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看完《世界地理》公开课,对中国在全世界的位置有了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估以后,也就不会再觉得前途一片黑暗了。
首先,中国跟世界的联结是非常紧密的,尤其经济。我朝的出口货物贸易额,连续好些年全球第一了。需要进口的也不少,尤其石油等原材料类。
从经济贸易角度 论:中印为什么不可能开战?
谈点经济学常识:中国是如何有钱(GDP总量跃居全球第二)的?
其次,虽然有北上广深这样的超级国际大都市,看起来跟纽约之类的没啥区别哈。但整体实力,跟发达国家还是差老远的。只是爱吹牛的毛病一直没改,也是用来蛊惑人心的。不管怎么样吧,这就决定了在外交事情上,我朝还是不敢强硬的,只敢过过嘴瘾,不敢来真的,不然很容易露馅儿啊。很多人担心的,中国演变成nazi德国,fasces日本之类的,在未来五十年内可能性几乎为零。这是实力决定的,不是嘴巴功夫。
以上是对外。对内,那就只能靠一代代人去奋斗去改变了。外界约束和影响力很关键,但如果自己不争气,扶不上墙的阿斗,那也没办法。
《世界地理》讲到联合国的时候,还是很有意思的。尤其常任理事国,那几个大国之间的相互制衡。
中国以前忙着四个现代化的时候,好像投了不少弃权票。
一个问题:联合国是怎么样的一个架构?联合国秘书长的地位如何?常任理事国是哪5个国家?为什么是这5个国家?我们常听国际新闻讲“5+1”,那个“1”是哪个国家?另外,哪几个国家有希望加入到常任理事国行列?加入的阻力是什么?
(欢迎留言回答)
此外我发现,很多人的思维,考虑社会变革的方式,还是期望自上而下的。固然,自上而下的是最好的,整个社会付出的代价可能也是最小的,但是,人性都是自私的,把你摆在那个位置上,让你主动放权,可能吗?如果不可能,那我们就得另辟蹊径了。这个问题我以前说过:
为什么要提倡参与公共事务的精神?
你看托克维尔讲19世纪初的美国,看美国建国历史,就应该明白,我们跟美国最大的差距并不仅仅是顶层设计。你观察每一个比较成熟的皿煮国家,都应该明白,差距不仅仅在顶层设计。而且顶层设计,也不是一个人或者一撮人能够主导的。真的出现那样一个强人,李光耀啊邓爷爷之类的,固然是好事。但更多时候,强人在历史上都没干啥好事儿。应该从秦始皇开始,中国人对强人的这种崇拜,就一直没有消失过吧,那是“成也XX,败也XX”,一旦出现这样的那样的问题,就一股脑全怪到这个档那个zf身上。
某些人一天到晚瞎操middle south sea的心,然后感慨自己不是高层实在是改变不了,就觉得,哎呀,天塌了地陷了,怎么就是没个牛人出来顶天立地啊?再想想明天还得还房贷养家糊口,上有老下有小,眉头顿时拧成个疙瘩。你不痛苦才怪。贺卫方老师说得对:“
你之所以痛苦,是因为把自己看得太重!
”
middle south sea的心,让他们自己去操去。政策下不来,也不是你关注一下,就能解决的吧?暂且还不论政策的好坏。把这个档定性为“geming型”,这就能大包大揽现在出现的一切问题了?了解这个档的人,都应该知道,他们自己内部异化也是非常严重的。现在的档,跟70年前的那个档,早就不一样了。我一向很少关注那些高层变动什么的,偶尔看看,全当八卦新闻。
我的重点,一直都在民间。因为这是你可以实际参与其中的,也是跟你生活息息相关的。你看到问题了,是可以去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