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刘晓博
这个周末,有两个财经大事值得关注,它们都传递了重要的、向好的信号。
第一件事,是最新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电信、教育、文化、医疗、金融等领域研究推出一批新的开放举措。
这段表述看似云淡风轻,其实充满张力、意义重大。
中国是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由此,我们获得了重要的低关税环境,迎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与此同时,中国承诺逐步开放国内市场。
电信、教育、文化、医疗、金融这些行业,关系到意识形态、国家安全,属于核心、敏感产业,因此是要非常慎重、最后放开的。
2016年前后,中国就“市场经济地位”跟欧美日发生了争吵和博弈。三四年后,从2020年左右开始,中国加大了在上述核心产业的开放力度:
1、
增值电信业务开放,取消外资股比限制。其中2023年起,在海南自贸港允许外资企业申请基础电信业务牌照,试点开放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和内容分发网络(CDN)等业务。
2、
2022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支持北京、上海等地开展数据跨境流动安全试点,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电信企业参与。2024年国务院提出支持外资参与卫星互联网业务,推动低轨星座网络建设。
3、
2021年修订《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允许外国高校独立或与中国高校合作设立职业院校。2022年《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允许外资在自贸试验区独资设立职业技能培训机构。 2023年教育部试点批准外资参与在线教育平台。
4、
2020年取消外资投资电影院须控股的限制,允许外商独资设立演出经纪机构(如迪士尼在华独资影视项目)。 2023年海南自贸港允许外资企业从事网络游戏出版和运营业务。
5、
2021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允许境外资本在海南设立独资医疗机构;2023年国家卫健委支持符合条件的境外医师在粤港澳大湾区短期执业。
6、
2020年取消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修订,允许外资银行分行吸收单笔50万元以上的定期存款。 2021年取消外资寿险公司股比限制。2023年PayPal、Mastercard等外资机构获准在华开展人民币清算业务。 2022年美国运通合资公司“连通公司”获个人征信业务牌照。
目前,这些核心领域还有继续开放的空间,比如那些带有试点性质、局部开放的领域,可以在更大范围开放,甚至零门槛。
注意国常会的这个表述:“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什么是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其实就是以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为代表的规则。
中国虽然发起、参与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但跟CPTPP相比,RCEP还达不到“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我们已经多次表示,想参加CPTPP,不过这个组织的群主是日本,背后的BOSS是美国。当时设立这个组织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造中国越位的,怎么能轻易让你加入?
或许有读者会问,为什么要“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我们自己玩自己的不就行了吗?
这种想法是行不通的。当年加入WTO,中国实现了经济腾飞,解决了大量就业问题,推动了城镇化、完成了工业化。可见,入群、加入圈子非常重要。
有绝对优势的时候,可以通过掀桌子改变规则,自己拉大群当总群主。只有相对优势的时候,还是要积极加入大群,参与世界经济大循环。
只搞小群,不入大群,会很吃亏。小群基本上都是成本,大群才能盈利。
欧美对WTO人多嘴杂、效率低下已经忍无可忍,朝着废弃不用的方向发展,通过拉新的群,或者一对一谈判的方式,重建新秩序。
中国也必须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让WTO继续发挥作用,尽量延长寿命;另一方面积极参与新的“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否则可能错过风口。
怎样才能加入?
首先,我们要继续开放,尤其是在上述核心领域开放。
其次,要解决国企改革、劳工权益、环保、知识产权、数据流动等方面的问题。
第三,最重要的是美国的态度。
按照CPTPP的规则,一个国家(或地区)要加入,需要成员国一致同意,任何一个成员国都有一票否决权。
看看CPTPP目前成员国的名单吧: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新加坡、新西兰、马来西亚、文莱、墨西哥、秘鲁、智利和越南。
要让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点头,目前恐怕比较难;英国、越南或许也有其他想法。但最终,他们还是看美国脸色。美国同意了,问题就简单了。
所以,中美解决关税争议,达成新的贸易协定非常重要。
所以在上述核心领域对外开放的时候,美国企业往往能最早拿到入场券。
再看第二件大事:2月21日,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应约与美国财政部部长贝森特举行视频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