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梧桐会WTC
创新企业家社群!企业成长加速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君哥说房  ·  2025番禺最值得买的房子原来是它 ·  昨天  
君哥说房  ·  2025番禺最值得买的房子原来是它 ·  昨天  
京房早八点  ·  北京楼市:买房人开始着急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梧桐会WTC

中国不是低欲望社会,而是欲望达成率低的社会

梧桐会WTC  · 公众号  ·  · 2018-02-16 22:00

正文



有人说,中国现在已进入了“低欲望社会”。国内媒体近期也聚焦于清心寡欲的年轻人和“佛系”的90后,批评现在一部分年轻人没有进取心、没有野心的生活状态。


媒体向我们传达的讯息是:社会整体的欲望值下降,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会造成损害,让中国变得越来越像经济泡沫破灭后停滞发展的日本社会……


虽然,我们最近看到了各种抨击“低欲望社会”的说法,但是它们在逻辑上否经得起推敲呢?在当下中国社会生活的人,究竟是应该提高自己的欲望值,还是应该保持一种“低欲望”的生活方式?


1

别再责备“佛系年轻人”,

经济低迷才是“低欲望”之因


所谓的“低欲望社会”这个说法来自于日本的经济评论家大前研一。他在《低欲望社会》一书中警告日本国民:大量不婚、不生、不买房的年轻人,已经使日本进入了低欲望社会。


按照大前研一的定义,所谓低欲望社会,是指作为社会主体的新世代不愿再背负风险和债务,丧失物欲、成功欲、结婚欲、生子欲、甚至是性欲,因而远离时尚、远离名牌、远离买车、远离喝酒、甚至是远离恋爱。在以“勤俭”为美德的中国人看来,这种态度其实在道德上颇为可取。


不过,抛开道德不论,从经济角度看这种趋势就不那么美好了。


虽然日本政府长期实行低利率政策刺激经济,社会仍然出现了通货紧缩的情况。无论物价如何降低,消费也无法得到刺激;银行信贷利率一再调低,而日本30岁前购房人数依然逐年下降;年轻人对于买车买房几乎没有兴趣,奢侈品消费被嗤之以鼻,反而是“宅”文化盛行……


当整个社会全面进入这一状态的时候,经济的发展就会进一步滞缓。之前被“高欲望社会”掩盖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也随之慢慢浮现。


中国会因为陷入“低欲望”而走上日本过去的道路吗?我们首先需要大致了解下日本“低欲望社会”的成因。


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年日本的经济泡沫破灭之后,经济发展就进入持续低迷的时期,平均年GDP增长率不足1%,被称之为“失落的20年”。在大致这段时间出生、成长的一代人,逐渐丧失了工作奋斗的欲望,成为失落的一代人。


据日本官方的调查,21世纪前10年间收入阶层分布变化显示:日本总劳动力4500多万人中,年薪400万日圆以上的中产人数十年来下降共400多万人,低薪群的人数增加400多万,而同时收入2000万日圆以上的巨富却增加2.2万人。


与此同时,日本在美国的次贷海啸后再次陷入衰退,丢失了大量工作机会。这使得日本的失业率从80年代鼎盛时期接近0%的“完美比例”,一度上升到5%以上。


可见,日本社会结构这些年发生了较大变化:赤贫的人在减少,但是低薪者和减薪者在大量增多,实际上贫富差距依然在增大。不过,这种差距不再是底层和顶层之间的差距,而是陷入贫困的中产阶层与高收入者的差距增大。


大量低收入的中产阶层消费能力持续下降,人们不愿消费的情况又反过来造成了社会的商业活动减少、公司经营不景气从而带来人们降薪甚至丢工作的情况,使得社会进一步陷入“低欲望”。


看上去这像一个循环论证:经济越差越会造成低欲望,低欲望反过来又使得经济变得更差……不过,从源头来看,低欲望社会的根源其实就是经济发展停滞造成的。如果经济没有变差,普通人并不会毫无理由的变得清心寡欲、追求所谓宅寂的生活。


