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Lam Research(泛林公司)是半导体领域的重要企业。其创始人是 Dr. David K. Lam。公司最初聚焦于等离子蚀刻,创始人看到湿法蚀刻在分辨率降低上的局限后创建了泛林。其设计的蚀刻设备充分考虑量产需求,包括产线污染和效率问题。通过将数字技术用于设备控制、添加内嵌 Modem 进行远程诊断等方式,使产品独具优势。泛林凭借一款离子蚀刻机在市场站稳脚跟,1984 年就成功上市,创始人也成为首位创建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的亚裔移民。在蚀刻领域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与东京电子在蚀刻方面地位显著。
Lam Research(泛林公司)的创始人是David K. Lam(林杰屏),他是一位越南籍华裔科学家。林杰屏曾在多伦多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深造,并在德州仪器和惠普积累了行业经验后,于1980年创立了泛林公司
Lam Research趣译为“拉姆研究”,与Toyota直译“拖油塔”异曲同工。Lam为广东话“林”姓拼音。
问题 1:Lam Research 公司在半导体行业的地位如何?
答:Lam Research 是全球半导体设备巨头,是全球第一大刻蚀设备提供商,刻蚀设备市场份额约 50%,在薄膜沉积设备市场也占据重要地位,CVD 设备市占率约 23% 位列第二,ECD 设备超 90% 垄断市场,同时也是全球第四大半导体设备公司,在行业内极具影响力。
问题 2:公司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哪些主要阶段?
答:初创期(20 世纪 80 年代),1980 年成立,1981 年推出首款产品 AutoEtch 480,1984 年上市;开拓期(20 世纪 90 年代),快速开拓全球市场,打入韩国、中国、中国台湾、新加坡、日本等亚洲市场;整合期(2000 年代 - 2010 年代),通过多次并购,如 1997 年收购 OnTrak Systems、2008 年收购 SEZ AG、2012 年收购 Novellus Systems 等,扩充业务版图,巩固市场地位。
问题 3:Lam Research 最初的核心业务是什么?
答:最初专注于刻蚀设备的研发和生产,以等离子蚀刻技术为切入点,凭借创始人 David K. Lam 的技术前瞻性,其设计的设备充分考虑量产需求,解决当时自研蚀刻设备瓶颈,迅速在市场站稳脚跟。
问题 4:公司有哪些重要的并购事件,带来了哪些影响?
答:1997 年 3 月,以 2.25 亿美元收购 CMP 设备制造商 OnTrak Systems Inc,开始拓展业务领域;2008 年收购 SEZ AG;2012 年,以 33 亿美元收购芯片设备制造商 Novellus Systems,极大增强了在薄膜沉积业务的竞争力,使其从单一刻蚀设备供应商向平台型企业转变,产品线更加完整,能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问题 5:Lam Research 的主要产品有哪些,应用在哪些领域?
答:主要产品包括刻蚀设备(如导体刻蚀、电介质刻蚀、硅通孔刻蚀设备,用于芯片制造各环节对不同材质的精细刻蚀)、薄膜沉积设备(ALD、CVD、ECD 技术相关设备,用于沉积金属、介质薄膜等)、清洗设备(湿法和干法清洗技术,去除晶圆表面杂质),广泛应用于生产非易失性存储器(NV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和逻辑器件等半导体制造过程。
问题 6:在刻蚀设备领域,公司的最新技术进展有哪些亮点?
答:高深宽比介质刻蚀设备,如 DSiE、Flex、Vantex 等产品系列,具备高刻蚀速率、高生产效率、出色均一性等优势,部分采用先进等离子增强原子层刻蚀(ALE)技术;Mask Open ICP 刻蚀技术,为 3D NAND 制造解决垂直刻蚀关键问题;阶梯接触式刻蚀技术,助力 3D NAND 尺寸缩小;首创 ALE 技术,实现原子层级可变控制与最高选择比;还推出 Lam Cryo 3.0 低温电介质蚀刻技术,蚀刻速度提高 2.5 倍。
问题 7:公司如何在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保持领先地位?
