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 日本设计小站 ID:japandesign
提起建筑师,特别是日本大名鼎鼎的建筑师,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隈研吾、安藤忠雄、黑川纪章、西泽立卫和他们打造的各种形形色的建筑。
西泽立卫的花园住宅
▼
隈研吾的晴山甜品店
▼
安藤忠雄的水之教堂
▼
看惯了各式别样出色的建筑作品,总会让人产生建筑师做的总是锦上添花的事,不是为富人工作,就是为成功人士工作的认识。
而所有建筑师都是这样在全世界发达地区的市中心修筑摩天高楼,在风景秀丽的山水间打造颐养天年的人居,用异形建筑刷新一个又一个建筑大奖的吗?建筑师都是光线亮丽的吗?
你知道吗?在其他人拿着几个亿的大项目,修建震惊世界的地标的时候,有这样一个建筑师,他专往最穷困最苦难的地方跑,自己掏腰包给难民盖房子。
这个人就是坂茂(Shigeru Ban、ばん しげる)。
安藤忠雄有混凝土,隈研吾有自然木,而坂茂的杀手锏,却是怎么也想不到的——纸。
没错,就是纸。平时写字用的纸,还能盖成建筑?盖出的建筑又是什么样子的呢?真的牢固吗?遇到水和火了怎么办?
而坂茂用实践30年的经验告诉你,纸房子不仅防水防火,甚至比钢筋水泥的房子还要牢固。
坂茂1957年8月5日出生于东京,坂茂的儿时家里住的是木屋,常常雇请木匠们前来修缮。坂茂对传统木匠活儿很着迷,喜欢自己挑选木块搭建小玩意儿。那时的坂茂希望成为一名木匠。
小学和初中阶段,坂茂在艺术和工艺方面表现不俗。他为完成九年级暑假作业,而设计了一座房子被评为最优并在学校展览。此后,他决心成为一名建筑师。从12年级开始,坂茂参加了大学预备学校的夜间课程。他第一次学会了使用纸张、木材和竹子搭建结构模型,他的特殊能力很快就证明,他在这个领域是无与伦比的。
他的夜校老师是智治真壁,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建筑系。有一天,坂茂在真壁家里读到一篇有关约翰·海杜克的文章,海杜克被称为“纸建筑师”,时任纽约库珀联盟建筑学院院长。对坂茂而言,自己接触的这些尚未建成的楼宇模型和计划都是革命性,于是他决定去美国库珀联盟学习建筑。
他第一次用纸创作经是在1984年
在芬兰国宝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的日本特展上
27岁的坂茂用纸管搭建了整个展览场所
▼
坂茂见识到了纸的厉害——看似弱不经风却能支撑起成百上千斤的重量。他的心中不平静了,纸建筑远远不止这么简单。
从那以后,他一直尝试新型的建筑材料和建造形式。
对坂茂来说,一个好的建筑师必须解决建筑实用性和可行性的问题,即便建筑的美观性能为其添砖加瓦。令人惊叹的是,从表面上看,坂茂使用的材料属性大多不持久,但他的建筑却证明其长久的耐用性。
PART B
汶川地震他来了,台湾地震他来了
哪儿发生灾难,他就去哪儿
坂茂有个独一无二的称号——灾难建筑师。哪儿发生灾难,他就去哪儿。
谁能想到,这个外表冷峻、目光充满批判气息的日本建筑师坂茂,却是一位实践人道关怀的建筑家。
过去几年全球天灾不断,坂茂多次在遭受灾难袭扰的国度为居民设置适合的灾后建筑,曾参与了坂神、土耳其、印度大地震,以及南亚海啸受灾渔村重建等等灾区支援工作。
1994年,非洲的卢旺达发生内战
200万难民流离失所
联合国也施以援助,但成效并不大
▼
坂茂觉得纸建筑能帮上忙
于是他带着学生们自费飞到了非洲
可是谁也没见过用纸做的房子
联合国官员也不敢相信
坂茂用实际效果说话,他搭了50个纸帐篷
测试耐用性、抗湿和防白蚁能力……
▼
联合国官员终于被测试结果说服了
很快,整个卢旺达搭满了坂茂的纸帐篷
▼
紧接着,灾难降临在了坂茂的祖国
1995年,日本神户发生了7.3级大地震
天灾降临,7000多人失去了生命
▼
无家可归的难民成群结队
只能聚集在已经损毁的教堂旁祈求度日
▼
本国遭难,坂茂自然不会坐视不管
灾区一片狼藉,坂茂却已经带着学生赶去了
▼
啤酒箱里填进沙袋做地板
纸管排一排就是墙壁
顶上绑一块防雨布作屋顶
几个小时,避难所就有了
▼
坂茂的速成纸房子不仅解决了灾民们的生存问题
也让他们免于灾后露宿街头的难堪
纸房子让灾民们迅速地回归了正常生活状态
最基本的衣食住行解决了
自行车也可以满足正常出行的需要了
▼
地震之后的重建工程量巨大
对当时的灾民来说,时间也遥遥无期
人们的物质家园建好之后
坂茂又带着自己的学生,只花5个星期
用58根纸管做主结构建出了一座教堂
▼
人们迫切需要的精神家园建成后
人们在这里祷告、举行婚礼
无论是泪水还是笑容都有了收容它们的地方
这也许也是坂茂的深意
让建筑成为人们精神的庇护所
▼
本来计划只存在3年的教堂
却在当地守护了人们10年
2008年又被完整地移筑到台湾
传递给台湾的震后灾民力量
▼
1999年台湾发生921大地震
2005年台湾代表团前往参观时
坂茂捐出这座教堂作为台湾大地震的纪念碑
原本只是临时性建筑的纸教堂
现在稳稳地安身在台湾南投
每年为台湾灾区创造2000万元人民币的旅游收入
▼
2001年,印度地震
坂茂也赶赴前线
这次的纸房子既通风又防蚊子
