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冬尽管再长,暖春终会到来”
@媒老板商学院
·
新媒体营销第一课
如果你是一名
创业者,企业老板
,这近半个月以来,你一定被 “疫情”子弹击中,过得不那么轻松吧。
肺炎事件,让原本能在春节大赚一笔的企业,都遭到销量的
断崖式下降
,连西贝这样的巨无霸企业都在“叫苦”。
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更是千刀万剐。一睁开眼就想起
人工、税收、租金、利息,被这些成本和现金流吞噬……
这期间,你一定很想知道有哪些应对疫情的方法,并且也看到过很多诸如此类的文章。
为此,我们调查了 03 年“非典疫情”下 4 个行业品牌的重生之策,分别围绕:
零售、餐饮、快消、互联网
行业等为大家支招。
同时,结合当下形势总结了一些新的行动建议,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助大家早日走出疫情之困。
2003 年,非典侵袭全国,几乎所有的百货商场、商业街都在关闭状态,处于一片黑暗的笼罩之中,所以大量服装品牌都撤销了生产订单。
而时尚女装品牌“拉夏贝尔”创始人——邢加兴,却做了一个逆行之策:
在感觉 “非典危机” 即将结束之前,动用所有资源,加大生产,
随后以 3 折的折扣出售所有的衣服!
(图片来自@新浪时尚)
“非典” 危机解除之后,大家都遏制不住一直压抑的消费欲望,一个劲地涌入百货商店。
这时候,其他的服装品牌都来不及生产,唯独拉夏贝尔库存充足,并且以 3 折超低折扣遭到消费者的 “ 疯抢 ” !
(图片来自网络)
毫无疑问,提前加大生产的逆举把拉夏贝尔从“非典” 中解救了出来。
他笑笑说是一场赌博。
如果非典大家都死了,就没有人会找他来讨债,如果很快恢复了,那他就能够弯道超车了。
笑称 “赌博” 的背后,更是善于判断形势且能快速做出应对之策的 “冒险家” 精神体现。
他深知做出此次行为要承担的后果,但丝毫没有恐惧。
危险有时总孕育着机会。那么现在,
服装品牌等零售业、实体店
遭遇关门寒潮,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根据当下局势,我认为这 3 点大家可以考虑。
经过这次疫情之后,我们都明白:
纯做线下只会越走越艰难,一定要开始做线上,构建自己的私域流量池。
在这里我想提一下,和我们团队合作的品牌
“苏小糖”
。早在去年,我们就开始布局线上的动作,把进店的顾客都加到微信上,现在他们的
私域粉丝高达百万。
所以此次疫情对他们的影响大大降低。即使门店不开,他们的线上群拼团活动也是照做不误。
你应该也留意到,许多大型商超也通过公众号发展
线上购物渠道。
微信点单
,
把消费者拉进微信群
,每个专柜都有一对一的店长线上服务,让顾客也能线上购物。
而一些小型社区商店的做法也是相当接地气,在疫情期间,让顾客通过微信群下单的方式,送货到家门口,生意做得比以前更好了。
所以,大家一定要把尽快把客人加到微信上,
通过朋友圈、群拼团等方式,来发展自己的线上销售。
避免你的门店关闭,就和客人断了联系!
关于如何做
社群营销
,帮你在疫情期间挽回损失,跑赢市场。
建议大家看看我们的头条内容。
据了解,目前企业微信已经有
导购功能
。支持零售企业在企业微信中使用“导购商品”、“我的业绩”、“送券邀请客户” 等。
我们可以还能够主动为客户推送新品,商品链接,刺激而引导客户的购买。
这不仅拉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在家也能做业绩,还能赋能企业的业绩增长。
关于企业微信的使用,大家有需要可以了解我们去年推出的
企业微信线上课
(这是市面上最早的企业微信系统课)在疫情期间,强先你的同行一步,为线上销售做准备。
此次
疫情之后,我们会越来越适应“宅”的生活方式,大大增加网购频率。
如果消费者在线上同样可以买到你线下门店的产品,他们还会经常去线下门店吗?
