畅想腾讯未来12年时,刘炽平说,预测未来是一件既简单又难的事,简单的是可以通过大趋势来预测未来发生的一些事,比如世界互联网化、移动互联网的到来等;难的是找到具体的路径。“保持青春,保持激情,保持对未来的好奇心,我们就能搭上通往未来的那趟列车。”
 
以下为吴晓波主题演讲,经“腾云”整理。

吴晓波

特别高兴能来到深圳,2011年我受邀为腾讯写书。这本书花了5年时间,是我所写的20多本书里花时间最长的,甚至改变了我的工作方式和商业理念,这本书叫《腾讯传》,很高兴在这里跟大家分享18年的喜悦:
 
12年前,我在央视讨论未来,说真人秀可能会在中国火起来,当时美国一个真人秀节目的主持人叫特朗普,如果有人告诉我他将来会成为美国总统,我肯定完全不相信。
 
如果回到12年前,你们猜我会做什么?我会把全部的钱用来买腾讯股票,然后跑到汤加去晒太阳,那我现在可能会排在中国富豪榜的1000位左右。
 
时间真的能改变很多东西,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如果要掌握未来的12年,我认为首先应该向黑天鹅致敬,这是一个黑天鹅的世界。
 
我记得2012年,凯文·凯利刚刚火起来,他来到中国,在北京的腾讯汇和马化腾见面。马化腾问他,你觉得腾讯未来最大的敌人是谁?凯文·凯利说,“如果你给我1亿美元,我就告诉你”,然后又说,“给了我也没法告诉你,因为我不知道,我唯一知道的是未来消灭你的敌人,迄今还没出现在你的名单上。”
 
看到这句话我就想到凯文·凯利所说的失控。腾讯为什么要构建一个生态型的组织,为什么所有的腾讯高管都崇尚进化论,因为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而腾讯一直对这种不确定性保有敬畏心。
 
美国政治学家布雷斯说,过去十多年,美国人对中国做的判断,一半是错的,另一半是不知道的。中国人看未来可能也是这样一个情况。刚才很多专家畅想他们对未来的看法,他们都是这个地球上的极端乐观主义者,他们认为看得清楚未来。但我是一个研究历史的人,对过去怀有极大的好奇心,愿意用文字去记录凝固的历史,但我对未来也有好奇,但这个好奇是建立在未来完全不确定又愿意接受这种不确定性的心态之上。

吴晓波(左)对话刘炽平(右)

腾讯发展了18年,就是这一批人面对不确定性,一起努力去寻找自己的位置和企业的位置。未来12年,如果我们容颜不改,再次相聚深圳,腾讯会变成什么样子,会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呢?我认为要畅想未来,大概要回答几个问题。
 
第一是12年后,我们为什么还存在?德鲁克说地球上有一个巨大的谎言,就是人会永生,而企业可以活一百年。企业存活百年,肯定会经历N次经济危机,而每次面对时都能做出适应性变革,但大部分企业是很难做出这种变革的。我写《激荡30年》时去中关村,发现1994年在中关村排名前100的企业,到2004年在工商仍有登记注册的还剩11家,仍然排在前100的只有2家。
 
如果12年后腾讯还存在,是凭什么存在?这是我们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因为现在的能力无法保证腾讯在12年后仍然是亚洲市值最高的企业,到时候腾讯一定发生了重大的变革,这种变革有一部分跟需求有关,有一部分和技术有关,更大的部分是和不确定性有关。
 
第二是我们的组织是否还能容忍变革?这5年的《腾讯传》写作过程给我一个最大的启发,是看到了一家新的企业组织存在的可能性。因为很多年来,我研究的是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它们讲求的是纪律、标准、完美。1994年张瑞敏砸质量不合格的冰箱,是中国工业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意味着中国企业开始具备质量意识,离开工厂的商品必须是完美的,没有差别的,是一个标准件。
 
腾讯不是这样。最早的OICQ不是完美的产品,通过几百次的迭代发展到今天仍然不完美,还可以迭代。这是今天的互联网公司给中国甚至世界商业文明带来的一种互联网哲学。
 
现在腾讯是一个有着几万人的企业,什么叫边界,什么叫灰度等等问题都开始出现。站在12年后我们来看,这家企业是否还能够保持对失败的尊重、对错误的容忍、对灰度的追求。今天专家们讲的很多技术,都是现在腾讯的边缘战场,或者是一种连接的想象,当这些东西慢慢成为腾讯的主业时,腾讯是否能够容忍所有变革的发生。
 
第三,我们还是不是自己喜欢的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马化腾这一代人创业,跟40后、50后、60后创业不同,过去那些创业者是为了摆脱贫困,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创业。但马化腾这批人是因为兴趣,因为自己的爱好而创业,这才是公司存在的最大价值——除了是一个盈利性的组织以外,应该是一个能够为人类创造快乐,同时让自己快乐的企业。
 
一个企业很小时容易快乐,大家一个桌子吃饭。我记得马化腾有个很好的习惯,过年时站在办公室门口给每个员工发红包,这在几百个人的企业里容易实现,如今给几万人一起发,企业文化肯定会发生一些变化。
 
大公司的这些变化,可以影响到每个员工的心理感受,今天在腾讯是一个快乐的员工,走在马路上受到尊重,家庭关系融洽,腾讯给大家创造物质和财富的同时也让员工过上了体面的中产阶层生活。那么接下来的12年后,无论世界怎么变化,技术怎么变革,腾讯是不是仍然能为用户和员工创造快乐,这是一个盈利性组织存在的一个最为基本的伦理道德所在。
 
关于未来我们真的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有一句尼采的话我想送给腾讯,在人类文明长河中,一切坚硬的都将烟消云散,而那些没有消灭我们的东西,会让我们变得更强大。祝腾讯更加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