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布斯发布了
2017
中国
400
富豪榜,许家印、马化腾和马云位列前三甲,他们及其直系亲属的财富都超过了
2500
亿元;而这次的上榜门槛也达到了
70.8
亿。榜单上的家族财富让一般人羡慕不已,不过,民营企业家们其实也有难念的经:怎么扶后辈上位,怎么保证家族基业长青?特别是在鲁冠球等老一辈民营巨头逐渐老去的时候,这些问题显得愈加紧迫。
改革开放近
40
年,中国正面临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场财富和事业的代际传承。据国际家族企业协会统计,目前中国大概有
5000
万个家族企业,其中约
3200
万个家族企业的主人超过
50
岁,这意味着在今后的五年或十年里,将有
3200
万个家族企业面临企业传承、找接班人的问题。
那么家族企业的子女们对接班这个事儿怎么看呢?刚刚发布的《
2017
年中国新生代企业家现状调研白皮书》显示,新生代企业家,也就是中国民营家族企业的第二代接力者中,
44%
表示未来会接班家族企业,并且现在已经在企业中工作。
在
2015
年胡润和福布斯两份排行榜中,中国排名前
100
名的民营企业中,正在或者已经完成传承的家族企业占比不足
40%
;完成传承的家族企业中,男性继承人的比例达到
70%
。不过,在知名家族企业里,比较引人注目的女接班人居多,比如汇源实际控制人朱新礼之女朱圣琴,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之女杨惠妍,以及新希望创始人刘永好之女刘畅等。刘永好对女儿的表现很满意。
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之女宗馥莉则一直拒绝接班的说法。
11
月
18
日,娃哈哈集团创立
30
周年,谈到企业传承,宗庆后没有具体表态谁将成为娃哈哈的接班人,但他指出,现代民营企业由管理层接班的可能性更大。
玻璃大王曹德旺很久之前就认定子承父业,即使
2015
年儿子曹晖离开工作了
20
年的家族企业单飞创业,曹德旺也只是解释为儿子的创业项目是与福耀玻璃相关的“互联网
+”
,辞职是因为他需要轻装上阵去创业。曹晖作为接班人的计划,不会动摇。
而对于王健林来说,独生子王思聪特立独行,在创业这条路上越走越远,接班的希望似乎也越来越渺茫。
复旦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院长苏勇认为,中国家族企业目前所呈现的接班情况,与中国的社会背景相关。企业创始人和子女之间,有年龄造成的代沟,有现代教育甚至西方教育与中国传统教育冲突带来的思想差异,还有计划生育政策造成的特殊的生长环境差异,二代们大都思想活跃,具有更广阔的国际化视野,对新的商业模式,互联网创新更感兴趣,但是经验不足。
改革开放
40
年造就了一大批富人,然而他们辛苦创业得来的商业帝国以及点滴积累下的家族财富,如何保持常青呢?如果说过去十年考验的是这些企业家们创造财富的能力,现在考验的则是家族资产保全和财富传承的智慧。
北京银行私人银行部总经理聂俊峰表示,以往的企业经营和家庭财富投资决策上所体现的高自主性,在财富传承的新时代已经不再适用;同时,中国创富一代经历了独特的时代变迁,因此和欧美国家相比,中国的这些高净值家庭和企业具有独特性和复杂性,特别体现在家业不分、权属不清,家事复杂、重视隐私,代际差异明显,海外存量资产安排等四大“中国特色”。
围绕企业家的现实需求,中国内地的金融机构纷纷设立私人银行,推出家族信托等财务顾问服务,解决超高净值客户对公益慈善、姻缘及血缘风险管理、私人与法人财产分割等方面的问题。
业内人士表示,从海外成熟的家族传承安排来看,家族财富传承是包含了从顶层结构设计到一系列具体产品服务的综合解决方案。其中,整个结构的基础框架往往是由信托承担的。比如,洛克菲勒的后代虽不再是石油大王,梅隆的子孙也不再是钢铁巨子,但他们的家族依然控制着经济命脉。他们的子孙没有因争夺财产而反目为仇,即使不愿子承父业,也依然过着奢靡的“啃老族”生活。
解开“富不过三代”魔咒,帮助他们保全和传承财富的正是家族信托。
据介绍,目前国内先行的家族企业大多通过海外家族信托来完成,此前,龙湖地产董事长吴亚军离婚,由于夫妻两人的股权分属两个信托公司持有,所以对公司运营没有影响。此外,潘石屹和妻子张欣、玖龙纸业董事长张茵等企业家也都在海外设立家族信托保证资产安全。
不过,业内人士介绍,不少企业家对家族信托还是充满了担忧和不理解,中国的家族信托发展还需要理念更新、信用基础和制度保障。
在家族财富传承的方式上,方案有优劣,没有普适标准。不过,各种传统金融机构和工具主要是在解决家族金融资产的传承。纵观成功的传承案例,并不是建立了完善的财富传承体系就可以高枕无忧,更深层次的价值观、文化和理念的传承才是家业长青的秘诀。
近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家族企业在思考,在实践。顶级的中国家族企业,有的已经开始制定家族企业治理结构,并采用家族委员会、家族宪章规范家族成员的行为。
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企业家在探讨无形的家族精神的传承,这种财富被视作家族企业常青的密码或者根基。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