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民日报
参与、沟通、记录时代。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方日报  ·  打破中国影史票房纪录,《哪吒2》凭什么? ·  15 小时前  
半岛晨报  ·  大S骨灰已运抵台湾!生前遗言曝光 ·  昨天  
人民日报  ·  【夜读】明天开工!是时候刷新自己了 ·  2 天前  
新华社  ·  ​限时观测,就在明天!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人民日报

恭喜,长跑8年终于结婚了!婚宴上,新郎基本不喝,原来心里有事…

人民日报  · 公众号  · 社会  · 2024-12-26 10:41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讲述了一位95后新郎官宋铭在爱情长跑多年后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为患者送去生命的希望。文章主要描述了他在接到红十字会电话后的行动历程以及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决心和毅力。宋铭为了救人决定暂停婚礼筹备工作并安排体检,经过长时间的等待,终于完成捐献任务。身为医务工作者的他深知治疗疾病的重要性,并表示这是他最想告诉父亲的事情。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爱情长跑终成眷属,新郎官宋铭决定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和等待,宋铭最终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悬浊液,为患者送去生命的希望。

关键观点2: 宋铭在接到红十字会的电话后毫不犹豫地答应捐献造血干细胞。

他深知自己的行动可能会挽救一条生命甚至一个家庭,因此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捐献请求。

关键观点3: 宋铭是献血“狠人”,多次参与无偿献血并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

他已经参加过多次无偿献血,累计捐献血液超过一万毫升。作为医务工作者,他深知治疗疾病的艰难和重要。

关键观点4: 宋铭的捐献行为受到家人和爱心人士的支持和赞扬。

他的姐姐和爱心人士都对他表示支持和感动,认为他的奉献精神值得骄傲和钦佩。


正文

爱情长跑8年,终成眷属

还来不及从甜蜜中回过神

“95后”新郎官宋铭却住进了医院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原来

是因为要救人!


12月23日中午,经4个多小时采集

宋铭顺利捐献了246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浊液

为远方的血液病患者送去生命“火种”

那位婚礼上“基本不喝”的新郎官

这次终于“坦白了”......


婚礼上“基本不喝”,有心事?

因为要救人


最近,95后小伙宋铭为“爱”奔走,有点忙。入院体检、举行婚礼、住院注射动员剂、采集造血干细胞......


一切还从三个月前的一通电话说起。


今年9月,在工作岗位上忙碌的宋铭接到了杭州市拱墅区红十字会的电话,他的造血干细胞入库血样信息与一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


他深知自己的行动可能会挽救一条生命,甚至一个家庭。宋铭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那段时间,除了工作,还要筹备婚礼,累得感冒了。”宋铭说,“但当时第一想法是,远方还有个人急需我救命,我得马上振作起来,让身体恢复到最佳状态。”



在这期间,未婚妻小严承担了大部分婚礼筹备工作,让宋铭得以安心调理身体。


“我和我爱人经历了八年的爱情长跑,对彼此有了足够的认知和理解,一旦有一方需要投身其他事情,另一方都会主动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 我去救人,她扶持我,这就是婚姻吧。


11月中旬,宋铭在医院进行体检复查后,马不停蹄回老家举行了婚礼。


“那天我基本不怎么喝,好多朋友不解......其实我是藏了事儿,接下来揭晓答案了。” 宋铭笑称。


宋铭很快接到了体检合格的通知,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采集时间定在12月,宋铭工作的医院也第一时间批准15天带薪假,同事们主动分担了他的工作,让他好好休息。


是个“狠人”!

10年献血29次,共1万多毫升


看起来憨憨的宋铭,其实是个“狠人”。


早在2014年,宋铭从老家浙江德清到杭州上大学,在学长的带领下成为一名献血志愿者。 截至目前,他已经参加过29次无偿献血,累计捐献血液10400毫升。


10年,29次,1万多毫升。你惊讶于这几个数字,他却笑着说, “做一件事情习惯了之后,就变成你生活的一部分了。”



2017年,宋铭进入杭州一家医院工作,负责病案管理。


工作不久,宋铭在单位参加无偿献血时,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非血缘关系之间的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率仅十万分之一,每一例成功配型都被视为“生命奇迹”。献血“狠人”宋铭正是这样开始了新的“赛道”。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宋铭每天接触到大量的病例,其中不乏重症血液病患者。同时,作为一个曾经的患者家属,他深知治疗的艰难。 “我父亲是2016年因病去世的,那时候我还在上学,我其实有很多很多遗憾……”他哽咽停顿了片刻,“所以我也更能明白,救死扶伤的意义有多重。”


造血干细胞捐献,在捐献者进入采集阶段时,意味着受捐者也同时进入无菌仓预处理,一旦捐献者悔捐,受捐者便命悬一线。接到红会的第二次确认电话后,宋铭请红会工作人员告知患者务必放宽心。


在家人们喜忧参半的情绪中,这件“新婚礼物”般的大事,终于近了。



他最想告诉父亲:

我已成家了,也能自己救人了


12月23日,宋铭早早地醒来,等待这场“大考”正式开始。阳光不错。


定点采集医院住院部,宋铭所在的这一层,病房里住着不同类型的血液病患者。有的也许快要渡过难关,有的仍在日复一日中等待配型成功。这场“战役”耗时多久、胜率几何,没人可以预知。身为医务工作者的宋铭当然更懂这一点。



新婚妻子小严请假赶到医院,宋铭的姐姐也全程陪在弟弟身边。采集室内,围满了前来看望和慰问的亲友和爱心人士,为小宋加油。


小宋姐姐说,刚得知弟弟要捐献,她很担心,但现在看来外周血循环分离的采集方式,很安全。“我跟妈妈很欣慰,也很感动,弟弟可以有这样奉献的精神。我相信爸爸也会为这样的儿子感到骄傲的……”


这件最珍贵的新婚礼物,宋铭第一时间想分享的人正是父亲。 “我想告诉他,这个儿子一直在坚持做好事。这八年发生了很多变化,我献了很多血,我已经工作了,我也成家了。现在我终于可以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有机会自己去救人......”


小宋平静地说着这些,另一侧连接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导管的手臂,微微颤动着。


捐献结束后,他在朋友圈写下这段话:“2024年最后两个月干了太多大事,结了婚、买了车、捐了造血干细胞,希望未来一切都好,也祝愿陌生的你早日康复,共享这美好盛世。”


婚礼上“基本不喝”的疑惑终于解开,底下满满一片赞。



致敬! 祝福!



来源:杭州发布(ID:hzfbwx)综合杭州日报、市卫生健康委、拱墅发布、拱墅红会,文字:余紫琦、钟玮,视频:俞磊

本期编辑:石磊、赵雅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