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壹心理
壹心理官微 | 关注心理公开课,每周听心理大咖用心理学解读生活!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壹心理

我那么爱女儿,为什么她会恨我?

壹心理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24-10-11 10:56

正文

接到我的来访玲,想要增加咨询的申请,我心里有些好奇。

进行了近一年的咨询,最近玲的状态挺稳定的。

不知发生了什么,让一直遵守“一周一次”咨询设置的玲会想要增加一次咨询。

带着这个好奇,我见到了准时到来的她。

玲笑容松弛,但身体又有些紧绷,像在克制着什么。

她没有主动开口,于是我把观察到的状态反馈给她。

我:“你看起来挺放松的,但似乎在克制着什么,能跟我说说发生了什么吗?”

玲:“刘老师,你还是一如既往地敏锐。是的,我今天增加咨询,是因为特别想见你。一直以来跟你说的都是糟心事,今天想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女儿这次年级考试排名进入前一百了,我很开心,想和你分享这个消息,但刚才看到你,又有点想流泪。”

我:“是不是有点百感交集?”

玲的眼圈有点红了,点了点头:“是的,真是有些百感交集。”


玲出生于小镇,初中开始住校,靠着埋头苦读,从高中到大学、研究生,最后进入大城市的体制内工作。
工作后,玲经人介绍,与老公结婚,老公也是名校毕业,体制内工作,夫妻俩是领导重点培养对象,还有个可爱的女儿。
玲不仅成为父母的骄傲,在老家也是亲戚口中的别人家孩子,一切看起来都很好。
玲第一次走进咨询室,是因为女儿高一时入睡困难,以前很少发脾气的女儿,竟和班主任吵架,并开始频繁请假,最后说不想上学了,这让玲五雷轰顶。
女儿目前上的是全市最好的重点中学,在玲眼里,这是一张美好前程的通行证。女儿的状态是玲万万没想到,也不能接受的。
于是玲走进咨询室,想寻求帮助。
那天的玲,头发凌乱,眼里写满了痛苦,还未说话,眼泪就流了出来。
“刘老师,我女儿好不容易考上重点高中,现在她说不想上学了,而且很痛苦,我真的没有想到会这样。”
我:“孩子这个状态持续有多久了?”
玲:“近两个月了,医院看过,诊断是情绪问题,也按医嘱服药了,但孩子现在不愿意去上学,这可怎么办?”
我:“作为家长,看到孩子一天天呆在家里,会不会有一种绝望感?”
玲:“绝望?是的,我很害怕,好像掉入了黑暗中,之前的努力全都白废了。”
我:“我感受到了很强的挫败和伤心。”
玲:“是的,从孩子出生起,我就用心规划她的人生,尽我最大的能力为她提供最好的资源,希望她生活顺畅些,少受点罪,结果,我的女儿现在很痛苦,她不能上学,以后可怎么办?”
玲说着说着,失声痛哭。
等她平静下来,详细地告诉我这些年育儿路上的努力。
从备孕开始,玲就买了不少书,报了课程,了解怎样培养孩子。孩子出生后,她非常重视女儿的教育,各种早教班上起。
因为上早教班,还与老公发生争执,老公觉得孩子太小,没有必要花那么多钱,自己可以在家教。
玲当时很气愤:“专业的事要交给专业的人,为孩子花钱是最好的投资!”
她觉得老公认知水平太low,几次争执后,老公随她去了,但夫妻感情也淡了不少。
幸好,女儿的表现一直让她很欣慰。从小到大,女儿一直是老师口中“聪明、听话”的学霸。
她经常对女儿说的话是“所有辛苦都是值得的”。
我:“孩子有玩的时间吗?”
玲:“有啊,不玩也学不好,我每个周末都会带她去外面吃好的,在书店待一两个小时,也会找小朋友跟她玩,我并不是死板的人,只知道让孩子学习,但不知为什么现在会这样?”
玲说着说着,眼泪又流了下来。
我:“确实,看得到你对孩子的精心规划,花了不少心血,很细致,好像细致到有点过度安排。”
玲停顿了一下:“我,我没想过这个问题。”
我:“我看你刚才停了一下,似乎觉察到了什么?”
玲:“确实,一直以来都是我在安排,安排孩子的生活、学习、娱乐。”
我:“你有问过孩子的想法吗?”
玲:“问孩子的想法?好像没有,我是她妈,肯定不会害她的呀。”
我:“你不仅不会伤害她,而且是为她好,但不等于孩子要放弃自己最基本的权利:自主权。”
玲陷入了沉默。

