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绿茶书情
只负责告诉你有哪些好书可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闽南日报  ·  “六脉神剑”,漳州有了! ·  2 天前  
北京厚朴中医  ·  厚朴锦囊 | ... ·  5 天前  
北京厚朴中医  ·  厚朴同学必读的第一本书:《校训》 ·  4 天前  
北京厚朴中医  ·  厚朴电子日历 | 早 ·  4 天前  
北京厚朴中医  ·  厚朴电子日历 | 早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绿茶书情

傅斯鸿:读“内部读物”,窥男女之事 | 书故事(8)

绿茶书情  · 公众号  ·  · 2020-04-30 17:17

正文

绿茶按“佛系公号部落”是因读书写作结缘的松散群体,每天为您带来一篇佛部成员撰写的“书故事”,篇篇主题不同。书房书店旧书新书寻书藏书偷书禁书焚书签名书共读书……

4月29日 / 傅斯鸿 / 寻书

借来的“内部读物”非读不可


文/傅斯鸿


清代大才子袁枚写过一篇短文,称“书非借不能读也”。当然,袁大才子盛名在外,他那一部《随园食单》有近八成的菜肴都是靠着自己那张厚脸去打秋风吃来的。想必他要找谁借书也是十分的容易了。


其实,在很多情况下,找人借书并非易事。在那个书籍匮乏的年代,很多人把藏书看得如同自己的心肝宝贝,轻易是绝对不向外人借阅的。


前几日在与朋友聊到家庭阅读时,很难想象,在如今的很多家庭里,连一个像样的书架都没有。即便是有,除了孩子的教材与教辅书籍外,也就只剩下了一些专业书籍。于是,这些家庭的孩子想要阅读一些课外书籍时,常常要去找同学借阅。这也让我想到了我小时候的一些读书经历。


我从小生长的环境是一个较为封闭的厂区,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在企业办社会的那个年月里,这里可谓是当地物质条件十分优越的地方。加之,我的家庭是一个中医世家,祖父对我的教育可谓是及其重视,在上小学之前,我已经可以认识数百个汉字,能背诵数十首唐诗。也正是这样的蒙学教育,让我对于书籍有了过早的接触。


然而,即便如我家这样的条件,家里也是没有书架和书房的。在一次偶然间去同学家里串门时,竟然发现他家里有书房,这真是让人好生羡慕。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要想阅读一些书籍,就要去找这位同学借阅。


在那个年月里,书是及其珍贵的东西,尤其是一些在封底印有“内部读物”字样的书。这些书往往是家里有中层以上的干部才能看得到的,普通工人家里能找得出一套《毛泽东选集》已经很不错了。而我的这位同学他家里有人是厂里的干部,因此,他家的书架上便会有很多这样的内部读物。



这类内部读物,一般都是一些欧美文学译著,书往往有很多关于男女之事的描写。很多时候,那位同学也并不情愿把这些书借给我。通常都要磨很久的嘴皮子,甚至需要给他一些好处才肯将书借给我。于是,我便通过这位同学读到了《茶花女》、《羊脂球》以及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之不可承受之轻》等等这类的书籍,为我的阅读开启了另外的一片天空。


在我的阅读经历里,想要读到一本好书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厂区的新华书店书籍更新往往不如报亭里的杂志快。这让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认为买书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直到我小学毕业去到深圳,在深圳的书城里看到了琳琅满目的书时,我才意识到书并非难以买到,只是受到了地域的限制而已。祖父在这里买了一套《聊斋志异》寄回了家里,这套书也让我度过了中学的阅读时光。


等到我也开始加入了买书的行列时,这样的“内部读物”早已可以随处买到,甚至还出现了很多的盗版。然而,真正让我能够大量阅读到很多人文社科类的书籍,还是在大学里从一位老师那里拷来了接近4G的电子书,那相当于让我拥有了一座社科文献的电子图书馆。


即便如此,我的书架也时常在不断更新,对于一个读书人而言,看到好书便想购买的欲望是不可能被止住的。阅读是一个人长期培养的能力,人的80%以上的知识是通过阅读来建构的。直到现在我很感激我的那位同学,尽管找他借书并不容易,但也让我在那个阅读任何课外书籍都被认为是不务正业的年代里,还读到了许多“内部读物”,想来也是十分幸运了。


书故事 · 第1篇

读书日,让我们走进五十多位爱书人的书房 | 书故事


书故事 · 第2篇

那些偷着读的书,总是记得特别牢 | 书故事

书故事 · 第3篇

知识分子集体失语时,唯有铁皮鼓嘭嘭嘭 | 书故事

书故事·第4篇

在玉林,按摩店纷纷关门了,这家小书店却硬硬的还在 | 书故事

书故事·第5篇

庄秋水:大清“限娱令”,文化总是替罪羊 | 书故事(5)

书故事·第6篇

白水:又临时有了喝酒的理由 | 书故事(6)

书故事·第7篇

邱小石:我迷恋收集古旧的艺术图册 | 书故事



敬请期待


4月30日 刀哥 / 正确的书

5月1日 / 西门媚 / 公共图书馆


5月2日 / 余少镭 / 焚毁的书


△ 长按上方二维码识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