但就像马云说的:
不是实体店不行,是你的实体店不行。
现在能够吸引消费者去线下店的因素:
不是产品,
而是
购买
体验。
当其他的鞋服门店只在展示产品时,
它却从文化和生活领域上,提高客户的体验。
店内会定期组织一些TC训练课程,跑步俱乐部等活动,吸引一批又一批客人进店。
因此,你的线下门店是不是也应该更大程度的为顾客创造更好的体验呢?
关于如何打造实体店的体验感,我们可以从这4个方面入手。
●提供感官上的体验。
比如有档次、好看的网红店面更吸引消费者。
像“ 亚洲最贵的书店 ” ——日本代官山的
茑屋书店
,就把
精神体验做到了极致。
(图片来自百度图片)
它位于高档生活区,塑造一种城市森林风。不管是无处不在的落地窗,还是T字形外观装修……都给你一种拥抱自由、感受自我的精神享受。
像服装品牌美特斯邦威,从13年开始就有了生活体验店模式。
它会在城市的优质商圈建立生活体验店,为到店消费者提供WIFT、平板电脑、咖啡等便利的生活服务和消费体验。
让来店客人较长时间停留在店内,接着使用平板电脑或者手机上网下载品牌APP,实现线下用户变成线上用户的转化。
●
提供贴心员工协助试衣服务。
对服装店店员的服务进行严格统一的要求,让顾客沉浸在贴心的试衣购物体验。
呷哺呷哺火锅
直击痛点,创下日客流量2000+记录
餐饮行业是 “非典” 时期损失最惨重的行业之一,那时候,北京地区餐饮门店关
门歇业率就达到了70%。
当其他餐饮店老板都心焦如焚,惆怅万分时。刚开业不久的台式火锅
呷哺呷哺
,却创下了当时日
客流量达2000+
的记录。
第一,其他餐饮店“10店9关”,呷哺呷哺的老板却选择持续开业。他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思考,知道当下人们都害怕染上非典,
最看重的就是食品的“健康、安全”问题。
所以老板主打
“一人一锅,非典染不上”
的口号,并坚持高性价比,引起许多消费者的兴趣。
第二,他趁热打铁,花1万元在北京某交通广播里投放广告:
“今天你呷哺了吗?”
。反响极好,创下了当时日客流量达2000的记录。
看到这里,可能你会觉得:“非典” 刚好是呷哺呷哺“一人一锅”特色的契机。
但如果他没有抓住当下消费者的痛点——“最欠缺安全感”进行大规模宣传,也许就不会力挽狂澜,画出一道“非典”时期反增长的曲线。
那么,
今天的餐饮店应该抓住消费者什么痛点?满足什么需求?
这以下3点,你不妨试一试。
即使疫情得到了控制,我们的神经还是处在紧张状态,对食品安全要求很高。因此,餐饮店应该表明:
一切以顾客的利益为主的立场,赢得主动,透明化地展示自己食品的“安全状态”。
例如:将食品制作过程全公开,做直播,或者将视频放在店内播放、挂在网上。
例如:在将餐具消毒并且运用餐具塑料收缩膜,贴上“餐具已消毒”的logo,让消费者感到安心。
例如:运用无人餐厅模式。让用户自我操作、自助点餐、取餐等,整个过程不用服务员帮忙,减少人员接触和排队现象,还可以一定大程度节省人工。
2、满足健康需求,变菜谱,主打健康搭配,提升免疫力。
疫情结束之后,保健和营养相关的需求又会重新回到消费者的视线中。
(图片来自网络)
因此,我们可以对菜谱进行相应调整,
增加营养健康的菜品比重,
满足不同人群对健康、营养的需求。
例如:推出荤素混搭的健康套餐,有助于提升免疫力的菜品,营养滋补汤等。
在广告宣传中,也可以
多打“健康”的口号
,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但是切忌虚假宣传)
疫情期间,消费者的外卖需求增加,加大外卖服务将有可能降低部分门店关闭的损失。
而我们的外卖配送方式则更要保证能让顾客放心,可以改为
“无接触配送”或是“外卖安全卡”。
例如肯德基推出了“无接触配送”,我们可以通过App的“订单备注”、电话等方式和外卖员沟通指定的放置位置,例如家门口等。
而西贝则发放“外卖安全纸条”。如果你点过他家的外卖,你也许也收到过这样的安全追溯纸条。
纸条上记录着每个人员的体温等信息,让消费者放心,加强信任感。
此外,我们还要加强
供应链和物流的管理。
通过技术手段极大降低原料消耗,保证食材的把控,也提高员工效率,降低损失。
