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印两国管控分歧、聚同化异能力明显上升,两国关系呈现新变化和新特点,
迈向成熟稳定新阶段。
习近平主席与莫迪总理
2018年4月武汉非正式会晤、2019年10月金奈非正式会晤后,中印关系步入新时代。两国领导人亲自擘画,从历史角度审视、从战略高度引领、从现实层面规划中印关系的长期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印两国管控分歧、聚同化异能力明显上升, 两国关系呈现新变化和新特点,迈向成熟稳定新阶段。
高层引领作用更加突出。高层战略引领是中印关系健康稳定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保障。从长江之畔到印度洋边,从武汉畅谈到金奈论道,习近平主席同莫迪总理一对一地长时间深入交流,
闲庭信步、纵论天下,擘画双边关系发展路径,建立起了良好的工作关系和个人友谊。最高政治层级之间实现良性机制化互动,
为中印关系发展源源不断注入正能量,把舵定向的作用更加突出,驱动双方工作层面积极跟进,引领两国关系进入健康发展的新阶段。
管控分歧能力逐步提升。
2018 年武汉会晤,习近平主席同莫迪总理进行战略沟通,作出重大政治决断,将中印关系从洞朗对峙的紧张状态中拉回健康稳定发展轨道。2019 年金奈之行,习近平主席同莫迪总理再次进行深度对话,谈及中印并肩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经历,说起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创举,讲到携手实现“中国梦”“印度梦”的宏愿。两国领导人达成重要共识:中印应该做和谐相处的好邻居、携手前行的好伙伴;双方要就重大问题及时沟通,尊重彼此核心利益, 逐步寻求理解,不断化解分歧;双方应照顾彼此重大关切,有效管控和处理分歧,不让分歧成为争端,发展更为紧密的伙伴关系,开启中印关系的新时代;等等。
经贸投资合作前景广阔。作为毗邻而居的世界上两个最大新兴经济体,中印关系一直被视为既合作、又竞争的
“复杂混合体”。但在印度驻华大使唐勇胜看来,中印这样的大国总会存在有分歧并展开竞争的领域,但两国关系主体是“以诸多领域的合作为标志的”。中国长期保持印度头号贸易伙伴地位,印度则是中国在南亚的最大贸易伙伴。目前,在印度约有1000 家中国企业,累计投资近80 亿美元。而印度企业也在积极拓展中国市场,对华累计投资近10 亿美元。2019 年,中印双边贸易额将首次突破1000 亿美元大关。中印之间现有近40 个对话机制来讨论双边、区域和全球关切的各种议题,这充分反映出双边关系的深度和成熟度。在金奈会晤中,习近平主席与莫迪总理一致决定设立“中印高级别经贸对话机制”,以加强经济发展战略对接,探讨建立制造业伙伴关系, 推动双边贸易平衡可持续增长, 鼓励双方在具有潜力的领域相互投资。
人文交流效应日益凸显。中印在数千年人文交流过程中留下了丰富的物质与精神遗产,
成为世界文明交流史上的佳话。中印人文交流双向推进,效果双赢,成为培养两国民众彼此好感、夯实两国民意基础的重要手段。中印迄今已建立了
14 对友省友城,两国人员往来已突破每年百万人次。武汉会晤后, 中印建立了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并已举行过两次会议。第二次非正式会晤,印方选择在泰米尔纳德邦首府金奈举行,看中的正是印度泰邦和中国福建省之间持续数个世纪之久的贸易和文化联系。在金奈会晤中,两国领导人一致决定将2020 年设为“中印人文交流年”,并同意举办70 项活动以庆祝中印建交70 周年。如此种种,人文互动正逐渐成为增进中印友好合作的重要抓手。
国际合作赋能强劲。当今世界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变局,
二战以来建立的国际多边机制与多边主义规则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过去十多年,国际社会未能解决导致金融危机和全球性经济衰退的结构性矛盾,
世界经济持续低迷。近年来,那些曾致力于全球治理的多边机制,如二十国集团、世界贸易组织甚至联合国等,在应对全球挑战、推进全球治理等方面愈显力不从心,而曾亲手打造并主导这套多边机制及规则的西方发达国家则表现出
“合则用,不合则弃”的倾向。中印均为人口基数庞大、经济体量巨大、发展潜力极大的新兴国家,两国关系对全球治理的地缘战略意义不言而喻。面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以及世界大变局, 中印双方逐渐在全球治理议题上加强“对表”,在推动全球化、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方面存在越来越多的共同利益,在重大地区及国际问题上立场相近。两国都愿意运用东方智慧,引领全球治理走出当前低效甚至失序的局面。在金奈会晤中,两国领导人一致同意将在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中俄印等多边机制框架内加强协调,合作打造更加畅通的地区互联互通网络,旗帜鲜明地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维护多边主义和多边贸易体制,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续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 为国际社会增添确定性和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