每个人的内心感受都是真实的、客观存在的,需要被尊重和接纳的。
玲在精心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忽视了女儿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看不到孩子的恐惧和痛苦,缺乏对孩子的共情。
一味相信她给孩子的是最好的,所以孩子就该按照她的想法去执行,服从她的安排。
实际上,她没有将孩子看作独立的个体,而当作自己的延伸。
玲告诉我,女儿在初二时,情绪状态就有些不稳定,有时会说学习没啥意思,很累。
她觉得是孩子学习科目多了,有压力,于是找了校外老师给女儿补习,想帮她减轻压力。
孩子当时比较抗拒,她很生气,觉得是女儿不懂珍惜,以前自己读书,想要都没有。
我:“你有和她聊过为什么不愿意接受课外辅导吗?”
玲:“我就生气啊,她说累,我到处托人找老师让她学习能轻松点,她还不满意,这不是不懂事吗?还聊啥呢?”
我:“她说累,你和她确定是学习累还是其他的?”
玲:“除了学习累,还有什么累的”,玲茫然地看着我,“她在家啥也不用干,除了学习,还累什么?”
我:“如果你在单位,领导总逼着你去做你不想做的事,你会不会讨厌她?你以前读书,因为学习压力想要获得帮助,并不代表女儿跟你有同样的需求,你没和她确定她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就把你曾经渴望的需求加给她,会不会让她很抗拒?不可否认你非常爱女儿,但不代表你就是她,她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玲默默地点头,眼泪再一次流出来。

玲对初中以前的生活,没有太多记忆,印象中比较平静。
爸爸在工厂上班,话很少,妈妈每天在家都很忙碌,平时家里没啥交流。
家里最让玲熟悉的就是到了晚上,爸爸干了一天的活回家,妈妈炒两个菜,爸爸打开酒瓶喝上几杯。
那时的爸爸话多些,有时会摸摸她的头:“女儿,你要好好学习,有出息,不要像你爸那样,只能出苦力。”
这时,妈妈会接过话来:“你是个女孩,出苦力也不行啊,别像你妈,只读到小学,打工都受限制。”
玲听着爸妈的话,心里说不上来得难受,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让父母过上好日子。
玲很争气,小学成绩在当地很好,考上城里的中学。当时爸妈脸上喜气洋洋,玲听到爸爸和邻居说:“女儿真有出息。”
这让玲既开心又充满力量。
到了初中,玲开始坐公交车上学,来回一个小时,但玲从没喊过苦。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好好学习。
她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和作息时间,从初中到高中,最后进入国内知名大学。每当挑灯夜战,熬不下去时,她就会想到父母的期盼,咬咬牙继续坚持。
高三时,她整夜睡不着觉,很怕会失败,非常焦虑,但她不敢和父母说。到了大学,她发现不仅学习有压力,还有社会事务要学习。
当别的同学休息时,她已经开始规划毕业后的发展。
她说:“有的同学可以靠家里,但我不行,我只能靠我自己。”
我:“你好像汪洋中的一只小船,虽然顽强,却很孤独。”
玲:“是的,父母本身就过得很不容易,我只能一个人打拼。”
我:“你内心渴望有人依靠吗?”
玲:“那肯定的,但没办法,所以我希望我把全部心血花在女儿身上,想助她一臂之力,没想到反而伤害了她。”
我:“你没有觉得,当你决定成为女儿永远的庇护时,你也在通过女儿满足自己,填补内心的缺失?”
玲:“有。”
玲现在意识到,当年她爸妈期待她好好学习,不用再像他们生活得那么辛苦。
现在她期待女儿好好学习,依然是想要女儿不再像她那样辛苦。
这都是无意识中,把女儿作为自己的一部分来看待,女儿就是她填补自己需求的对象。
在心理学中,这是一种共生幻想。
共生幻想,是一种极强的自恋性联结,它保护着母亲脆弱的自我价值感。
软弱的母亲常常会表现得很专横,当孩子试图想要逃离这种状态时,会担心自己破坏了母女关系。
强烈的、因背叛而生的内疚感,让女儿将敌意与愤怒转向自身。
这也许是她女儿抑郁的深层原因。
“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随着咨询的深入,玲的关注点,开始从女儿身上转移,聚焦于“怎样成为自己”。

