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问题值得所有看《红楼梦》的读者深思:如果贾府未被抄家,是否还能继续支撑下去?
答案是否定的,用今天的话来说,贾氏集团过于单一低效的业务收入不足以支撑庞大的运营开支,现金流多年来持续为负,已经接近负资产的边缘,又缺乏融资渠道,破产就在眼前。
不妨按书中提供的线索分析一下贾府的收支情况。
贾家的主要收入是地租和房租,主要开支是家庭成员和佣人的生活开支。
地租和房租的好处是风险小,非常稳定;但缺点也很明显,在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下,增长非常缓慢。
贾家从第一代开始,官就越做越小,又缺乏商业人才,估计这几十年收入增长很小。
而另一方面,家庭开支却随着人口迅速增长。
第七十四回,王夫人回忆贾敏出嫁之前,贾府的生活标准“是何等的娇生惯养,是何等的金尊玉贵,那才像个千金小姐的体统”。很多人认为,贾府从那时就已经败落了,但这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衰败”这两个字。
贾敏待字闺中时,玉字辈还未出生,老嬷嬷们还在工作岗位,贾府几乎没有闲人,这样算来,贾府“单房”开销这十几年就一直在不断收缩。
正如按王夫人所透露,在建大观园之前,贾氏集团一直在“只出不进的隐性裁员”,王夫人的大丫环金钏死了,这个职位就一直空缺着不补人。
这说明,“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只是幻相,是因为家庭总规模在扩张,生活资源的使用效率在提高。好比一座假山,十个人可以用,二十个人也可以用。
仔细看书,你会发现贾府的那些稀奇玩意儿都是以前积累下来的,而柴米油盐这些消耗现金的日常生活资源却常常短缺。一边是仓库里堆满了奢侈品,一边是员工工资常常被挪用。
收入不变,人口猛增,福利标准又下不来,只能变卖资产,家族渐渐变成空架子,这不是能力和道德的问题,而是马尔萨斯人口危机的贾府版,是农耕时代贵族大家族必然的结局。
过去解决危机的方法就是分家,用新家庭摆脱老传统,加强活力,大家各自想办法,只要有一支能存活,家族的香火就能延续(比如贾兰一脉)。
这就是过去没有阶层固化,而是“富不过三代”的原因。
但问题是贾母尚健在,分家不可行,唯有继续“提高生活资源利用效率”,就像我在《人神共奋读红楼:20岁的王熙凤,是怎么管理几百人的团队的?》一文中分析 了王熙凤的“扁平化”项目管理模式,基本上就围绕这一点展开。
但内部效率的提升是有极限的,大观园建立后,又一次性增加了大量服务人员,这个空耗资源的“大花架子”成为危机的导火索。
长期的问题终于浮出水面——既然收入上不去,又分不了家,主子的数量也不可能降,那唯一的方法就是降低生活标准,裁撤冗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