疫情之下,很有可能是你建设品牌的恰好时机。就像03年“非典”时期的蒙牛那样……
“非典”时期,蒙牛提出口号:“没有旁观者,唯有战斗者;没有世外桃源,唯有同舟共济!”率先向国家卫生部捐款
100万元
,成为卫生部红榜上中国首家捐款抗击“非典”的企业。
当时大家都“困”在家中,电视成为了他们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途径。因此,电视广告正是品牌传播的最好载体。
蒙牛除了在央视一套《走向共和》电视剧前投放广告,还同时在全国15家卫视联播中也加大了播出密度。
这一系列具有社会价值的动作,被消费者公认为有公益责任心的社会企业,让蒙牛的品牌认可度大幅高涨,再次成为消费者首推的标榜品牌。
正如可口可乐的总裁罗伯特•伍德鲁夫说:
“ 即使可口可乐全部工厂都被大火烧掉,给我3个月时间,我就能重建完整的可口可乐。”
因为可口可乐的品牌效应还在。
所以,品牌是让消费者永远记住你,让你的企业屹立不倒的擎天柱。
但是,我们身边仍有很大部分中小企业主完全没有品牌意识,觉得品牌只是一个Logo,一个商标而已。
那么,17年后的今天,在疫情之下,我们该如何抓住合适的时机建设品牌呢?
并不只有捐款的方式,我们不妨试一试用运用互联网做
“情感内容营销”
。
我们都知道,如今是互联网内容从图文向视频转型的活跃时期,也是全民参与的时代。
疫情期间,人民日报、央视新闻也开始在抖音上做新闻实时直播,我们可以同时性地获取第一手疫情消息。
直播、视频让所有网友都可以投身参与其中,这其实就是给了我们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
而如今,疫情覆盖全国上下,
宅在家中的人们除了有物质需求之外,还有
情感需求
。我们需要在疫情之下看到希望,感受一种社会温暖。
在这个平台优势和恰好时机结合下,
我们是不是可以通过为消费者、为社会做一些贡献,传递情感,来宣传自己的品牌呢?
比如,餐饮店可以全程直播厨房烹饪、员工协作,告诉大家:你的食品安全、健康、放心。
比如,酒店可以每天把清洗消毒的全过程视频,作为宣传的内容。
如果我们没有太多的资金去捐款,那还有没有其他资源可以赠送?
比如,现在各大企业争相都在免费开放资源,帮助企业“战疫”:华为云旗下的WeLink宣布免费;钉钉向1000万企业免费开放在家办公系统;
而京东健康,则上线 “防范阻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的平台,24小时无休为大众提供免费在线问诊服务。
再来看看教育行业,做公益直播课。疫情导致学生无法正常上课是一个让人着急的事情,而以网易为首的在线教育机构就纷纷,给学生推出了免费线上课程。
如果你也是教育培训行业,你是不是也可以做几期公益的线上直播课,来为消费者输送价值,传递你的品牌温度呢?
我们要清楚消费者并不是想买最好的产品,往往会选择他们所喜欢的品牌产品。
我们不要总是盯着如何去赚钱的目标,
还要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为他们创造价值,为社会创造贡献,塑造自己的品牌力,从而让消费者认可你的品牌。
因此,疫情期间是我们做好品牌建设的一个契机。(但是切记虚假宣传,这并非投机之举。)
据有关资料显示:03年非典,阿里巴巴每日供求商机增长5倍,每天新增会员3500名,涨幅高达50%;到 6月中旬,提前实现每天收入100万,全年收入过亿的目标。
很多人说:非典给阿里巴巴带来了一个好契机。
但其实,它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非典” 期间,大家都被迫关在家中,企业主也不愿意选择见面交易,因此阿里巴巴的流量迅速攀升——这确实是好的契机。
因为当时,阿里一名员工染上“非典”,接近500名员工都必须隔离。马云决定让全体员工在家隔离,进行SOHO办公。
是什么能让所有的员工做到团结一致,高效应对这场毫无准备的隔离办公之战?
这就不得不说,
阿里巴巴的价值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