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公众号:NOWNESS中文网
ID:NOWNESS_OFFICIAL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了7.0级地震,作为参与震后援建的公益机构,壹基金向灾区捐赠了十几所幼儿园,并邀请了大舍建筑事务所主持设计其中的一座,位于天全县新场乡丁村西北侧。对多实践于城市的大舍来说,乡野的营造既是挑战,也让建筑师陈屹峰更多关注自然和环境,并从中找到解决办法。
川西一带的幼儿教育条件一向匮乏,县以下的乡镇几乎没有幼儿园,乡村中大部分的家庭都没有条件供孩子去县里上幼儿园,这些孩子的父母大都在外打工,自己在上小学前基本上都是被关在家里,和留守的长辈一起,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活泼茁壮。同时,由于当地的教学体系调整,很多村中的小学也是废弃的,灾难发生之后,募捐筹建的幼儿园就落址在一所废弃的小学之上。
“我们在广场中央靠东的地方,种了一棵黄角树。
当地非常大的那种树形,希望它长出浓重的树荫。
小朋友到时候会记着,
我的幼儿园里有一棵黄角树。”
大舍建筑的合伙人、
丁村幼儿园的主持建筑师陈屹峰
看到了这个项目对未来的意义。
幼儿园的总建筑面积近1500平米,在体量上远远超出周围每家百余米大的村宅,为了减弱尺度上的迥异,陈屹峰将幼儿园分解成九座小建筑,在村落之中制造一种“谦虚”的空间介入,为建筑赋予温和的亲近感,也为幼儿园与周围环境的融合与互动做好了铺垫。
结合当地的地理条件,考虑到幼儿园地处丁村的边缘,三面环山,视野受阻,只有西面才有较为开阔的山口,因而这九座单体建筑被自然划分成两组,沿东西方向呈带状分布,将人们的视野引向西面山口以及山口更远处蕴藏着无限可能的大世界;同时,带状的空间成为儿童与村民聚集与活动的广场,是幼儿园的“灵魂”,它将周围九座小建筑串联在一起,构成了一座“村中村”。
建筑的外观尊重当地村舍的传统风格,采用素色的表皮,宁静又不失亲和力。在室内考虑到儿童的使用需求,采用了鲜亮的丰富色彩,除了制造趣味性之外,也从视觉上定义了不同空间的界限。
内部的空间次序与开窗和颜色一起变化,也同时效仿了当地村宅上下两层的功能空间,于是,好奇心被激发的小朋友们既可以在新的空间中猎奇探索,又能体会到家一般的熟悉和随意,在学园中找到家园的安全感,在家园中体验学园的新鲜感。
公益募捐来之不易,幼儿园的建造自然也遇到了预算上的严苛限制,同时,在偏僻的深山远村盖楼,材料运输也是一大难题,因而,陈屹峰最终采用了当地村民盖房子常用的材料,比如黏土砖和页岩砖,砖砌的墙面也未再铺饰,暴露出纯粹的肌理,为新的建筑注入这个村落的历史和记忆。
雅安多雨,是典型的巴蜀气候,为了方便村民和孩子们在雨季也能在室外活动,建筑师沿着带形的广场设计了一条廊道。与建筑的砖结构不同,这条廊道采用了银色的轻型钢材料,为整座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砖建筑增添了一丝工业色彩,也暗含着从传统乡村到当代的进化历程,在传统之上赋予新的细节,它不是废墟之上的简单重建,它注入了新的意义和价值,也为这座村落里的人们带来了新的生活理想。
在幼儿园面向山口的入口处,陈屹峰种下了一颗黄角树,差不多到放学的时候,家长们就坐在树荫下等着接孩子,这棵黄角树就成为了幼儿园内的一个场景,在孩子们的童年记忆中留下了一个片段。
傍晚的时候,整片村落都弥漫在淡淡的青蓝色中,园内的灯亮起,从大大小小的窗户中透射出来,让人怀中浸入一种妥定的归属感,稀释了些许灾难带来的惊惶和创伤,又为这新生活的到来揣着几分静静地喜悦,这大抵就是陈屹峰希望实现的意义吧。
部分照片由大舍建筑事务所提供
撰文 / Carmen
编辑 / Wanyee
加微信号:nayizuochengg 加入「那一座城」读者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