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译言
发现、翻译、分享中文之外的互联网精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参考消息  ·  国际性突破!中国拿下世界第一 ·  2 天前  
参考消息  ·  现场视频:俄高级军官被炸身亡 ·  3 天前  
中储棉信息中心  ·  巴基斯坦成为美棉最大进口国 ·  4 天前  
中国能源报  ·  今起,俄罗斯执行“断气” ·  1 周前  
中国能源报  ·  今起,俄罗斯执行“断气” ·  1 周前  
参考消息  ·  俄罗斯宣布反制美国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译言

乌托邦建筑:未来的教堂

译言  · 公众号  · 国际  · 2016-10-28 09:26

正文

著名建筑师王大闳在谈论人生与建筑的关系的时候,这么说过:


“每个人都生活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精神和物质之间。两者之间的距离越大,我们越不满足现况。为了追求理想,往往付出极大的代价。建筑是理想和现实之间的一座桥梁。每一棟住宅,每一所教堂,每一座音乐厅或是办公楼,都在实现我们生活中的一种需要和理想。我认为,不论是天堂或地狱,都是人自己造成的。”


而这篇关于乌托邦建筑的文章,则试图通过建筑,在当今世界找回一个沉思之所、爱与信仰之地。




说一种想法很“乌托邦”通常是指其中的观点太过虚幻飘渺,不值得关注。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古往今来一众智士提出不少理论,而乌托邦理论可以帮助人类抛开眼前的问题,以更为宏大的视野去审视未来。


在世界上那些发达又世俗的地方,宗教如今已经不再辉煌,随之那些散发着浓厚宗教氛围的建筑也将不可避免的不复存在。但即使众神泯灭,人类依然保留着对平静、联结、宏伟、幸福的渴望——所有这些都可以透过建筑得以展现和歌颂,同时那些抽象又威仪的建筑反过来也可以帮助人类从日常生活抽离出来获得感悟。


在乌托邦理念中,就有以下几种类型的建筑应运而生:


感悟之筑



气势恢宏到让人类感慨自身渺小 ——安藤忠雄,光之教堂,日本茨木市,1989年


当我们思考应将人生多少时间用于强化自身的重要性时,游览一些建筑会比寻求答案更让人欣然向往。其实建筑对改善自我主义起着关键作用,因为其尺寸、材料、声音和光源会协助人类不自主的调整对自身形体大小的认识,进而调节心理尺度。比如:一些教堂由年代久远的巨石雕凿而来;一些教堂终日幽暗,隐约间闪现远处圆孔透进来的一束光线;还有一些教堂寂静深邃,时不时传来从高空滴入深潭的水滴声。置身于这类教堂,我们将感受到智慧的启迪,感悟自身的微不足道却并无任何不快。



象征未来的感悟之筑:以结构代表地球的年龄,这座塔在底座处镀有仅1毫米厚的一层薄金,表示人类出现在地球上的时间,每厘米的高度都相当于100万年(总高46米)



爱之筑



斯特拉斯堡大教堂的玫瑰窗,1290年  




贝德福德郡的伊顿布雷教堂门上的铁艺装饰,13世纪


人生往往太过现实,所以才更需要一些温暖的建筑以唤起人类珍贵的情感。上面两件教堂的雕刻品就是如此,他们的象征意义远远超越实用价值。作品本身在美学上就堪称完美,由石灰岩立面环抱的玻璃立方体被雕刻成精致而相互交错的花朵,让人为之惊叹。如果我们试着打破常规用情感去感受,不免思考如此精湛细腻的雕刻品是如何得以实现,或许只有爱才可解释。类似于我们踏入爱河时永无止境的付出时间和精力,同时又表现出罕见的宽恕与忍耐。所以当设计师用爱的态度去浇灌一座建筑,建成后它会回馈同样的美德,照亮这个功利性的商业社会。



思考之筑



古迦巴拉Gougane Barra)教堂,爱尔兰科克郡, 1879年


人类在现代社会拥有快速获取最新资讯的能力,但却为此付出无法专注的代价,这时那些脱离世间纷扰的建筑变得特别让人向往。因此宗教总是建议现代建筑应使人能够安心地冥思静想,方便其追随者保持周期性的独处和沉默,静候人生赖以依存的那些害羞又难以琢磨的洞见。




思考的圣地


在这里,无需对新一代建筑可能阐释的所有主题发起讨论;而是通过这些宗教或非宗教建筑,使我们的灵魂得到启迪并重获平衡。


由译者古说根据哲学家邮报的《Utopia series: cathedrals of the future》编译而成,完整译文请点击阅读原文。


版权声明:

本译文仅用于学习和交流目的。非商业转载请注明译者、出处,并保留文章在译言的完整链接。商业合作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扫描二维码关注译言,获取优质译文资源,享受优质便捷的即时译服务。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进入译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