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心榜
200 万心理工作者的从业指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Vlinkage  ·  剧集周报 | ... ·  21 小时前  
参考消息  ·  德总理候选人:寻求英法核保护 ·  昨天  
参考消息  ·  怒了!巴拿马:不与美讨论“谎言”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心榜

中科院陆林呼吁建立心理咨询师淘汰机制,整顿行业规范势在必行!

心榜  · 公众号  ·  · 2024-06-05 11:38

正文

壹心理旗下心理行业媒体
200 万心理工作者的从业指南



01

你好,这里是壹心理旗下行业媒体:心榜。

壹心理 是国内专业心理健康服务平台,一直致力于更好地服务广大的心理从业者,帮助大家在专业上成长和进步。

今年3月20日—3月22日,首届“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经验交流大会”在山东省滨州市召开。

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指出, 当前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基础仍不牢固,对专业队伍的建设重视不够,在高校里做心理治疗等心理服务工作的老师没有编制,缺乏对心理咨询师、治疗师、督导师的专业培训和考核机制,对病人的心理健康可能产生更严重的影响。

陆林表示, 国家亟待建立完善的心理治疗师和心理咨询师体系,对心理治疗师、咨询师进行评估、考核,保证他们的专业素养,确保给广大民众提供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服务。

他建议: 心理咨询师和治疗师要像培养医生一样,有培训、有考核,有继续教育,有淘汰机制。 “心理健康服务的专业很重要,要有专业的技巧,经过专业的训练,由专业人员去做。”

这也不是心理咨询行业因为专业规范问题第一次引起重视了。

今天,借着陆林院士的这次发言,心榜想再一次谈谈, 为什么心理行业整顿行业规范势在必行。

02

首先,我们要了解:中国的心理咨询师的需求有多旺盛呢?

据卫生部数据显示:我国14亿人口中,预计有1.9亿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或心理障碍,需要专业人员干预。2021年《柳叶刀-精神病学》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抑郁障碍患者中,仅有9.5%接受过治疗,其中只有0.5%获得了充分治疗。

按照世卫组织的建议,每千人应该拥有一名心理咨询师,也就是说,14亿人口应该需要140万从业者。

然而, 国内28万高校心理学科专业毕业生中,仅有6.51%从事心理咨询师职业。

而且, 市场上还有泛滥成灾的所谓“心理咨询师”速成培训。

心榜之前的行业机构调查显示:近10年全国存续的心理咨询机构累计超过10万家,每年新增心理机构平均增速在40%。

这种快速增长的背后,是参差不齐的培训质量和注水严重的培训证书。不少培训考试是以收费为目的,宣称低门槛、零基础,只要花了钱,非专业人士经过突击培训就能拿证,实际并不具备执业能力。

一方面是心理咨询师需求大、专业门槛高,另一方面却是各种伪心理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纷纷冒出,各种伪咨询师横行市场造成行业声誉与大众钱财的巨大损失。

可以说,整个心理行业的乱象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03

心理行业存在哪些乱象呢?

第一,缺乏统一的从业资质认证,导致消费者无从确认咨询师是否合格。

由于缺乏明确的行业规范,导致很多机构可以浑水摸鱼,“挂羊头卖狗肉”,以心理咨询的名义进行其他业务,或者使用不明确的治疗手段。

如心榜之前报道过的,很多所谓的“情感挽回大师”也是顶着咨询师的名义去招揽客户,甚至有很多传销式的组织,宣称自己可以用心理治疗方法帮助人们“改变命运”、“回溯前世”乃至“治疗不孕不育”等等。

第二,行业收费无标准,价格飘忽,咨询费从数百元到数千元不等,甚至有的机构按整套疗程收费,费用动辄高达数万元。

如之前新华社旗下的“半月谈”就曾报道过:福州一名学生,在一所医院心理科购买心理服务,一个疗程诊疗费高达4万元,心理问题并未获得改善。杭州一家心理机构,解决婆媳、离婚等问题,面询费用2999元每小时。

这些都是利用了人们病急乱投医的心理,把心理咨询变成了“敛财工具”。
第三,浑水摸鱼的人多,但真正的专业性人才却紧缺。
比如我国的公益性的心理热线,常常就面临着经费不足、人手有限的窘境;而 公立医院的心理医生更是有限,常常出现一号难求的状况 ,难以满足公众需求。
中国心理学会前任理事长周晓林教授在其文章中就指出过,每年心理学本科毕业生约2万人,心理学博士毕业生是400多人,但受过正规训练的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人数不多,在关键时刻需集全国之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临床心理科科主任胡永东在接受《财经》杂志采访时也表示过:目前大部分精神科医院都面临缺员窘境,即便是开设多年的朝阳医院本部心理科,目前也只有一位治疗师,要挂号得提前三个月。
04

