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的土壤样本库是为了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样本保存、管理、利用而建立,总面积为2400平方米。截至目前,已接收超过15万份样本,其中5万多份已完成上架。样本库的建立采用了多种策略和措施,包括建立流程化的样本入库流程、采取三级联动的质控方式保障样本入库质量,以及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等。
在样品制备期就采用“分、装、录”的流程,将土壤样品按不同种类进行分类整理,并在样品分装过程中采取多项措施确保样本安全。
通过“制样包装、物流转运、入库接收”三个级别的联动,以及“信息填写、寄送、暂存、上架”四大环节的质量把控,确保样本入库的质量。
实行“统一管理、出入审批、精准管控”以实现样本库的“五化”管理,即专业化、标准化、智能化、规范化和信息化。
为做好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以下简称“土壤三普”)土壤样本的保存、管理、利用工作,内蒙古自治区建成总面积为2400平方米的土壤样本库,打出“组合拳”,助力样本入库工作顺利开展。截至目前,样本库共接收样本超15万份,5万多份样本已完成上架,占总样本数的25%。
找准切入点,制样“提前办”。内蒙古自治区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区普查办”)提前部署,在样品制备期就将入库工作的“分、装、录”流程化。“分”是在样品制备时,就将土壤样品按表层样、剖面样,耕园地、林草地进行分类整理,同时按“先保国库后留省库”的原则进行制样留样。“装”是在样品分装过程中,要求制样单位按县域行政范围使用厚塑料自封袋分装,袋内外、箱内外粘贴相应标签,做到“双保险”,同时封口时要挤出袋内空气以避免运输过程中挤压破裂。“录”是样本组批完成后,由专人在土壤三普信息化工作平台上及时填报本批次流转样本清单,包括流转机构、发运人员及联系方式等信息,跟踪流转过程直至样本与土壤样本库交接完成。
打通连接点,关联“打包办”。区土壤普查办作为制样单位与样本库的协调枢纽,明确责任分工,通过前期试入库总结凝练出“三联四环”综合质控法,保障样本入库质量。入库程序上采取“制样包装、物流转运、入库接收”三级联动的质控方式,入库时紧抓“信息填写、寄送、暂存、上架”四大环节的质量把控。区土壤普查办通过三方询价,确定由一家专业物流公司统一负责样本运输,做到样本从装车到卸货的一站受理、一次办结、全域覆盖。
主抓关键点,同频“提速办”。样品运输到土壤样本库后,经过来样暂存、分区整理、信息接收、打印标签、容器预处理、土壤灌装、按位上架等七个环节完成入库工作,各环节由专人负责,同步进行,入库速度达到每日样品入库数量1500个。来样暂存:专人核实数量,录入接收登记表中,并按行政区域将土壤来样放在提前预留好的暂存区。分区整理:根据来样标注箱号进行内部排序,并检查是否存在缺样、编码重复等问题,以便及时联系送样单位重新寄送。信息接收:通过样品接收小程序将土样信息同步到土壤样本库信息管理系统,选择虚拟暂存位进行样品接收。打印标签:将暂存样品与样品预留存放位关联,实现样品可溯源。容器预处理:样品灌装前,专人检查样品瓶完整性、密封性,使用气泵加压吹瓶,为灌装做准备。土壤灌装:灌装期间核实样品码、打印码的一致性,灌装后将瓶盖旋转到口状态。按位上架:工人将装好的样品瓶按架柜对照标签进行依次上架,并随机抽验。
抢抓时间点,集成“智能办”。提高认识,紧抓样本入库。强化各土壤样本库参建单位责任意识,严格按照国家技术规范做好样本入库工作。树立时效观念,倒排工期,抢时间,争速度,力争今年12月底前完成全部样本入库工作。强化标准,推进智能管理。土壤样本库建有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实行“统一管理、出入审批、精准管控”实现样本库专业化、标准化、智能化、规范化和信息化的“五化”管理。强化应用,发挥集成作用。科学运用土壤样本库“存”与“展”功能,发挥土壤样本库的展示、宣讲和培训作用。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王旭、白云龙、李静、尹纯菊
编辑:段伊鸣
监审:郭平稳、徐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