玲开始了解自己的需要。
一直以来,玲把父母对她的期待当成自己的需要。
通过咨询,她认识到,不需要自己表现出努力、出色,因为她的价值并不取决于这些。
有这些当然很好,可以带来生活的稳定、身份的确定,但它们不是必不可少的,是“想要而非需要”的。
她不再像过去那样一切都要规划安排,不再让过度的焦虑和恐惧扰动自己。
她弄清楚了,生命中哪些事物真的让她快乐。
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她也越来越学会,如何正确地爱女儿。
她会在女儿返校困难时安慰女儿,和女儿一起探讨她需要的是什么,鼓励女儿满足自己。
慢慢地,女儿有了信心,在休学一年后,进入新的班级,开始新的学习,状态越来越好。
玲也开始成为自己的主人。
在咨询中,我和玲聊到,虽然玲“活成了别人家的孩子”,但她自己其实并不自信。
在家里,她觉得父母辛苦,要努力让父母开心。
在学校里,她也一直小心翼翼,生怕成绩下滑,老师不开心,更怕同学不喜欢她。
她内心从来没有舒展过,因为过分在意他人感受的人,必然忽略自己的感受。
她过于顺从外界和环境,成为身边人都认可的人,内心的压抑却让她深深无力,觉得自己是个弱者,无法成为自己的主人。
随着咨询的深入,她开始允许他人失望,树立自己的边界,尊重自己的感受。
现在的她越来越舒展,生活怡然自得,工作与家庭平衡得当。
虽然平时日常节奏依然紧张,但长久以来的压迫和束缚感少了很多。
家庭成为一个好的容器,女儿得到了真正的滋养。
自主感,自信心增强后,学习的动力自然就提升,再加上本来基础就好,现在越学越有劲。
玲:“刘老师,我现在深深体会到,女人在成为妈妈之前,先成为自己,或许才是对妈妈这个角色最好的诠释。”
望着对面的玲,我的心里开出了幸福的花。
作者:咨询师刘莎莎
编辑:Lilith
图源:Pexels
注:本文故事已获来访者授权,并均已加工处理,模糊了隐私信息。

刘莎莎老师是国家二级咨询师、花香疗愈师。
她的咨询非常有特色,并不拘泥于谈话疗法,而是用经典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为咨询方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又深入学习并运用表达性艺术治疗方法,更轻松快速地抵达潜意识并达到疗愈效果。

2009年入行至今,她在婚姻家庭、恋爱心理和个人成长方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果你有这些方面的困扰,可以和咨询师聊聊。

为了鼓励更多人勇于求助,刘老师特地开通了5个半价咨询名额,即原价600元/次的咨询,现只需300元

给自己一次发生改变的机会↓
如果,你也总是一次次陷入自我否定的漩涡,无法真正地认可自己,又想查看、选择更多不同风格的咨询师,不妨试试壹心理的「半价咨询」,找到更合适你的那一位咨询师↓
↓点击查看更多半价咨询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