一切的根源在于经济。


但是,从最近几年的数据来看,日本的经济复苏迹象很明显。但如果在经济复苏的时候,人们依然是保持着“低欲望”,那就真的有点不寻常。



我们从日本的“失业率”、“出口贸易额”、“资本流向”、“日经指数”、“CPI增长率”等几方面数据来看,日本经济复苏的势头其实并不差。


日本失业率从金融海啸后的5%以上下降到现在2.7%;出口贸易先抑后扬,目前处于十年来的最高值,资本流向自2013年以来基本都是正向,且数额巨大;


外国旅游者对经济的贡献度也来到历史最高点;CPI指数早已经超过08年的近十年高点;增加最明显是日经指数,从十年前金融海啸之后不足1万点已经来到现在的23000点以上。


日本这些年的经济回暖,有目共睹,很多经济数据甚至好于中国大陆(尤其是股市)。然而,日本年轻人群仍然流行所谓的“丧文化”,没有奋斗的动力。


这才是最危险的讯号,它说明:日本虽然表面上经济有所恢复,但实际已进入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末期,或者叫老化期。


这是一个“过熟”的发展阶段,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已消耗殆尽,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了从“阶层”到“种姓”社会的转变过程中。此时,经济的转好,收入的提高,都已经无法继续激发人的奋斗动力。


此情此景,将会成为我们的未来吗?


2

中国社会的欲望值并不低,

但欲望的达成度很低


当进入“种姓资本主义”阶段,阶层分布恒定不变,个人奋斗已经显得没有什么用了。于是,反而因此激发了另一种经济模式,那就是“宅经济”和“丧经济”。


这两种经济类型,喂养了生活于中下层的社会成员,让他们能吃饱、能喝足、甚至满足一点小小的个人欲望,让他们能开心的生活下去,持续为资本的掌握者输血。


所谓的“低欲望”经济,实则是与全球社会阶层的分化同构的。中下层收入者越庞大,“低欲望”的经济就越繁荣。


根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中心数据:近半个世纪以来,全球中间阶层的收入在持续缩水,底层的收入占总财富的比例在上升。也就是说:中产更穷,穷人收入稍增,两者共同构成了庞大的中低收入层。


位于这一阶层的人们,毫无大志向,事业上完全靠混,只是追求一点个人欲望的满足。


他们甘心一辈子打工混日子,直接放弃了购房、结婚、购豪车等等开销很大的“高欲望”选项,却与此同时选择了网络直播、网购仿冒货、AV电影等等价格便宜的消费形式。



其实,哪里有什么“低欲望”,全是因为高消费的高欲望满足不了,中低收入者这才被迫转向了低欲望的消费。


其中的道理和所谓“口红经济”一样:经济萧条、收入减少的时候,口红的消费反而变多,因为人们手上已经没有大钱买昂贵的商品,只好花小钱买买便宜货过瘾。


明眼人应该看得出来,金融资本主义在今天的发展已经和传统的道德和价值观构成了矛盾。“低欲望”在道德上是合理的,但是在经济上却是不合理的。经济机器的滚滚向前,源动力在于周期性的激发人内在的欲望和冲动。


假如缺了这个环节,资本主义经济根本无法确立,人类依然会生活在节奏缓慢的农业社会。那里有田园牧歌、乡村教堂、简朴而慢节奏的生活,但却少了影视明星、娱乐八卦、奢侈品消费和满大街的洗浴按摩。


两者区别其实没有什么所谓的善与恶、先进与落后,问题仅仅在于,社会上的大多数人会怎么选择。


不过,现在的人们很可能连自由选择权也没有了。你的欲望和选择权并不是直接产生于你自己,而是来自电视、网络、手机、直播室,以及种种社会现实的灌输和影响。


操控着你的欲望起起落落的媒体机构,其实都是被资本操控的马前卒。这意味着:你的人生本质上很类似于一种“二手人生”,从最根源的欲望这一环开始,就已不受你自己的控制。人,无非是资本的玩物和工具而已。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