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樊登读书
和你一起读书成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  ·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同居不领证”了? ·  12 小时前  
三联生活周刊  ·  为了养成孩子的好习惯,我亲自设计了一套积分制度 ·  21 小时前  
三联生活周刊  ·  打工十年,月入三千真的很平常 ·  2 天前  
读者  ·  晚安一句话 ·  3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当AI成为“免费家教”,教育会变得更加平等吗?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樊登读书

《不安的哲学》:人生无常,活在当下

樊登读书  · 公众号  ·  · 2024-08-08 17:58

正文

作者 | 帆书 · 向阳而生



✎ 解读预告


遇见 · 在书中遇见未知的自己。

各位书友晚上好,欢迎来到由帆书出品的读好书栏目 《遇见》

今天给大家解读的是 《不安的哲学》


你是否也对过往耿耿于怀,对未来过度担忧?面对不确定的世界,我们该如何厘清内心?
点击下方,立即听樊老师为你解读本书 👇



生活中,你是否会有这样的时候:

回首往事总会耿耿于怀, 面对未来的不确定又过度担忧,忐忑不安;

一边担心工作会不会顺利?还能做多久? 一边又焦虑孩子的成长和成绩 ……

在看到太多无常,目睹太多无序,体会太多无力之后,我们总是时常被不安的情绪裹挟。

不安是人类共有的情绪,但不安的原因却千差万别。

面对世界的不确定,未来的不可知,如何才能安定自己的内心?

日本心理学家岸见一郎写的《不安的哲学》,就是一本能安顿心灵,让人宽心的书。

读完这本书,你就会了解到不安的原因以及克服不安的方法,也会顿悟:

诚实面对自己,稳住内心,专注此时此刻,方能开启主动的人生。

所有的不安,来源于逃避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不安是人们为了逃避人生课题而被激发出来的情绪。

人生中会有很多艰难的课题,比如衰老、疾病、工作、家庭、人际关系等。

每个人在遇到这些人生课题时,都希望找到一个结果,但只要有结果,就要接受评判。

有人害怕结果无法如愿,有人担心结果会辜负他人的期望,因此选择逃避。

只要不做选择,就不会有结果,就不会引发问题,就不用接受评判。

因此,不安就成为我们逃避的借口。

朋友小美,与同事相处得不愉快,每天上班很痛苦,一直犹豫要不要换份工作。

谁也不能保证新公司的条件会比现在好,新的同事会更好相处,一想到这些,她就举棋不定。

小美向朋友征求意见,听朋友说完,都会说:“我明白了,但是……”,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她其实并不是纠结要不要另谋高就,而是一开始就决定不换工作了,她只是需要一个理由。

不知道换了工作会发生什么,这让她感到不安,也成为她不做决定的理由。


作者岸见一郎说,不安并不是由外在世界造成的,而是我们为了逃避现实而制造的情绪,是一个自我欺骗的谎言。

人不是因为不安才无法做决定,而是为了不做决定而不安。

但是,如果什么也不做,脑子却一味地烦恼“怎么办”,只会变得更加不安。

想要消除不安,只要“行动”起来就可以。

因为与“什么也不做”相比,“做点什么”可以转移注意力,使内心变得安定。

人生苦短,别害怕做决定,从这一刻开始行动,才能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点击下方,立即听樊老师为你解读本书 👇


摧毁生活的不是事实,是对事实的解读

《不安的哲学》中写道:世界变化太快,未来不可预测,过去难以借鉴,我们正行走在巨大的不安中。

不安只是一种情绪,折射的是内心的想法和感受,并不是事实。

太多的人,因为内心的不安,在幻想的恐惧中,活得举步维艰。

而这种内心的慌乱,终有一天,会演化成一个个具体的困境,让我们深陷其中,无力挣脱。


《玫瑰的故事》中的方协文,高大帅气,好学上进。

但由于来自小地方,成长于单亲家庭,虽然优秀,却缺乏自信。

遇到玫瑰后,他就一直处在不安当中。

担心玫瑰看不上他,害怕玫瑰的家人瞧不起他。

虽然玫瑰选择嫁给他,但他的内心并没有踏实,反而变得更加不安。

玫瑰想要工作,他担心玫瑰的优秀会吸引更多的追求者,背地里帮她把工作辞了。

玫瑰想回北京看望父母,他百般阻挠,担心她去见前男友。

即使玫瑰在家养胎,他去上班仍不放心,让妈妈看着她的一举一动。

玫瑰是爱他的,也是想和他过完一生的,但是方协文害怕玫瑰会离开他的恐惧和不安,使家变成了控制玫瑰的牢笼。

玫瑰做的每件事、每个行为,都会被他因不信任而过分解读。

最终,是方协文内心不安的情绪,亲手毁了他们的婚姻。

人一旦陷入不安中,就只能看到不好的事,进而难以做出正确判断。


哲学家叔本华曾说:人生幸福与否并不是取决于遭遇的事情本身是好是坏,而是取决于我们对这些遭遇的感受。

你只是陷入了情绪,担心的并不是事实。

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当你调整了看待事物的角度,就能消除内心的不安。

点击下方,立即听樊老师为你解读本书 👇


心是怎样的,世界就是怎样

作家毕淑敏曾说:你心中的世界怎么样,这个世界就怎么样。

我们看见的人事物,都是内心的折射,只有内心改变了,外在才会随之改变。

《不安的哲学》给出了三点建议,可以让我们的内心变得安定:

(1)做出决定,过自己的人生

日本心理学家加藤谛三曾说:人只有拥有属于自己的世界,才能有安全感。

人生的列车并非在既定的轨道上行驶,每个人都可以铺设自己的轨道。

但人们经常生活在别人的期待中,这种期待,不仅成为束缚行为的枷锁,还会使人放弃发现自我的努力。


比如子女听从父母的安排,可以让父母安心,但对孩子来说,他只是在过父母想要的人生。

父母用过去的经验教孩子面对不可知的未来,有可能是错的,后果却要孩子来承担,很不公平。

孩子的人生让他自已去设计,父母在需要时提供帮助即可。

人生只有一次,我们要走自己的路,让自已满意。

敢于做决定,不迎合他人,做想做的事,是消除不安的有效方法。

(2)亲身体验,重要的是过程

美国作家安娜·昆德兰说过一段话:

“当初,谁没在青春的路口仿徨过?后来,谁没在未来的途中走岔过?再后来,谁没在人生的弯道上彻悟过?

因为走过才会懂得,人生就是脚下的路,就是一次次生命的体验。”

如果把人生当作一场旅行,抵达目的地并非旅行的唯一目的。


旅途中所有的经历,无论好坏,都是一种体验,都会变成我们的阅历、经验和财富,丰富我们的人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