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mdsy1230
明德书院以传统文化、圣贤思想启迪成长智慧,帮助孩子寻求安身立命之根本,先养道德、后学文化、再立志向,以创大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云南广播电视台  ·  预计2030年完工!从昆明坐高铁可到曼谷 ·  7 小时前  
云南新闻广播  ·  《云南省“高效办成一件事”2025年度第一批 ... ·  23 小时前  
云南网  ·  云南人的春天,从舌尖开启🥰🥢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mdsy1230

孔子教学的四大内容,你一定要知道!

mdsy1230  · 公众号  ·  · 2019-09-29 10:50

正文


《论语》述而篇: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翻译】

孔子以四项内容来教导学生:文化知识、履行所学之道的行动、忠诚、守信。





孔子教育学生,有四个方面的要点,分别是:文献知识、行为规范、忠于职守、言而有信。在他看来,教授学生文化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对其修养品行进行重塑则更为重要。学习文化知识,只是为了以后的品行塑造打下基础。学生们只有学得多了,才会懂得更多的道理,然后才会遵照这些道理约束自己的言行,这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我们来看看孔子教授弟子们的这四项内容之间有何关联。“文”,按照一般理解来看,指的应当是文献知识。但是,孔子用来教育弟子的那些文献内容,已经渗入了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在进行文化教育的同时,也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行”,指的是德行。我们知道,人类一切的外在活动,归结到最后都要体现在言行之上。孔子以此教授学生,就是想让弟子规范自己的言行。说好话,行好事,言行一致,久而久之,就会养成美德。



文”和“行”都属于外在的修养,孔子接下来教授的“忠”和“信”则是内在的修养。外在的修养虽然是在为内在涵养打基础,但其也是造就内在人格的必要条件。



在《论语》里,孔子所强调的“忠”的核心内涵,乃是克己尽心,是说我们在做事的时候要全力以赴,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或者说要对自己的所有承诺认真负责。在《颜渊》篇中,孔子就曾说道:“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就是在告诫弟子,一定要勤勉尽责、忠于职守,千万不能松懈倦怠。在孔子眼中,“忠”就是一种孜孜以求、坚持不懈的敬业精神,是一种高度的责任感。


至于“信”,其核心主旨就是诚实守信。在《为政》篇中,孔子就曾言道:“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在孔子眼中,诚信是一个人立足于这个社会的根本,一个人若是失去了诚信,也就无从谈起道德修养,更不要说君子之德了。因此,孔子才会将诚信看得如此之重。而且,他教导弟子们讲诚信,也是想以诚信构建仁德。在孔子的四项教学内容中,“信”也有着最为深奥的内涵,将其放在最后,也是合情合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