答:一是技术领先,在刻蚀设备尤其是介质刻蚀和硅基刻蚀方面优势显著,首创多项关键技术;二是市场份额高,刻蚀设备全球主导,薄膜沉积设备也举足轻重;三是成本和设计优势,刻蚀设备成本低、设计相对简单,在特定制程市场脱颖而出;四是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集中度高,公司凭借技术与份额筑起高壁垒,难以被替代。
问题 8:Lam Research 的低温介质蚀刻技术 Lam Cyro 3.0 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对 1000 层 NAND 闪存制造有何意义?
答:采用独特高功率受限等离子反应器、工艺改进及远低于 0 摄氏度低温,利用新蚀刻化学成分,提高蚀刻速度至 2.5 倍。对 1000 层 NAND 闪存制造意义重大,能蚀刻出深宽比达 50:1、深度 10μm 通道,关键尺寸偏差不到 0.1%,高精度与一致性满足高层数闪存生产需求,还降低能耗 40%、减少排放量 90%,支持垂直扩展。
问题 9:公司的客户群体主要包括哪些?
答:包括领先的半导体存储器制造商(如三星、美光等)、代工厂和集成器件制造商,这些客户利用 Lam Research 的设备生产 DRAM、NAND 等存储器以及逻辑器件,公司为其提供从沉积、刻蚀到清洗的全方位设备支持。
问题 10:从营收角度看,公司业务收入构成情况如何?
答:按产品分类,刻蚀和薄膜沉积业务贡献约 60% 营收,其他业务占 40%;按应用领域,35% 收入来自内存业务,目前正逐渐转向接更多逻辑芯片业务;从地域看,37% 收入来自中国市场,全球其他地区也有广泛布局。
问题 11:公司的财务状况表现怎样,有何特点?
答:整体呈现周期性波动,2008 年金融危机后有 2 连降,之后连续增长,2008 年拐点后营收涨 10 倍、利润涨 12.97 倍,毛利率稳定。如 2024 年 Q3 营收同比增长 19%,毛利率 48%,营业利润率 30%,但受行业周期影响,不同季度业绩波动较大。
问题 12:对于 Lam Research 未来的发展,市场有怎样的预期?
答:预计到 2028 年营收约 144 亿美元,净利润约 68 亿美元,基于半导体行业处于 AI 超级周期开端,给予 25 倍 PE,市值有望达 1700 亿美元。不过半导体行业受地缘政治冲击、具周期性,存在不确定性,若股价低于 70 美元,对投资者可能是机会。
问题 13:与竞争对手相比,Lam Research 的优势和劣势分别是什么?
答:优势在于刻蚀设备技术顶尖、市场份额高,在薄膜沉积部分领域竞争力强,能提供完整解决方案;劣势方面,对中国市场依赖度较高,地缘政治因素可能影响业务,且周期性行业特点使其业绩稳定性欠佳。竞争对手如东京电子、应用材料等在部分细分领域也各有专长,竞争激烈。
问题 14:公司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和策略是怎样的?
答:一直保持高研发投入,支出逐年增长,占营业收入比例超 10%,如 2018 财年研发支出达 12 亿美元。策略上,一方面自身大力研发,推出前沿技术产品;另一方面通过并购整合产业链外围先进技术、扩充团队、拓展产品线,双管齐下保持技术领先。
问题 15:当前半导体行业格局下,Lam Research 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
答:机遇在于先进制程发展与 AI 驱动 HBM 需求激增,带动刻蚀与薄膜沉积设备需求,如 3D NAND 叠层结构升级、逻辑器件向更先进工艺迈进;挑战包括半导体行业周期性景气度下滑风险,下游资本支出减少影响设备需求,以及设备国产化进程加速,国内厂商崛起可能抢占部分市场份额,还有地缘政治带来的贸易限制风险。
点击看:
1、叫板“万亿”博通,如何理解Marvell 公司?!
2、半导体量测王者,如何理解KLA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