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超人的电话亭
只分享有价值的设计经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ZaomeDesign  ·  新作 | ... ·  16 小时前  
3系飞行员  ·  A320的偏航操纵 ·  16 小时前  
庞门正道  ·  换种方法,就把一块布卖上几百美元~ ·  3 天前  
Duncan艺术菌  ·  Norm ... ·  昨天  
字体设计  ·  本周三款免费字体来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超人的电话亭

如何提供更好的深色模式设计体验?

超人的电话亭  · 公众号  · 设计  · 2024-12-10 22:34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深色模式在UI设计中的配色原则和应用方法。首先解释了深色风格与深色模式的区别,然后介绍了深色模式下配色的关键点,包括基础系统色彩、中性色应用、阴影和模糊的处理等。接着通过案例演示了深色模式的配色流程,包括中性色选择、彩色色相调整、装饰和内容色的优化等步骤。最后提到了一些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技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深色风格和深色模式的区别

深色风格是以深色背景为基调的设计风格,而深色模式则是与浅色模式配对的反色模式,用于支持系统的主题切换。

关键观点2: 深色模式下的配色原则

主要色彩在深色模式下需要微调,色相、明度、饱和度会轻微调节;中性色和浅色模式对调,深色模式下的中性色数量要精简;深色模式下移除阴影的使用,定义新的遮罩元素色值和透明度。

关键观点3: 深色模式的配色流程

首先选择中性色,为整个深色模式的色彩氛围奠基;然后调整彩色色相,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颜色的明度和饱和度;最后优化装饰和内容色,对于一些会和深色产生冲突的内容用图需要进行替换。

关键观点4: 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在适配深色模式时,需要注意装饰性字体标题、装饰性元素和彩色投影的切图处理;另外,内容图在深色模式下产生的观感也不同,需要替换更合适的图片。一些大型应用因为维护成本较高,可能选择不全面适配深色模式。


正文

前面完成了 UI 基础配色方式的说明,而案例是在以白色、浅色背景为主的配色方法。
第一篇:配色基础 | 用最直白易懂的方式讲配色
第二篇:配色逻辑 | UI设计中的配色思路
第三篇:配色应用 | 用实际案例演示配色使用思路
而这篇就要围绕深色背景的配色展开,帮助大家补充另一个重要的 UI 配色原则。


深色模式和深色风格

在了解深色背景配色之前,设计师首先要了解深色模式和深色风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首先解释深色风格,就是以深色背景为基调的设计风格,在网上的设计案例中并不少见。
而深色模式, 则是用来和浅色模式配对的反色模式 。首先主流的手机、平板、电脑系统中都有浅色、深色模式的选择, 用于切换系统 UI 是以浅色为主还是深色为主。
应用如果要跟随系统切换主题,就需要预设浅色和深色两种模式,也就是说深色模式是用于支持系统主题切换而做的,是搭配浅色模式提供的一种色彩变体版本。
深色风格和深色模式不同,主要原因就是如果产品一开始以深色风格进行设计,就是它的默认风格,意味着设计师要在系统处于默认浅色模式下它也是深色的。

这种风格的设计往往就不会去适配系统主题的切换,因为它已经是深色了,那么当系统主题改成深色模式就没有必要再提供一套设计。
另一个次要的原因,就是深色模式作为浅色模式的补充,它的选色逻辑是不同的,是基于原有配色上做出变体完成的,而不是单独选配。
除了模式和风格差异外,还有个需要理解的概念即 —— 深夜模式。今天很多人会把深夜模式和深色模式等同起来,但两者并不是一种东西。
深色模式的出发点是提供两种系统级的色彩方案,给用户提供更多的个性化设置选项(比如我就喜欢用深色模式)。 深色模式在夜间有更好的使用体验只是附带加成,但不表带深色模式在白天就不能正常用了
而夜间模式的出发点,则是在夜间低光源环境中,尽可能减少屏幕自发光的强度,减少用户用眼的疲劳。
夜间模式的配色逻辑和深色模式不同,但因为现在深色模式的普及且附带了夜间的特性,所以多数应用都放弃了夜间模式功能。
所以最后总结一遍,在我们进入配色阶段,首先要确定配色风格,是使用浅色还是深色风格,它们都要独立完成色彩的选择。
如果一开始先做了浅色风格,但还要添加深色模式,那就要在浅色模式的配色基础上进行深色的选色,确定一套匹配的深色模式配色标准。


