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官方手机窗口,即时发布艺术节的“一举一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  媒体聚焦 | ... ·  昨天  
康石石  ·  国内视觉传达保研方向及录取难度详解! ·  5 天前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  扶青回顾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媒体聚焦 | 新技术新内容新赛道 艺术节国际对话成演艺前沿“瞭望台”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 公众号  · 艺术  · 2024-12-17 18:02

主要观点总结

在近日结束的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全球演艺行业嘉宾齐聚一堂,探讨数字时代演艺的未来。文章围绕数字技术与文旅产业的融合,介绍了新技术如何助力文旅融合、推动舞台创新,以及新技术在演艺行业中的应用和效果。同时,文章还提到了新样态的发掘、创作边界的拓宽、演艺新空间的提升等议题。最后强调了创新在演艺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上海作为国际演艺大城的角色。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数字技术与文旅产业的融合

新技术助力文旅融合,推动舞台创新,全息影像、增强现实等数字技术的应用,为文旅消费带来新思路和新渠道。

关键观点2: 新技术在演艺行业中的应用和效果

全球旅游景区不断探索与数字技术的合作,沉浸式演艺、沉浸式夜游等激发文旅消费新活力,舞台创作有更多创新可能。

关键观点3: 新样态的发掘和创作边界的拓宽

技术和内容互为表里,顺应市场需求,拓展垂直领域观众,发掘新的演艺样态,如联动亲子儿童的重大主题,提供创作新思路。

关键观点4: 演艺新空间与城市的融合

演艺形式融入城市景观,打破剧院围墙,提升艺术的辐射力。全球各大艺术节、剧院等掌舵人对此有共识,将演艺内容打造成城市新景观。

关键观点5: 创新在演艺行业中的重要性

创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原动力,艺术的繁荣植根于创新。上海作为国际演艺大城,在艺术节平台上展示创新的艺术形态,为艺术的生生不息贡献“上海力量”。


正文

戴上VR眼镜,穿上全身追踪动态捕捉技术的设备,你瞬间就能置身豪华的巴黎舞台现场,沉浸式感受并参与一场盛大的歌舞剧;上海的一座百年的老电影院,突然化身一艘太空飞船,从旁边的“月亮”处掠过,而飞船上正在演奏动人的钢琴曲……这些看起来极具“未来感”的场景,在刚刚落幕的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在国际演艺大会及国际对话的平台上,被全球演艺行业嘉宾陆续分享。

数字时代演艺该何去何从?文旅融合怎样走向纵深?文明互鉴又该如何寻找抓手?一个个国际演艺新课题被提出,一个个行业进化新趋势被研判,全球艺术产业从业者会聚上海,潜心探讨,以期在新挑战下,用好新技术,做好新内容,开拓新赛道。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国际演艺大会及国际对话作为亚太地区最有影响力的文化交流平台之一,今年也继续成为业内先进经验与前沿视野的“瞭望台”


用好新技术

助力文旅融合,推动舞台创新

随着人工智能、全息影像、增强现实等全新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沉浸式演艺、沉浸式夜游、沉浸式文化街区持续激发各地文旅消费新活力,文旅产业有了更广阔的开拓空间,舞台创作也有了更多的创新可能

新技术正在通过推出高品质沉浸式文旅产品,增强旅游消费体验感,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升级。10月18日率先亮相的“数字文旅创投会”围绕“演艺+旅游”“数字演艺新场景”两大主题,为文旅消费提供新思路和新渠道。

全球各大旅游景区都在不断探索与数字技术的合作。在国内,《长安十二时辰》爆火后唐风市井生活街区走俏,沉浸式全感剧场《风起洛阳》带游客穿越千年古都,凤凰古城“湘见·沱江”沉浸式游船再现《边城》爱情故事,杭州黄龙洞沉浸式夜游“潮汇黄龙·缘份空间”让千里姻缘一线牵;国际上,葡萄牙国家旅游局中国分区总监蒂亚戈·布里托介绍,通过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游客可以进行山区葡萄采摘,参与生产葡萄酒的各个环节,在酒庄进行品酒和沉浸式酿造体验,在当地艺术节庆中扮演中世纪战士。对此,中国旅游协会文旅投资分会副秘书长邱慧认为文旅市场潜能无限,“数字技术和文旅结合,更多沉浸式演艺能够体现当地文化生活”

新技术赋能文旅产业的同时,也打破了传统剧场的时空边界,激发了舞台表演的创新活力。在10月19日举行的“创制人对谈:跨媒介展示与跨文化传播”中,中国歌剧舞剧院演出中心副主任魏娜介绍,剧院在近几年的演出和创排过程中,坚持将数字科技融入舞台表演,在顺应时代发展的同时,也赢得了一众年轻观众的认可。“新科技的加入不但对艺术的表现力、创新力有积极的作用,对艺术作品的传播和传承也有积极的作用。”她举例说,“舞剧《南苑秋风》运用全息投影技术,为现场观众带来全新的体验。经典民族歌剧《白毛女》巡演后,我们推出了3D高清电影版歌剧《白毛女》,让更多老百姓观赏到中国第一部民族歌剧。”国家大剧院演出部部长王威认为,尽管传统戏曲类舞台作品仍要追求原汁原味,但很多演出对科技和舞台表演的融合,“应该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去迎接它、去拥抱它”


发掘新样态

拓宽创作边界,顺应市场需求

技术和内容,向来互为表里。数字时代,很多传统舞台样态观众不再陌生,顺应市场的深层次需求,拓展垂直领域观众,拓宽创作的边界,全球演艺行业都在探索发掘新的演艺样态。

联动亲子儿童的重大主题,提供创作新思路。10月19日举行的“儿童剧专业平台研讨”中,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等新时代的主流价值,成为领域创作者们深度思考的内容。

