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官方手机窗口,即时发布艺术节的“一举一动”!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媒体聚焦 | 艺术节团结全球演艺机构打造艺术交流的“通关文牒”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 公众号  · 艺术  · 2024-12-17 18:02

正文

海纳百川,方能包罗万象。本届艺术节国际演艺大会及国际对话的开幕仪式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和国际演艺协会ISPA签下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共同打造链接全球演艺市场、服务全球演艺交流的全新平台,消息传出,瞬间成为行业内的热议话题。之所以备受瞩目,是因为一个重磅的国际性平台对产业的引领、促进和带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 “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为目标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在国际对话板块发挥自身影响力积极推动各大平台牵手,助力亚太区域乃至国际演艺机构的对话与合作,打通产业链路, 为优质演艺资源的互融互通发放“通关文牒”。


促对话

全球共享金点子

中国哲学历来倡导“和而不同”。当下的世界,由不同的意识形态、文化、种族、宗教信仰和社会制度构成,因为复杂而迷人,也因为复杂而易起冲突。如何用艺术串联起复杂的世界,让不同的文化“各美其美”又“美美与共”?10月19日举行的 “平台对接交流会” 和10月20日举行的 “亚太演艺对话”“国际演艺产业对话” ,都是本届艺术节为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通所搭建的 “促对话”平台 ,让全球共享应对新形势下新挑战的金点子。

找到不同文化情感的共鸣点,是各大平台的当务之急。亚太地区是当前全球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同时也存在着各种文化、艺术门类的碰撞与相互交织,如何达成演出交易合作意向?就是要找共鸣。中西部演出联盟理事长、昆明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包朝阳 介绍:“昆明和马来西亚的槟城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旅游城市又都具有亚太风情,我们的舞台艺术项目,彼此都非常容易落地。”新西兰奥克兰艺术节艺术总监 伯尼·霍尔丹 创造性提出,亚太地区国家中心城市艺术节都普遍存在少数民族、原住民风情特色的作品和节目,怎样组织、策划此类的展演交流活动也是广大亚太地区的行业同仁可以关注的方向。

找到国际项目共创的借力点,让跨文化合作轻而易举。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总监 谭光雪 介绍说:“中心促进国际合作,比如和中国艺术家一起合作节庆主题项目,长期扶持东南亚地区艺术家,并和国际顶尖制作公司联手打造项目。”肯尼迪艺术中心国际节目副总裁 艾丽西亚·亚当斯 ,则向大家分享了与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合作的以“地球与太空”为主题的最新项目计划,并表示国际交流的视野可以拓展的边界不只是脚下,“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认为艺术是一个很好的传播平台,科学家们对此非常感兴趣,这个太空的范围当然还包括深海”。


助合作

各方同唱一首歌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助力各方合作,有着相当务实的举动。此次平台对接交流会上,国际演出的行业链条各方齐聚一堂,国际艺术节、剧院、交易会等掌门人以 “研讨+配对” 的方式,为创意、平台、投资方提供深度对接、多点互联的机会, “各方同唱一首歌” ,让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提升。

当全球视野成为共识,平台的桥梁作用日趋重要。欧洲艺术节联盟(EFA)主席 扬·布里耶斯 回忆,联盟第一次参加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是在2005年,“我们的前任主席当时已经充分认识到了与亚洲的艺术节建立联系的重要性,现在已经将近20年过去了,我们的合作伙伴关系成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丰硕。”在列举了双方在青年艺术家扶持、优质节目互通等方面的成绩后,他感慨:“通过文化和艺术节,我们建立了桥梁,团结了全世界的人,弥合了差异。”在国内,国家艺术基金是很多期待获得“出海”资助的演艺机构渴望合作的平台,艺术节此次邀请来了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 张艳 结合实际资助案例,详细解读了平台运作规则。她透露,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走出去”项目已有 165 项,资助资金达 2.3亿 元,这些出海项目有三大共同特性, “彰显民族特色、展现艺术水准、讲好中国故事” 。这样的一线经验,让不少机构收获颇丰。

当“演艺+”成为主流,合作的艺术天空空前广阔。在本届国际演艺大会及国际对话的举办地交通银行前滩31演艺中心,中心副总经理兼演艺总监 史新元 以嘉宾所在的展演空间为例,解析了“演艺+”的各种可能,“它的设计就是空间的万花筒,可以满足展览、粉丝见面会、T台走秀等多种活动”,随时随意变形正是为了让传统的演艺生态“变成年轻人文化消费的首选地”。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季胜君 则表示,他们正借助上海时装周等平台,“探索文化艺术和时尚经济相互赋能,打造充满活力的‘时尚产业+生态圈’,让文化艺术成为促进中国乃至全球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强劲引擎”。

多年来,上海一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窗口。艺术节平台作为交流的“抓手”,多元文化碰撞下对于演艺趋势的新研判、新理论,能够借助这个平台,在中国这一世界上备受瞩目的热门市场中得到积极检验,并再次扩散到全球,正日益彰显其独特而深远的全球价值。


在艺术节“国际对话”

还有这些精彩发言不容错过

奥塔维恩·赛尤

罗马尼亚锡比乌国际戏剧节论坛主席

我们应该培养的最可贵的一种品质就是互联互通,我们要建立桥梁,跨越国界,因为现在有那么多的藩篱正在隔离我们,我们各自都有自己的国界,但我们都有着共同的信念。我们应该尽最大的可能,所有人都努力来推广艺术,不仅仅是为了找新机遇,而是要建立我们对于人类、对于人本精神的信念。

罗伊·洛克斯福德

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创意总监

爱丁堡有各种各样不同艺术项目和艺术形式。对我们来说跨文化是非常自然的,我们会花很多时间跟踪各国的艺术家,看他们的演出,会邀请他们来到爱丁堡,特别是那些最为顶尖的艺术家。联合制作可以让我们和艺术家建立起更好的关系,也可以给观众和技术的合作伙伴带来更多的好奇心以及兴趣,最终不断提升我们的吸引力。

吉迪恩·奥巴札尼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