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姚尧
坐观天下而拥抱时代,背靠历史以眺望未来。洞察本质,预测趋势。研究战略,把握机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姚尧

《姚尧有话说》 第7集

姚尧  · 公众号  ·  · 2020-11-26 16:41

正文

积著之理



我们继续讲《史记·货殖列传》里计然子的话:


积著之理,务完物,无息币。

积,就是累积,囤积;著,通这个贝字旁的 “贮”,就是储藏的意思。务,就是务必,一定要。 完物,就是完好无损的物品;息币,息是停息,币是货币,息币就是资金停滞在那不动。


在上几集,我们讲到天道循环和经济周期,那为了应对这种周期循环,就要 “旱则资舟,水则资车”,在物价便宜的时候买进。买进的目的是什么呢?是为了能够在高价的时候卖出,这就存在一个持有的问题,也就是计然子说的“ 积著之理 ”。

计然子提到两点:第一点,是务完物,就是说你持有的这个东西得是个完好无损的东西。你不要搞个质量有问题的东西,或者有瑕疵的东西在那囤积,再就是你囤积的时候要确保不能发生毁损。这样,你抛售的时候才卖的上好价钱。

第二点,是无息币,就是说你不能为了持有这个东西,造成流动资金的积压停滞,这其实就是现金流的概念。如果你读不懂古书,你就会觉得西方现代的财务金融好先进、好科学。如果你能读懂古书,你就会发现这套东西,在中国的先秦时代就已经阐述得非常透彻了。


我们继续往下看:


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

这里的 “食”,通腐蚀的“蚀”。 以物相贸,就是用货物去做贸易,容易腐败变质的货物,就不要留在手上太长时间,不敢囤积以谋求高价出售。


《姚尧有话说》第四集 ,我们讲到胡雪岩。其实,令胡雪岩败落的导火索,就是他在不该长期囤积的货物上囤积了太长时间。当时,胡雪岩想要跟洋人打一场关于生丝的商战,在低位用两千万两白银囤积了大量的生丝。

最初,生丝价格也果然如预期中的持续上涨,洋人也低声下气地希望高价向胡雪岩购买。可是胡雪岩不卖,他希望涨到更高的价格。洋人的价钱已经出到了三千万两,可是胡雪岩想以三千二百万两卖出。


柳成祥:上茶,上茶。

胡雪岩:二位先生有何贵干,就说吧。

洋人1:胡先生,我们要用三千万两银子,买下你全部的生丝。

胡雪岩:没有三千二百万两银子,我不干。

洋人2:伦敦市场也没有这么高的价钱呢?

胡雪岩:那你们何必不到伦敦去买啊!?

洋人1:胡先生,你这是……

洋人1:你这是什么意思啊?

洋人1:胡先生,你太不够朋友了。

胡雪岩:柳襄理。

成祥 :东家。

胡雪岩:既然不自量,言青山上山吧。

洋人1:什么意思啊?

成祥 :我们东家的意思,是让二位请出。

胡雪岩:你们洋人的话叫作:please leave.对吗?

胡雪岩:哈哈哈…………

洋人1:真是太狂妄了。

洋人被逼得没办法,所以一方面勾结李鸿章,在金融上给胡雪岩使绊子,使得胡雪岩的阜康钱庄资金链断裂,无法支持他跟洋人耗下去。另一方面,洋人联合抵制胡雪岩的生丝,都不来跟胡雪岩采购,而生丝这个东西又不能长期存放,时间长了就要变质了:


谭则云:这是怎么了?

梦瑾:哎呀,这茧子全热了。

成祥 :什么?

谭则云 :我看看。

成祥 :我看看。

成祥 :啊,这都烫手了这……

:全都发黄了。

成祥 :是啊。五太太这可怎么办呢?

:得禀告老爷,得赶快出手啊!

成祥 :对对对。


正好这时候欧洲的生丝大丰收,导致生丝价格大跌,胡雪岩最后只能以超低的价格抛售。生丝上出现巨亏后,自然会影响到为其提供金融支持的阜康钱庄。舆论谣传,胡雪岩的阜康钱庄将要破产,于是大量储户前来挤兑,最终就真的导致阜康钱庄破产了。

当然,你可以说,胡雪岩的败落跟李鸿章是有直接关系的,如果不是李鸿章坑胡雪岩,甚至李鸿章主动帮忙胡雪岩,那胡雪岩不但不会输,反而会赚更多。所以,胡雪岩是个有一定官僚色彩的民族资本主义,其最终是在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联合绞杀下破产的。

但是,就这件事情而言,还是胡雪岩持有的生丝时间太长了,总希望能卖个更高的价钱,而生丝原本就是个容易腐败变质的货品,它是不能够长期持有的。如果当初胡雪岩以三千万两白银卖掉,那帝国主义不会这样不顾一切地打击胡雪岩,而李鸿章就算想坑胡雪岩,也没有着力点。


好,我们继续往下看:


论其有馀不足,则知贵贱。

就是说,评估货品是过剩还是短缺,就可以推知其价格高低。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