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土地、建材,在酒店里看到的所有的东西都归为设施。设施实现了酒店的功能,国家酒店评级委员会根据酒店是否有游泳池作为评定五星资质的一个重要标准。
酒店的功能从最初的时候比较初级,到一个酒店可以有自己的会议室、餐厅、游泳池,这是功能在逐步的升级。但是在最近几年除去功能以外,有些酒店说我不要游泳池,房间里不要电视,我最大的特色就是我的房间里没有电视。所以你到了我房间里面是不需要看电视的,你就在我房间里面静静的去品味设计师带给你的感受就可以了,现在许多主题型的民宿都是这样的套路,不再以功能取胜,而是以设计师营造出来的场景和氛围取胜。这也是一个变化的趋势。
除此之外,在商务住宿中间酒店也有一些变化,不再是离开所熟悉的城市进行商务活动的场所,也成为另外一种趋势,即在熟悉的城市里面以酒店为主的商务空间里面进行商务活动,这是比较明显的。更直接一点的就是有些酒店在拓展异地的市场,同时也希望成为他所在的这个社区、所在的这个区域为核心的覆盖周围空间里面的商务中心。
在旅游时一个旅游型酒店需要配备什么样的设施?在前面几年有专门为情侣去设置的酒店或者房间,现在也有一些主题酒店,不仅仅是布置一些小朋友非常喜欢的玩具、小朋友喜欢阅读的书,而是把小朋友的一些课程、一些主题活动放到这个酒店里面来,成为小朋友们增加见识的营地,成为小朋友们相互之间进行社交的一个营地,一个居住的地方,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
当然还有康养型的酒店,它不仅仅是为中老年人更长时间的居住提供方便的,它对于酒店来讲还意味着能够把周一到周四酒店空房率比较高的时间更好的应用起来,这种酒店在中国是有非常好的增长空间的,能够把中国的老龄化趋势和中老年人的这种消费的需求与酒店行业的周一到周四的空房率比较高结合起来,同程也在看这方面的团队。
还有医养,跟康养不一样的,即针对不是中老年的用户,但能够花出5—10天的时间,在一个叫酒店的地方完成自己所有的体检、和健康相关的课程,以及部分的治疗,这也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把酒店跟自己身体的调养结合起来,跟学习一种新的健康的生活方式结合起来,这个在中国是非常有增长的空间的。
还有一种,虽然不叫酒店,但是提供了一种非常好的思路,叫做机遇空间。机遇空间是为了满足人们大量的社交和寻找自己的兴趣点、寻找自己的机遇点的需求,在一个1千到2千平的空间里面,让每个人到这边去寻找自己,无论是在工作、在创业、在生活、在精神享受所需要的这种资源,每个人有可能是资源的提供方,也有可能是资源的需求方,并且能够很好的把线上线下结合起来。我看到在上海的机遇空间的CEO就是之前锦江的CEO,酒店行业的CEO进入到这个领域里面,这个人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也是值得思考的。
酒店在早晨9点半之后,住在酒店里面的客人大量外出了,这个时候酒店的空间利用是非常低的,在这么低空间的利用下能不能把酒店和共享办公结合起来呢?酒店一个非常核心的资产就是他的空间,我们用土地、用建材、用设施完成了整个空间的布局,整个空间的利用率绝不仅仅是房间的利用率,整个空间的利用率,从酒店的大堂、到餐厅、到房间,整个空间中的利用效率是衡量未来酒店盈利或者是酒店的可持续盈利非常重要的指标。
酒店不仅仅应该关注出门的市场,也应关注自己所在社区能够覆盖到的人群,和为这个社区,不仅仅包括居民,也包括周围的企业,为所在周围的居民和企业提供服务的这么一个地方,这个我们如何能把在家的市场更好的能够关注起来,我觉得这个也是非常非常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