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家人文历史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原名《文史参考》,“真相、趣味、良知”,为学术界搭建话语平台,为新锐者提供思想阵地,为文史爱好者营造精神家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国家人文历史  ·  这个突厥王族甘心四代做唐朝的“西域守护神” ·  2 天前  
草原云 北方新报  ·  又有大动作!呼和浩特要建设“博物馆之城”! ·  2 天前  
草原云 北方新报  ·  又有大动作!呼和浩特要建设“博物馆之城”! ·  2 天前  
上下五千年故事  ·  杜月笙善于识人于微末,曾与一个赌徒结拜,6年 ... ·  5 天前  
鱼羊史记  ·  男女间生理性喜欢,这些反应真的很明显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国家人文历史

军事 | 军衔“厨房味儿”,阅兵带行军锅:堪称吃货集中营的奥斯曼加尼沙里军团

国家人文历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17-07-21 19:03

正文

经公 众号“冷兵器研究所"(微信ID:LBQYJS)授权转载。

奥斯曼人的计划制定和战略动员体系是非常优秀的。每年的10到11月他们就将来年8月到9月的作战计划搞了出来。在动员正式开始前,还要历经一道非常主要的程序:储备战略物资,特别是食物。


奥斯曼帝国加尼沙里军团非常重视伙食,或者说极其重视后勤。这从以下两点就可以看得出来:一是军团的军官职位都带有很重的“厨房味儿”,军团下属的每个团级作战单位的指挥官被称为“考巴西” 奥斯曼语“长柄汤勺”之意) ,指挥官的副官叫“阿伊乌斯塔” (“总厨”之意) 。以下分别是中级军官“巴格卡拉库鲁英格特” (“伙夫头”之意) ,中士“卡拉提鲁福” (“伙夫”之意) 、士官阿伊 (“厨子”之意) 等;二是军团最为神圣之物并非绣有新月和白星的帅旗 (类似于现在的奥斯曼国旗) “伊玛目阿扎姆”,更不是团级的马尾旗和纹章,而是一口巨大的行军锅“卡赞-谢里夫”,它被各团视为无价之宝。每一次阅兵仪式,各团都会将各自的卡赞恭恭敬敬地抬出来。要是哪个团在战斗中丢失了卡赞,那将是本团的巨大耻辱,该团从此再也没有资格与其他团一次参加阅兵仪式。


普通的加尼沙里士兵,注意他头戴的白色软帽后沿的下垂和前沿的木勺型帽徽。后者代表军团对伙食供应的重视


对食物供应看重到如此程度,那出征前的食品储备自然是战略储备工作的重中之重了,军团的食物主要有:新鲜的面包、“派拉夫” (一种用碎麦粒和黄油熬成的粥) 、洋葱、鲜羊肉、牛肉干和一种叫“派西梅特”的硬饼干。


当每场战役揭开序幕的时候,托普卡帕宫 (奥斯曼皇宫 的庭院内就会竖起苏丹的六马尾旗帜和维齐尔 (大臣) 的三马尾旗,随后大军就集结、出征。打头阵的往往是侦察部队和名为“阿金基”的轻装袭击部队,前锋、侧翼和后卫多由西帕希封建骑兵担任,军团一般情况下位于队伍的中段。他们午时扎营,拂晓开拔,开拔前会先让军乐队敲锣打鼓地出发。


在作战中,由于加尼沙里军团以远程攻击为主,因此他们很少主动出击。由于军团从来都是和其他部队一起行动的,因此笔者也只能把他们放在整个奥斯曼战术体系里来描述。奥斯曼军通常的作战阵型是这样的:苏丹本人亲自率领加尼沙里军团坐镇中央,卡皮库鲁骑兵队护卫着军团的两翼。军团之前为阿扎布部队 (一种强征而来的非正规步兵部队) 。来自安纳托利亚和鲁米利亚 (奥斯曼帝国的欧洲行省) 的西帕希骑兵队分别担任全军的两翼,最前方为阿金基袭击者部队。另一支阿扎布部队则负责掩护大军的后方。



奥斯曼军的战术带有很浓的突厥时代味道:由阿金基部队率先发动进攻,但他们的任务不是杀敌,而是迅速败退,以将敌军引向己方阵地的中央。敌人一旦上当,便会先遭到阿扎布部队的打击,而后陷入与土军精锐加尼沙里军团和卡皮库鲁部队的死斗中,而此时安纳托利亚和鲁米利亚的封建骑兵则从侧后方包抄过去,使敌军完全陷入包围之中。


由于阿扎布部队战斗力并不强,所以在这一战术体系中担任中坚的无疑是加尼沙里军团和卡皮库鲁部队,他们能否坚持下去,是包围圈构成的绝对必要条件。军团基本为步兵,这就决定了他们在面对敌军骑兵的时候需要用各种防御工事来保护自己。1396年的尼科堡战役和1402年的安卡拉战役中,加尼沙里们或占据一座小山,或被布置在一排削尖的木桩和一道沟渠之后。15世纪中期,奥斯曼人在与匈牙利人的战争中见识到了匈牙利人的战车工事的威力,并加以学习,此后军团就常被部署在由一辆一辆首尾相连的四轮大车所构成的环形阵之中了。除了大车工事外,有时军团也会据守线性壕堑作战,但这种行为被视为懦夫的做法,因而很少发生,军团甚至派遣低级军官和老兵、军士看守壕堑,不让士兵们进入。


冲锋中的加尼沙里士兵


在抵御敌人冲锋的时候,军团往往排成拥有数列纵深的横队,各列横队轮番前进,形成排射的效果。由于他们纪律严明,充满勇气,经历过极为严格的训练,因此即使面对拥有重火力敌人的时候也能保证队形的完整。但军团并非一味地被动等待敌军来攻,当敌人已然逼近而队形发生散乱时,他们就会主动发起冲锋。在进攻时,各团组成的楔形编队旋即松散开来。在身后的军乐团的呐喊助威下,军团的冲锋往往是无坚不摧的。



每一个军团士兵都经历过长期、系统、严格的箭术或枪术训练,他们的箭法和枪法都很准,甚至在夜里也能借助月光做到弹无虚发。但因过于强调个人能力而忽视了集体战术的威力,军团始终没能真正学会排枪战术,这是17世纪以后他们在与欧洲新式军队的交锋中渐落下风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好 文 推 荐


一句大白话胜过千条枪的红军标语:国民党旅长表示很怕“穷人不打穷人”的口号

虽然时光已经过去了近一个世纪,但今天的人们不会忘记共产党当年那些充满革命斗志和豪情。而在湖南东南部的炎陵县红军标语博物馆中,我们更能切身体会到那个激情的燎原岁月。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侵华战争日军何以敢以一挑五?陆军轻兵器产能竟不如中国地方军阀!

九一八事变后的中日关系,一直如车行刀刃之上,时有彻底倾覆之险。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司马懿的奸雄养成路:四十一年沉与浮,因活太久陷两难之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