还加上了印度的民族特色
▼
坂茂就是这样
就算是在困苦的灾难之中
也要制造出一丝温暖
▼
2004年,斯里兰卡地震
海啸卷走大半个村庄
坂茂就为灾民重建出整个村庄
坂茂建了67幢房屋
一座清真寺,甚至还种了一片树林
▼
灾难可以毁灭村庄
但毁灭不了生存的信念
灾区又怎样,温馨的一举一动
也透露着这里有生活
▼
2008年汶川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学校纷纷倒塌,数座城市瞬间化作废墟
无数人无家可归,举国悲恸
▼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灾区经历过紧张救援之后,最让人揪心的,就是灾后重建以及孩子们继续上学的问题了。
救灾迫在眉睫,资源短缺,临时居住的地方搭建起来都很耗费时间,更别说临时的学校了。看着他们在这样恶劣的环境和条件下学习,真是让人无比心酸和着急……
震后一周,在灾区还是一片混乱的时候,坂茂就不远万里赶到了汶川。一个月,建造了500平方米左右一共9间的“纸”教室,灾区的第一个希望小学。
2009年的意大利拉奎拉地震、2010年的海地大地震、2011年的东日本大地震、2011年的日本宫城县海啸、2012年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地震……坂茂从未停下他的脚步。
2009年,意大利拉奎拉地震
坂茂建了一座临时音乐厅
▼
它不仅提醒人们拉奎拉拥有丰富的音乐遗产
也成了灾区居民重拾希望的一个符号
建筑和音乐一样,都是治愈的良药
▼
2010年,海地发生7.0级大地震
坂茂从多明尼加首都圣多明哥驱车六小时到达受灾地点
在那里,他用当地材料搭建了50个临时避难所
▼
2011年日本海啸发生后
许多人被疏散到当地的社区中心
大家聚在一起时,场面往往混乱不堪
坂茂轻松解决了这个问题
他用纸板和窗帘做成了隔板
最低限度地给予每个人一点私人空间
▼
让女人们可以换衣服、给婴儿哺乳等等
增加了私人空间隐私的保护
便利了灾民的生活
▼
2012年,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地震
城市的标志性宗教建筑
132年历史的哥特式教堂损毁
坂茂筹款重建起24米高的教堂
这是坂茂造过的最大的纸建筑
▼
PART C
感动全世界
建筑师的最高褒奖他当之无愧!
当2014年建筑界“奥斯卡”——普利兹克奖公布的时候,不少人都大吃一惊。
然而真正熟悉他、了解他的人,从不会觉得惊讶。
有人问他:造纸房子时候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他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是资金。
一开始,他想尽方法削减预算。苦苦撑了几年,实在没办法,就开始自己承担所有花销。他接商业项目赚来的钱,不少都拿去给灾民建房了。
从业三十几年,仅他的工作室官网上展示的,就有150多个设计项目。这样的工作量,他真称得上是个工作狂。他的大型商业建筑同样让人惊讶。
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的新馆出自他手
▼
不费一钉一铆所打造的
瑞士Tamedia新总部大楼
▼
PART D
源自中国的榫卯技术
被他研究透彻,用到了极致!
他的很多木建筑都是使用了
中国传统的榫卯技术完成的
▼
还有与2015年普立兹克得主弗雷‧奥托(弗雷奥托)
一同用纸管完成的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日本馆等
▼
阿斯彭美术博物馆
▼
这些作品与其说是坂茂的设计独到显眼,倒不如说,他一再挑战材质及技术,不但有着对传统工艺上的推崇和器重,也令人见识到建筑与环保相互结合的无限可能。
所以,你看,他并不是不能造华丽的高楼。
“我曾经对我的职业感到失望”,坂茂在五月举办的TEDxTokyo中讲道。他认为建筑行业已经偏离正道。“我们为权贵服务,为政府和开发商工作。这些人手握着钱和权,但钱权是无形的,因此他雇我们来建造宏伟的建筑,来彰显他们的钱和权。”坂茂则不同,他致力于建造真正有用的建筑——无论这些建筑能不能永久存在。
普利兹克奖的颁奖词里有这样一句话:
“二十年来,他不断创新,用创造性和高品质设计来应对破坏性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极端状况。每当灾难发生时,他常常自始至终地坚守在那里。”
坂茂只是更想去帮助真正困难的人,用建筑去对抗灾难,用建筑给人们带去物质家园,带去精神家园,给无家可归的人带去家的温暖,带去生活的气息。于他而言,这才是建筑的意义,这才是他打小就想成为建筑师的意义。
到现在,还是有人会质疑纸房子,坂茂总会幽默地说:“这个房子有个好处,如果卫生纸用完了,还可以从墙上撕点下来。”可爱的一个人~
TEDxTokyo | 坂茂:纸制的应急避难所
(视频时长11分钟)
-END-
越努力,越幸运。
这里是庞门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