如何才能改变这些乱象呢?
要知道,理咨询师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正常情况下,培训心理咨询师的严格程度不亚于培训一名医生。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其系统培养过程和医学临床专业硕士类似,一般本硕期间要学习30多门专业课程,并需要在督导下接受至少250小时临床心理实践和200小时专业督导(团体和个体督导)训练。
2017年底,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中去除了心理咨询师,人社部不再举办心理咨询师考试。其本意是希望发挥行业协会和第三方机构的作用,用社会化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取代原来的职业资格认证。
可是,取消之后的“空窗期”,却成了一些人和机构混水摸鱼的契机。伪劣的培训机构造出各种水证书,培养了各种速成咨询师,造成了行业龙蛇混杂的境况,也让行业声誉蒙上了一层阴影。
改善这种情况,首先就需要 明确一个严格的入行标准
其实这些年来,也有很多行业的专家对此提出过自己的看法,如北京大学的钟杰博士就认为,心理咨询师最好走学历认证道路,至少硕士起步;光明网作者马青则认为“应该考虑由行业协会牵头,建立统一的职业准入标准,对教育背景、培训经历、实践经验等提出明确要求”。
但不论是走传统的校园教育道路,还是由行业协会牵头建立准入标准,咨询师的入行标准需要明确且严格,是无可置疑的。
有了明确的入行标准,才能让想要从业的人,明确自己应该怎么进入这个行业,为向心理行业输送专业人才划出一条明确的培养道路;有了严格的标准,才能在源头上掐断不合格的从业者进入行业的可能,避免行业龙蛇混杂的乱象。
其次,就像陆林院士说的,要 对心理治疗师、咨询师进行评估、考核,保证他们的专业素养。
这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心理行业内部职业规范准则,明确心理咨询师在工作中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避免再出现如乱收费、乱治疗等现象;当然,要让规范落实,还需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对心理咨询师的执业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估,包括对咨询服务质量的评估、客户满意度调查、投诉处理机制等。
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一套 针对咨询师专业水平的考核机制 ,就像陆林院士说的,“心理健康服务......要有专业的技巧,经过专业的训练,由专业人员去做。”只有引入可靠的专业水平考核机制,乃至实行淘汰机制,才能保证心理从业队伍的专业性始终保持在水平线上,从而“确保给广大民众提供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服务。”
中国人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果说改善国民心理健康、为社会提供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是“砍柴”的话,那整顿心理行业,让行业走向规范化和专业化,就是“磨刀”。
只有把“刀”磨好了,才能把“柴”砍出来。 改善国民心理健康的第一步,应该是改善心理行业的健康。

—END—



壹心理简介:

国内专业心理健康服务平台,专注于心理健康的全民普及。创业 13 年来,用户覆盖 137 个国家和地区,从最初的心理知识科普,发展到包括心理体检、心理培训、心理咨询、组织(学校)心理服务等在内的多形态、立体化的综合性心理服务平台。

为你推荐:


我想告诉你,不论你是缺乏心理学相关经验却对心理学感兴趣,希望把兴趣发展为职业,为自己带来收入的“素人”;还是已经考了心理相关证书,但缺乏从业技能和工作机会,正在为工作发愁的“咨询师预备役”。

只要你 对心理学感兴趣,只要你 有恒心、有耐心、愿意付出时间与精力,都有机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心理咨询师,成为一个专业的助人者。

2024年心理咨询师培养计划
开营补录,名额有限!!
怀揣咨询师梦想的你
快来「 执业心理咨询师培养计划
开始你的执业第一步吧~
▽▽▽

↑点击图片, 添加壹心理规划师, 免费职业规划↑
① 专 业顾问1V1职业规划
②全套108页《心理咨询师入行手册》
③ 1份心理咨询师执业地图




想入行该问谁?
试试 加入 【咨询师 入行】 交流群
↓↓↓↓↓
扫码加入
备注:入行
适合:所有 想成为咨询师 的朋友
分享: 入行资讯、入行交流、个案演示、学习资源

大咖专访: 沈家宏 黄伟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