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土豪金”百元大钞我们都再熟悉不过了,然而,
《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指出,在第五套人民币一百元人民币上,存在错字:“壹佰圆”的“圆”字系错用。
理由是——“我们有《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辅币是角、分。我们的规范用字就是元。过去用圆是历史造成的,因为过去有银圆,但是现在我们已经有法了,在这个情况下,这个‘圆’字可以说是错的。”
事情的真相是这样吗?对此,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作出了回应。
小藏先给大家总结个“太长不看”版:
“圆”字属于我国文字当中的传统汉字,包含多重意义,在《现代汉语词典》、《辞海》等典籍当中,都有货币单位的用法,无论是“圆圈”的“圆”,还是“元旦”的“元”,在货币上是同用同意,
可以互为通用
。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人民币上出现的那些“YUAN”——
第五套人民币
第四套人民币
第三套人民币
第二套人民币
第一套人民币
自从中国有了法定的统一货币人民币以后,货币上的“元”都写成“圆”。
如果说这是一个“错别字”,怎么竟然在我们的人民币上使用了70多年的时间呢?
这还得从明清时期的历史说起……
明清时期的海外贸易十分的发达,欧洲国家有大量的制式银币开始流入到中国,这些制式银币被中国人称为“鹰洋”、“佛洋”、“银圆”等等。
由于银子是天然的货币,所以当时不存在汇率换算的问题,中国人拿到这些银圆以后,只要看一看成色,称一称重量就可以直接作为货币来使用了。
而外来银圆的成色、重量统一,且携带方便,而中国传统的银两因成色、重量不一致,在使用时需要切割,甚至是重新熔铸。
鸦片战争以后,国外的银圆更大规模流入中国,严重影响了中国本币的流通和使用,更对中国的金融安全构成了威胁,“废两改元”、铸造统一的制式银币提上了议事日程。
1908年大清银行成立这是中国官方开办的最早的国家银行,成立目的在于整顿币制,推行纸币、代理国库等特殊业务。
宣统元年(1909年)规定,以九成现银为纸币发行准备。宣统二年五月,度支部又规定“大清银行应照发行纸币数目,常时存储五成现银以备兑换,其余亦须有确实之有价证券为准备“。
所以,从大清银行兑换券上就使用了“圆”,这是同银圆的“圆”。
旧《辞源》“银圆”条说:“铸银货作圆形,始自近代……俗省作元。”所以“银圆”也被写作“银元”,“壹圆”也可写作“一元”,
在货币范围内“元”为“圆”的简写
。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首次发行人民币,“解放军打到哪里,人民币就跟到哪里”,人民币正式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
有细心的朋友可能发现了,一到五套人民币上的“圆”字,其实也是不一样的!
第一、二、三套的人民币上的“圓”属我国传统繁体字,在汉字的简化活动中,圓字被简化为圆,于是第四套人民币开始使用的就是“圆”字啦!
昔日“
帝王
祈福国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