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樊登读书
和你一起读书成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经济观察报  ·  腾讯等来了“破壁人” ·  18 小时前  
第一财经  ·  上海迪士尼,开班了! ·  2 天前  
超级数学建模  ·  限时领 | 国家地理Look ... ·  5 天前  
国资报告  ·  透视美国科技创新背后的“举国体制”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樊登读书

复杂世界里,保持清醒的四个建议

樊登读书  · 公众号  ·  · 2024-08-24 17:58

正文

作者 | 帆书 · 暖小桔



✎ 解读预告


遇见 · 在书中遇见未知的自己。

各位书友晚上好,欢迎来到由帆书出品的读好书栏目 《遇见》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著名作家刘墉的畅销之作 《我不是教你诈》

它不仅仅是一本书籍,更像是一个指导我们如何在复杂社会中为人处世、洞察世事的明灯


作家刘墉喜欢在文章中针砭时弊,说透人性。

因文风过于犀利,他担心吓到在校学生,便去询问一些学生读者的感受。

结果有位读者说,自己曾处人生低谷,差点儿想不开,读完刘墉的文章才释然, 是自己运气差,而是世事本就难料,人性不可深究。

刘墉意识到,若能写出一本处世锦囊,帮读者看清“诈”的真实面目,或许会更加懂得如何远离陷阱,在复杂世界保持清醒。

于是,他将多年来的亲身感悟,浓缩成 《我不是教你诈》一书 ,为读者呈现多维的处世智慧,让人生从“应对”变为“赢得”。


不合理的利益,别伸手

《我不是教你诈》中有这么一个故事:

一位“富裕”太太经常向人借钱,但借完没多久,很快就来还款,还带利息。

借出去一千,过了一夜,就成了一千五。

看着富太太的“豪迈”做派,大家喜笑颜开,越借越多。

但令人吃惊的是——从没有人研究过她的底细!

某天,富太太说要开酒店,找到大家投资,大家自然争先恐后地给钱报名。

收集来巨额钱财后,富太太竟一夜消失,电话打不通,住址找不到,更别说要开的豪华酒店了,连个影子都没有。

只剩下一群人呆愣原地,不知所措。


《菜根谭》有云:“非分之福,无故之获,非造物之钓饵,即人世之机阱。”

世间的暗亏,大多与“贪便宜”有关。

《华阳国志·蜀志》 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秦惠王想攻下蜀国,苦于道路曲折。他深知蜀王贪婪,便心生一计,命人制造5头石牛,并在石牛的屁股后面放了好多金银绸缎,放消息说这石牛能“屙”黄金。

随后,他说想把石牛送给蜀王,但蜀道难行,运不过去。蜀王大为心动,立即下令修路。

没想到,刚一完工,秦军迅速进军,不久便攻陷蜀国。因贪一时小利,最终导致国家覆灭,其代价可谓沉重。

回想过往,多少人因贪一时便宜,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小则失财,大则坠入深渊,万劫不复。

而真正聪明的人,从不拾捡天上掉落的馅饼,因为他们深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或许有人靠投机取巧,走了大运,但那都是暂时的,因为投机所获的小利,终有一天会需大代价偿还。



事成之前,不告人

《我不是教你诈》里,有个“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小葛,有天被总经理偷偷告知,十楼在装修,公司要在那儿成立新部门,打算派小葛当负责人,但还没有公布,让小葛先保密。

小葛前脚点头答应,后脚便开始收拾起桌子,把“配不上”自己新职务的东西全扔了。

下班后,还溜上十楼,跟检查装修的总务室主任撞个满怀。

第二天,小葛又神秘兮兮问总经理的女秘书有没有泄露秘密,还邀她一起上十楼,这次,又撞见视察的董事长。

几天后,人事正式公布新部门的任命通知,但负责人却不是小葛。

其实,小葛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但行动早已暴露一切。

可见,不轻易向外人透露未成之事有多重要。如果让人提前得知,从中作梗,惹出一堆麻烦,再想按原先的计划走,就没那么容易了。


看过一个真实案例:

一位姓王的女生想买房,经常半年多的比对,终于找到一款价格适宜、周边配套齐全的理想房源。

在签约前,她随口和公司同事提了一嘴。

结果有位同事听后,拼命在她面前说这小区出了名的治安差,房子朝向还不好,会影响人的气运。

本来还有点犹豫的王女士,立马打消买这套房的念头,准备再多看看。

没想到,同事隔天就找上中介,抢在前面签了约。结果这套成交价四十多万的房子,第二年涨了一倍,并且还在上涨。

当王女士得知真相时,早已错失良机,于事无补。

《韩非子·说难》里说:“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两千多年前,古人就洞察到保密的玄机。心中有了好打算,在没有成功前,尽量不要广而告之,否则很可能会无疾而终。

因为你永远无法想象,人性背后的贪婪与妒忌有多可怕。



看破不说破,装点傻

刘墉说,一个成熟的人,知道何时该保持沉默,适当装傻,不戳穿别人。

并讲了这样一个真实故事:

某编辑向一位教授约稿,但却没有如期收到稿件,便决定亲自前去催稿。

当时教授正要参加一场座谈会,编辑堵住教授要稿子。教授连声抱歉,说已经写好但忘带了,第二天让女儿亲自送过去。

结果会议结束,编辑依旧等候在原地,热 情地说可以捎他回家。

车上,教授说把他放在巷口就行,编辑表示正好顺路,坚持将教授送到了家门口。

无奈,教授只能尴尬坦白,其实稿子还没写完。

初读故事时,只觉得好笑。但仔细回味却发现,里面的编辑其实像极了些刚入社会的职场人——轴、爱较劲,喜欢展示自己的“小聪明”。

然而等到岁月沉淀,方才懂得,适时沉默才是真正的智慧。


朋友阿慌讲过一件郁事。

刚上班时,她手头不宽裕,只能网购些便宜包包背着上下班。

有个同事留意到她的背包和某大牌撞款式后,在办公室大声说道:“你这包是高仿的吧?正品可不长这样。”接着,就和大家讨论起正品和仿品的区别。

虽然是件小事,但办公室的议论让朋友窘迫很久。后来,便她再没和那位同事有过往来。

《弟子规》有云:“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有多少次,我们因戳穿别人而得罪人。

有些事,看懂就行;有些人,看透就好。

真正的清醒,不是去揭穿别人的遮掩,而是懂得适当装傻。人生在世,最难得的不是诸事洞明,而是难得糊涂。


八字没一撇,不承诺

承诺又反悔,会怎样?我们来听听书里的这个故事:

老王刚到一栋住宅楼做管理员,工资不高,但热情认真。

有天,他碰到五楼的吴太太。吴太太说,五楼遮挡视野,想住高一点,如果十二层以上有人要卖房,她和丈夫都同意换房。

还说,如果老王帮联系成功,省下中介钱,就给他封个大红包。

老王赶忙行动起来,打听到十三楼想卖,结果吴先生说还是矮。

老王又了解到十四楼嫌楼下装修吵,他便发动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十四楼做下决定:卖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