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张江一定会变得更牛。关键在于,现在要找到一定的机制和路径,让张江男优秀的脑力资源迅速“变现”,就像硅谷一样。这才是我们张江未来势不可当的“终极武器”。
正文2744字
阅读时长约5min
不管是创业,还是自己的人生规划,潘晶都是目标极为清晰的人。
不过,也会有例外的时候,比如他大学的专业,就颇有些out of control的意味。从小对微生物极有兴趣的他,在选专业时阴差阳错地选择了“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专业”。当时的潘晶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选择竟让他和机器人产业结下不解之缘,成为20年后中国机器人产业的第一批弄潮儿。
天之骄子,外企12年潜心修炼内功
2003年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潘晶顺应时代大潮,进入位于张江集电港的一家外企——美国国家仪器有限公司(NI)工作,从此成为继美国硅谷男、日本电车男外全球第三类著名物种——上海张江男。
谁都没有想到,当年的学生会主席,叱咤武大校园的最佳辩手,在工程师这个职位上一干就是8年,随后又主动请缨去市场部轮值历练。在做研发的日子里,潘晶及其团队为全球的高校、研究所、机器人公司研发机器人设计工具和系统,先后经手了备受欢迎的乐高机器人EV3、全美国最大的高中生机器人比赛First Robot Competition的官方硬软件系统和MIT的猎豹机器人系统。
时至今日,无论是小朋友最爱的乐高机器人亦或是星球大战里的BB-8,机器人已经越来越多地走进普罗大众的生活中。然而,在21世纪的头十年里,尽管全球工业机器人产业已经较为成熟,但在国内,并没有太多人能够理解潘晶所做的工作。
在职业规划方面,潘晶对于自己想要什么始终了然于心。凭借不错的禀赋和不懈的努力,潘晶很快晋升成为研发部经理,机器人研发工具这项工作对于他而言已是轻车熟路。就在这时,潘晶选择跳出自己的舒适圈,去市场部积累历练,进一步丰满自己的职业羽翼。
我做机器人设计工具时是在完成一个特别具体的任务,但是我不能只从研发的角度看。当我成为研发的manager去管产品线时,我觉得这条线积累得差不多了,我要去市场部看一看。
回首职场的这段时光,潘晶认为自己能够静心钻研,不为外界甚至时代所左右,完全得益于他内心始终明确自己想要什么。
在潘晶潜心“修炼内功”之时,时代也悄然为有准备的人敞开了大门。
2015年,随着“工业4.0”及“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国内的机器人制造业开始火热起来。加之手术机器人达芬奇创下每年10万次手术的记录,潘晶敏锐地察觉到,“差不多是时候了”。
给那么多机器人做过原型工具开发,潘晶琢磨着再往前走走,研发一个通用的机器人开发平台,进而推出适用于各个场景的服务型机器人。2015年1月,潘晶的“钛米机器人”应运而生。
此时,正是“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最火热的时候,潘晶出来单干的想法得到不少老同事的支持。这群人甘愿脱去外企的保护壳,褪去优越感,放弃优渥的物质条件和井然有序的生活,转而寻求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平衡点。这需要有充足的理由、好的方向和机会,以及恰到好处的时机,甚至可能还需要一些运气,以及勇气。
更令潘晶倍感鼓舞的是,在得知他出来创业的消息后,不少大学生慕名而来希望跟着他创业。他们曾使用潘晶团队的工具设计出了自己的机器人。
“10年前做机器人,大家都会疑惑这是干什么,离生活太远了。但现在就不一样了,这是时代给你开的一扇window。随着产业的集聚,让能做机器人的人在这里(张江)扎了根”,潘晶说。
创业所需的天时、地利、人和在潘晶这里都具备了,这支团队马不停蹄地开始了机器人的研发。得益于多年在外企里的工作经历,团队清楚地知道如何设计产品,如何规范地工作,以及如何生产质量可靠的产品。
2015年6月,潘晶团队火速研发出通用机器人底盘,截至当年年底,这款产品的销售额接近500万元。对于他们而言,技术点已经不是问题。团队是最早机器人操作系统源代码的贡献者,最早算法开源代码的贡献者,这是做工具的好处,所以他们曾为机器人几乎所有的技术点提供过方案,自己做自然也是水到渠成。