本届艺术节期间,原创儿童戏剧《长江二号》、大型科幻木偶剧《银河系历险记》、原版亲子剧《恐龙世界》等都成为口口相传的爆款亲子剧目,并为儿童友好城市的建设注入创新血液。加拿大国际儿童艺术节艺术执行总监凯瑟琳·卡罗尔女士认为,孩子们不仅是城市环境的被动接受者,更应该是城市设计的创造者。她以多媒体装置戏剧《地图上的我》为例,“孩子们一起讨论建造什么,并写信给市政府,表达对城市发展的想法”。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院长、荣威·上海儿童艺术剧场总经理沈莉则从儿童剧场里的儿童观、内容价值和情感链接三个维度,系统阐述儿童剧场给儿童提供的精神产品,“真的要呼应城市的文化精神,在内容的提供上,我们强调个体情感的养成,强调中华优秀文化的浸润,以及世界眼光的构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创”发展,同样是儿童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创作部主任、一级导演毛尔南透露,他们剧院通过“中国的乡村儿童艺术节、儿童青少年艺术作品的舞台孵化计划、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型剧目”等项目,力求让孩子们了解儿童戏剧,享受艺术的快乐。成长于上海的“小不点大视界”,是深受孩子喜爱的亲子微剧场品牌,创始人、艺术总监陈忌谮深耕中国非遗传统文化,“挖掘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跟孩子们的认识更贴切、更紧密,孩子们可以跟着一部剧游历中华民族的一段故事”。

聚焦残障人士的“爱艺术”诉求,提供参与新途径。本届艺术节上,特殊人群纷纷走进《魔都俏佳人》、普契尼百年歌剧盛典音乐会、莎拉·张小提琴独奏音乐会现场,无障碍观演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在延伸探讨“无障碍艺术”话题时,曼彻斯特国际艺术节艺术总监兼首席执行官约翰·麦格拉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副总经理陆莉萍,话剧演员、视频博主、轮椅使用者赵红程共同探讨了无障碍艺术在创作、组织呈现、宣传推广方面可以拓展的边界。赵红程说:“大众对残障的凝视是无意识的,但事实上残障艺术家和残障人士可以给艺术带来很多新的体验。”


开拓新赛道

打破剧院围墙,融入城市景观

当演艺形式在新时代呈现出千姿百态,这也意味着承载演艺的舞台,需要从传统的剧院往外“开疆辟土”,甚至以城市为背景,让艺术融入城市景观。全球各大艺术节、剧院、艺术中心的掌舵人,对此都有高度共识。

演艺内容可以打造成城市的新景观。前文所提的百年影院变身太空飞船,正是本届艺术节“艺术天空”的杰作——胜利电影院四楼屋顶“漂浮”起巨大的月球,而钢琴家宋思衡为观众带来了原创钢琴系列作品《来自地球的钢琴诗》,通过光影多媒体、大型艺术装置、默片电影等创新形式,带观众解锁沉浸式音乐会新体验,赋予历史建筑全新艺术活力。这也正是欧洲艺术节联盟荣誉副主席保罗·杜雅尔丹推崇的“历史遗产和艺术创新”,“艺术节不仅是分享艺术成就的平台,也是非常强大的创新工具,遗产和艺术创新可以有机结合,并创造出新的体验。比如布鲁塞尔和上海的历史建筑都可以给创作人带来灵感,加强过去和未来的连接”。

塞尔维亚艺术节联盟主席乔万卡·维塞克鲁纳·扬科维奇成功创办了ArtLink音乐节,受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启发,她开始在户外搞艺术项目、举办演唱会。在她看来,世界各地的艺术节就像一个桥梁,可以把过去和未来连接起来,同时赋予文化遗产新的生命。在10月21日举行的“总监大会”上,这些行业巨擘以“剧院与艺术节庆”为主题,分享运营理念时,都不约而同地将新演艺和城市新景结合了起来。

演艺新空间则能提升艺术的辐射力。吸引了行业内不断前往调研考察的上海演艺大世界,立足区位优势,对标伦敦西区和美国百老汇,将上海环人民广场地区打造成世界级的演艺街区。上海黄浦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夏锋透露,通过演艺新空间的“挖潜”和创新,演艺大世界的演艺新空间今年1-9月份演出场次已达到10080场,比2019年高出472%,比去年同期超出47%,今年有望突破2万场次。而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时尚产业板块负责人薛继凤提出了“一院多能”的建设性意见,建议剧院面向大众学生增加科普功能,联合艺术教育机构来相互引流,与时尚创业园区合作,衍生出迷你版剧院,扩大艺术的受众面,提高剧院的影响力。中国国际商会文化和旅游产业委员会执行副秘书长、中国建筑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于朝宗则呼吁,“有好节目和好项目的外省市、境外嘉宾”可以以国际对话举办的主会场前滩31演艺中心为中心,“把更多文旅融合产品、更多的艺术产品,融入到中心周边一公里范围内,进行碎片化的铺展,将这里作为一个落地的试验场”。

创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原动力,艺术的繁荣历来植根于此。如今,当创新的艺术形态在艺术节平台展示,新颖的演艺创意在国际对话的平台碰撞,上海作为国际演艺大城,必将催化演艺行业全链条的全新灵感迸发,为艺术的生生不息贡献“上海力量”

本文源自解放日报2024年12月9日 4版

原文标题:新技术新内容新赛道 艺术节国际对话成演艺前沿“瞭望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