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孩子在趣味中理解历史、爱上历史吗?
两年前,我们出版了4册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为主题的历史通识绘本——
“如诗如画的中国”系列
,一上市便被大家赞为
历史绘本的颜值天花板
,到目前累计印刷22万册。
在大家的催更下,
同系列最新两册终于上市啦!
之前出版的四册选取
北京、西安、南京和杭州
这四座千年古都,它们不仅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更是见证了无数朝代更迭与文化变迁的活化石。
新两册选取了两座历史文化名城:
成都、上海
。它们独具魅力,一个走过千年,仍旧是无数人的精神家乡;一个以不起眼的小渔村出世,转眼却成魅力非凡的“魔都”。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这套书以朝夕生活的城市为切入视角,通
过城市的变化来看历史的兴衰更替
,漫长厚重的历史在孩子眼中便成了一幅幅立体鲜活的城市画卷,遥远的历史便近在咫尺,伸手仿佛还能感受到它的余温。
这套书的画面更是满足了大批颜控。全书创作时以《千里江山图》和《清明上河图》为灵感,画面中有清新淡雅的
国风山水
,也有细腻精到的
城市生活长卷
。
作者是
段张取艺
,童书界的匠心团队,已出版300多本少儿图书。此次的新两册依然是精心打磨两年的诚意之作。
在前四册中,带孩子走进了四座千年古都。阅读后,当孩子重新看向四座城市,会发现原来今天城市里的建筑、美食,甚至口口相传的方言,都已经经历了千年历史!
比如在《北京》册,会知道今天的
积水潭在元朝时是个特殊的码头,它是京杭大运河的终点。
知道这些后,当孩子重新来到积水潭时,一定会有种穿越时空,仿佛看到码头熙熙攘攘的航运景象的感觉,能深刻地感受到
自己身处历史之中
,学历史的意义会在这一刻被具象化。
此次出版的《成都》和《上海》册,也同样在毫不含糊地
讲历史。
成都建城3000年来,城址不迁,2500年,城名不改。
在书中,先清晰呈现了它的变迁脉络,直接看到成都的发展轨迹。
紧接着,从秦朝开始讲起。左上角是朝代标签。右边,附一首描写当时情境的诗词。“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首《蜀道难》说明了
成都特殊的
地貌
对其发展的影响。
然后我们可以看看发生在成都的
重大事件:
诞生了和三星堆、宝墩一样重要的古蜀文明——金沙文明:
李冰和他超越时代的都江堰工程:
上演三国传奇的蜀汉国都:
读完这样一套书,不仅可以让孩子在城市中游玩时,除去娱乐和美食,看见一座城市的历史底蕴,探寻出一座城市独特的性格;还可以从城市的发展变迁看到民族和国家的兴衰,以小见大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
而且这套书中的一些
重大历史事件,
在不同的分册会中会以不同的角度呈现。
比如安史之乱,在《西安》《北京》和《成都》中都出现了,多角度展现了这场战争对不同城市的不同影响。
安史之乱使得西安由盛转衰,唐朝迁都洛阳,西安几乎成为一片废墟。
而对于当时作为军事重镇的北京来说,则靠着军事发展了经济,成为北方著名的商业都会之一。
成都是地处西南的大后方,则成为了安逸悠闲的乱世乐土,吸引了唐明皇以及权贵们纷纷来此避难,杜甫草堂也正是在此期间建立。
分册之间的这种呼应
,能让孩子从小学会以不同角度观察事件,辩证思考。
知识板块丰富
层次清晰,孩子好理解
这套书包含了大量的
历史通识。
目前出版的6册足足有
20+个军事事件、50+个政治事件、55个名胜古迹、210个历史小百科/趣闻、39个经济文化举措、77个生活小知识、365个词条和65首古诗词。
同时,还添加
附加页,
深度讲解城市里的地标建筑,展现凝结在建筑中的历史。
比如讲成都,一定绕不开
都江堰
。于是在《成都》这本中,就在附加页带孩子深度畅游了都江堰。
正是这项千年前的水利工程,成都平原才有了天府之国的美誉。如果没有都江堰,成都可能早已毁于水患。
同时,绘本中还穿插了
大量诗词,诗画结合
,增添艺术氛围,也能让孩子借助诗人的慧眼,看见历史更鲜活的一面。
比如建国后的上海高速发展,城市建设如火如荼,人们对上海的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
面对此情此景,诗人张枣写出了千万人共同的心声“我心中一幅蓝图正等着增砖添瓦”。
除了每一个篇章页都有一首诗词,附加页中也有专门收录了
与当地名胜古迹相关的诗词。
武侯祠、龙华寺、宽窄巷子、钟南山、灞桥……那些在诗歌里承载了许多情感的地名,背后有什么故事,在这里都呈现了!
画面创作下足功夫
氛围感和生活细节满满
值得一提的是,这套书在
画面创作
上也是下足了功夫,拿来做美育绘本也完全不成问题。
看看
民国的上海
,华灯初上之时,俨然一派熙熙攘攘十里洋场的繁华气象。
再看看五代十国时的北京,北方边陲小镇一片银装素裹,真可谓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华北大地的恢弘与凛冽展现如初,氛围感拉满。
插画师团队为了呈现出最完美的视觉效果,不惜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反复修改和调整。他们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力求每一个细节都准确无误。
这种严谨的创作态度使得绘本在画面上达到了极致,让孩子们
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真实。
画面里的人物数量更是不可思议,
6本约有9000个人物
。要知道即使是《清明上河图》中也只有800多个人物,可见这套绘本在还原城市市井生活上有多精到,画面内容有多丰富。
另外,书中到处都是
生活细节
。这种用普通人的生活解构遥远的历史的方式,其实是放大了历史一笔一画刻下的痕迹:它们藏在城市生活的细节里,藏在平凡人的烟火里,这是和历史事件、政治、经济、战争等一样直戳人心的真实。
比如《成都》中这页,展现的是
成都热闹的商贸活动。
街道人来人往,有叫卖的商贩,也有匆匆的行人,他们驻足观赏或讨价还价,热闹非凡。
还有兑换交子的商人,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就诞生在成都,有了交子后,人们买卖东西方便了很多。
而且你知道吗?宋时的成都会根据季节时令的变化,每个月流行不同的商品。比如三月是蚕市,五月天气开始炎热,便成为扇市。一年十二月会有十二个主题,没想到古人的市集比我们今天的主题市集更有趣!
再看《上海》这一页,
近代上海的工业发展
领先于全国,画面中有各式交通工具、电缆、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