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有个词还挺火的,“砸锅卖铁”。
小时候,一听到这个词,我就知道我爸妈又在表达他们爱我、为我好的决心了。
用法是这样的:
“你要是考上大学,我们就是砸锅卖铁也会供你读。”
这个成语就是50年代出生的那批人用的,因为它出现得很晚,是刘绍棠《蒲柳人家》当中来的。
刘绍棠有一篇文章入选过中学课本,就是《榆钱饭》,讲灾荒年份吃榆钱的,现在应该没有了吧。
刘绍棠的写作时间,就是50年代头几年和1979年之后,中间那段他干嘛去了,咱们能猜出来。
所以砸锅卖铁这个成语,几乎就是50年代出生的人说的词汇。今天的年轻人看这个词,就完全看不懂:
锅肯定比铁值钱啊,砸了锅去卖铁,这不是不划算吗?
从这个角度来思考,“砸锅卖铁”,就跟“焚琴煮鹤”很像了。
其实这就是表示说话人“不顾一切”的决心和气势,如果一个尊长对你说了这四个字,你必须感恩戴德,痛哭流涕,然后你家就可以一起包饺咂了。
砸锅卖铁之前,中国的古代文学中有类似的表达吗?
还真有。
《西游记》里,猪八戒两次提到,要
把白马卖了,给师父买棺材。
第一次是在平顶山,金角银角家门口,孙悟空听太白金星说妖怪厉害,故意骗猪八戒,擦着眼泪回来,猪八戒就要散伙。
八戒看见,连忙叫:“沙和尚,歇下担子,拿出行李来,我两个分了罢!”沙僧道:“二哥,分怎的?”八戒道:“分了,便你往流沙河还做妖怪,老猪往高老庄上盼盼浑家。把白马卖了,买口棺木,与师父送老,大家散火。还往西天去哩?”
第二次是在青狮、白象、大鹏三个大魔头那里,孙悟空被狮子吞掉了,猪八戒就要分行李:
那师父十分苦痛。你看那呆子,他也不来解劝师父,却叫:“沙和尚,你拿将行李来,我两个分了罢。”沙僧道:“二哥,分怎的?”八戒道:“分开
,各人散火:你往流沙河,还去吃人;我往高老庄,看看我浑家。将白马卖了,与师父买个寿器送终。”长老气呼呼的,闻得此言,叫“皇天”放声大哭。且不题。
两次要卖白马,都在打败黄袍怪之后。
猪八戒跟白龙马说过话,就是白龙马让猪八戒去花果山请孙悟空回来的。
八戒明明知道白马不是马,是一个师弟,还要把师弟卖了,换一个棺材。
猪八戒要卖白马,跟“砸锅卖铁”是一样的思路。
为什么呢?
因为他被吓破了胆,遇到了困难,就丧失了取经斗志了,不仅自己丧失斗志,还把失败主义气息传染到身边人那里。
八戒宣布卖马的时候斩钉截铁。
他自己显然是一毛不拔的,这家伙早就安排好了退路,回高老庄。
他给沙僧也安排了不太好的退路,回河里吃人。
这个要卖白马、要
打退堂鼓的家伙,把自己养得胖胖的、安排得好好的。
苦日子是别人的,舒服是自己的。
生活中,咱们尽量不要用“砸锅卖铁”这个词,因为它有拿捏别人的意图,会让人不舒服。
同样,如果有熟人欠了你的钱好久不还,说砸锅卖铁也要还你,你千万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