在此基础上,团队又继续开发了适用于餐厅、博物馆、学校等场景的服务型机器人,集人脸识别、自主避障、体态跟踪、意图识别等功能于一体。潘晶颇有感慨地说,这个时代有这样的机会,让他们把自己在外企学到的知识、良好的技能以及系统的工作方法和习惯变成自己民族的品牌。
不同于很多创业者充满戏剧性和偶然性的创业故事,潘晶和他的钛米机器人可以算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可潘晶坦言,创业路上也曾趟过不少弯路。
比如曾经有一个外企同事的老婆直接打电话给他,坚决反对老公出来创业。要知道,潘晶提供给他报酬不仅多于现有工资的30%,还有股权的激励。可最终这些也没有说动同事的老婆和丈母娘。
除此之外,尽管钛米机器人在各种应用场景都有产品,但是订单量并不算大。潘晶花了近一年的时间不断寻找优势技术最终落地的方向。“我认为机器人一定要伴随着人一生的,用技术满足人类永恒的需求。”兜了一圈,潘晶瞄准了医疗机器人行业。2016年4月,潘晶带着团队前往多家医院进行实地调研。
在武汉协和医院,潘晶观察到该医院共有7000个医生,一天的门诊量平均在1.3万人。随着医疗改革的进行,医疗资源与大众需求的矛盾愈发突出,通过对数十家医院的调研,潘晶发现在医生和护士繁忙的日常工作中,很大一部分是重复性高、专业要求明确的事物,这些业务都可以由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的载体代替。
潘晶觉得自己找对方向了,这个领域自己喜欢并且是对社会有价值的。迅速敲定方向后,潘晶团队在半年时间内完成两款产品的需求调研、原型设计和临床试验工作,并获得了国科嘉和和创徒孵化器的千万元天使投资。
在医疗服务中,医护人员通常会遇到一些有放射性、传染性的工作环境,即便有特殊防护服的保护,也难以确保医护人员的安全。钛米机器人的其中一款产品能够代替医护人员完成部分护理工作,按时为患者输液、配药、体检、康复护理,医生根据机器人测量的数据及时为病人进行诊断。
另一款产品为手术配送机器人。在现实场景中,巡回护士通常需要在手术中来回拿取药品和器械,在此期间,手术通常需暂停。有了这款手术配送机器人,护士只需要设置药品和器械清单,机器人即可按时按量输送物品,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从更深的层面看,手术配送机器人不仅将护士从繁杂的、难以突出个人价值的事情中解放出来,还能有效的进行手术耗材的记录、收费、追溯和管理工作。
2016年10月,钛米机器人进入武汉协和开始临床试验,目前光手术配送就完成了1400多次。该机器人售价仅为欧美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
目前,钛米机器人顺利完成A轮4000万的融资,由IDG领投,科沃斯和创徒跟投,天使轮投资人国科嘉和、创徒孵化器均继续参与了本轮投资,其新产品也成功于2017年第十八届全国医院建设大会上正式亮相。“产品要体现社会价值”,未来,潘晶希望钛米机器人能够帮助国家相关部门制定医疗服务标准,担起科技企业在医疗改革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实现最大的社会价值。
2017年是潘晶在张江落地生根的第14个年头,他的履历成为无数张江男的创业范本。他们曾是名牌大学的天之骄子,受益于改革开放的东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完成从“人”到“优秀的人”的蜕变。如今,他们选择从巨人的肩膀上走下来,响应国家的号召,用自己的技术积累独立挑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将技术、市场、资本价值叠加,最终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企业。
“我要为张江男发声,告诉更多和我一样路径的人,一定不能小富即安,要在工作中不断扩大自己的视野,有意识地培养自身价值并不断积累资源,最终发挥自己的社会价值”,潘晶强调说。
未来,张江一定会变得更牛。关键是现在要找到一定的机制和路径,让张江男优秀的脑力资源迅速“变现”,就像硅谷一样。这才是我们张江未来势不可当的“终极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