深色模式的配色逻辑

苹果在 iOS13 中更新了深色模式,也提供了一套深色模式的适配规范,我们今天制定深色模式的配色方法主要参照这套规范开展。所以要掌握深色模式的配色逻辑,首先要了解官方的定义规范。
官方规范中深色模式下的颜色定义包含以下几个模块:
  1. 基础系统色彩
  2. 中性色应用
  3. 阴影和模糊

Part.1 基础系统色彩

iOS 默认应用了一套系统色彩,在深色模式中,虽然还是使用这些色相但轻微调整了明度和饱和度。因为相同颜色在浅色和深色背景中给人带来的感受是不同的,所以要获得一致的色彩体验,就要在深色模式下做出调整。
可以用选色面板来查看它们的调节差异。

Part.2 中性色应用
深色模式的中性色和浅色模式完全不同,浅色背景下的中性色越突出颜色越深,深色背景下的中性色越突出则颜色越亮。
在 iOS 的中性色定义中是围绕场景制定的,包括背景、列表、文字、填充和描边等。
首先解释背景中性色,iOS 默认使用三个中性背景色,用于区分不同模块之间的堆叠。要重点注意的是,再浅色模式下模块堆叠是“白-灰-白”,而在深色模式下堆叠是 “深灰-中灰-浅灰”。
然后是列表用色,iOS 也定义了三个颜色,用于区分背景、列表背景、分割线的用色。
之后的文字用色上 iOS 采用了4个等级,除了纯黑和纯白外,其它灰色都使用带有色相和透明度的灰色。
最后 iOS 还提供了四个等级的中性色用于其它内容的填充和描边。
Part.3 阴影和模糊
最后就是图层效果的应用上,主要包含阴影和毛玻璃两个效果。
首先说阴影,它的成像原理是在投射平面上形成更深的轮廓,但本来背景就是深色的时候还怎么加深?所以深色模式下统一移除阴影。
而很多新手的深色模式是用更亮的颜色做阴影,那不叫阴影,叫外发光。
然后就是毛玻璃效果,iOS 中的毛玻璃包含六种不同的模糊等级,使用了不同的透明度来表现。
以上就是 iOS 官方规范中深色模式应用的内容,在我们自己的项目中,不可能完全照搬这套标准和数值,所以要总结出对应的规律:
  1. 主要色彩在深色模式下要微调,色相、明度、饱和度会轻微调节
  2. 中性色和浅色模式对调,但在深色模式下的中性色数量要精简
  3. 在深色模式下移除阴影的使用,定义新的遮罩元素色值和透明度



深色模式的应用案例

上一次分享我们完成了浅色模式的设计,并创建了对应的色彩规范,我们依旧要使用它来完成深色模式的配色演示。
配色的顺序和之前稍有改动:
  1. 中性色选择
  2. 彩色色相调整
  3. 装饰、内容色优化

Step1:中性色选择

配色的第一步依旧是选择中性色,为整个深色模式的色彩氛围奠基。中性色配色的逻辑就是从深到浅,从下到上(层级)选择,可以使用原设计稿替换色彩来进行测试。
深色模式对中性色的感知没有浅色那么敏感,所以在配色过程中,减少了一级中性色。
要注意的是,在实际项目的规范中,色彩是作为一个特定角色(命名、等级)记录的,虽然你可能要合并、削减一些颜色,但依旧要根据浅色模式包含的角色给出对应的深色模式色值。这也是 Figma 的变量工具应用要点原则之一,不能因为你删减了颜色而让一些色彩的角色为空。

Step2:彩色色相选择

彩色之所以要调节,是因为人对颜色的观感会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浅色模式对一个颜色的感受和深色模式下是不同的。所以当换几个呢变成深色,这些固定用色也要做出调整匹配环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