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
点击上方
"
证券市场周刊
"
↑
免费订阅本刊
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
2024
年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上市公司分红创新高,投资者获得感明显增强,人民币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
2024
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正如
2024
年
12
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总结的,
2024
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即将顺利完成。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改革开放持续深化,重点领域风险化解有序有效,民生保障扎实有力,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一年来的发展历程很不平凡,成绩令人鼓舞,特别是
9
月
26
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果断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使社会信心有效提振,经济明显回升。”
2024
年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消费稳步复苏,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出口保持较好增长,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尤其是
9
月份以来一系列增量政策逐渐落地见效后,经济出现明显回升。“两重”“两新”政策对稳投资、促消费起到了关键作用,未来将进一步加力扩围。
2024
年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是卓有成效的,突出表现为“四个加快”:创新能力加快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升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未来产业加快布局。
在政策呵护和中国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的推动下,
2024
年
A
股扭转了此前连续两年下跌的趋势,
2024
年上证综指上涨
12.7%
。而且上市公司分红创出历史新高,投资者的获得感明显增强。此外,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扎实推进,人民币在跨境交易中被更广泛地使用,人民币国际地位和全球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大宏观调控力度,
2024
年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初步核算,
2024
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
949746
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4.8%
。
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消费稳步复苏。
2024
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0941
元,同比名义增长
5.2%
,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4.9%
。收入分配结构持续改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均快于城镇居民
2.1
个百分点。以旧换新措施加力,带动汽车、家电等相关商品销售向好,推动近几个月消费稳步回升。
2024
年
1-11
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3.5%
,其中
9-11
月月均消费同比增长为
3.7%
,相比
6-8
月明显提升。
投资规模持续扩大。
2024
年
1-11
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
3.3%
,传统增长动能和新兴增长动能接续转换加速演进,制造业升级发展态势明显。
2024
年
1-11
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
9.3%
,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
68.1%
。
出口保持较好增长,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2024
年
1-11
月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
4.9%
。其中,出口增长
6.7%
,进口增长
2.4%
。
2024
年前三季度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
9.4%
,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
55.0%
,比上年同期提高
2.1
个百分点。贸易伙伴进出口持续增长,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
6.3%
,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
47.1%
。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2024
年
1-11
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
5.1%
,比上年同期下降
0.1
个百分点。
2024
年
11
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
5.0%
,与上月持平。由于
2024
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
1179
万人,比
2023
年增加
23
万人,在经济增速总体平稳的情况下,解决了更多的就业,也凸显出经济增长的质量在不断提升。
近期出台的一系列稳定增长、稳定市场、稳定预期的增量政策,正在发挥积极作用,有助于进一步扩大内需。增量政策力度大、针对性强,随着政策效果逐步显现,
2024
年四季度经济有望延续企稳回升态势。市场普遍预计
2024
年四季度经济增速有望达到
5%
以上,
2024
年全年将顺利完成经济预期目标。
所谓“两重”,是指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重”建设,是实施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
2024
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从
2024
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
2024
年先发行
1
万亿元。
所谓“两新”,是指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2024
年
2
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强调,“要鼓励引导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
3
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对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等作出具体安排;
7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统筹安排
3000
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持续推动“两新”政策落地见效。
“两重”“两新”政策实施以来,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对稳投资、促消费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稳投资的角度看,“两重”建设持续推进下,基础设施投资稳定增长。
2024
年
1-11
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
4.2%
,增速比全部投资高
0.9
个百分点。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
40.9%
,航空运输业投资增长
18.2%
,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
15.0%
。“两新”工作扎实开展,需求潜力持续释放,设备购置投资较快增长。
2024
年
1-11
月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
15.8%
,增速比全部投资高
12.5
个百分点;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
65.3%
。
从促消费的角度看,以旧换新政策对近几个月消费的回升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9
月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消费同比增速就升至
20.5%
,
10
月进一步大幅攀升至
39.2%
,
11
月仍维持
22.2%
的较高增长。据中金公司测算,该政策的财政乘数效应较好,估计达到
2.5
左右,也就是说
1500
亿元的以旧换新补贴,可以拉动新增的消费额达
3750
亿元以上。
未来“两重”“两新”政策将进一步加力、扩围。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袁达在
1
月
3
日举行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大幅增加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规模,加力扩围实施“两新”工作。一是扩大范围。将设备更新支持范围扩大至电子信息、安全生产、设施农业等领域。实施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对个人消费者购买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等
3
类数码产品给予补贴。二是提升标准。进一步提高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标准。加大家装消费品换新的支持力度。三是完善机制。进一步简化设备更新审批流程,提高经营主体设备更新的便利度。优化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资金分配,向
2024
年工作成效较好的地区倾斜;降低企业垫资和经营压力,简化补贴流程,及时高效兑现补贴资金;规范市场秩序,加强项目资金监管等,持续提高政策效果。
袁达还表示,将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更大力度支持“两重”建设。将从三方面加力推进:一是加大建设力度。继续支持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高等教育提质升级等重点任务。将水利支持范围拓展至全国大中型灌区、大中型引调水工程;将重点都市圈城际铁路建设等项目纳入支持范围;在全国范围全面实施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二是加强软硬结合。坚持项目建设和配套改革相结合,抓紧推进规划政策制定和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投入机制,提高投资综合效益。三是加快工作进度。在
2024
年提前下达
2025
年约
1000
亿元项目清单的基础上,近期将再下达一批项目清单,推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在
1
月
3
日举行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上总结称,
2024
年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是丰富的、生动的,也是卓有成效的,突出表现为“四个加快”:
其一,创新能力加快提升,统筹用好“两重”、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支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建设及老旧设备更新,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创造更好条件,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和技术合同成交额保持快速增长。
其二,传统产业加快升级,深入实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行动计划,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2024
年前
11
个月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
8.5%
,明显快于全部投资增长。
其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深入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东数西算”工程、产业创新工程,
2024
年前
11
个月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9%
,明显快于规上工业增长。
其四,未来产业加快布局,支持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未来能源、量子科技等领域新场景建设,截至
2024
年
11
月底,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参股
501
只子基金,带动募资
2885.4
亿元,支持了
8946
家初创期和早中期企业,这些都是非常明显的进展和成效。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会在
2024
年取得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有更长足的进步。在未来的工作中,赵辰昕指出,要注意把握几个重要方面:第一,更加坚持因地制宜。支持各地立足战略定位、结合禀赋优势,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新路子。比如,在沙漠戈壁荒漠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中,通过发展新型储能、绿电制氢、开发绿氢衍生品等延长产业链条。第二,更加坚持融合发展。支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比如,深入开展“人工智能
+
”行动,支持可再生能源、新型储能技术应用,建设零碳园区、零碳社区、零碳乡村。第三,更加坚持深化改革。深化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形成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比如,优化市场注册、交易机制、计量结算等制度安排,支持各类经营主体参与电力市场,为虚拟电厂、智能微电网等新业态提供发展空间。与此同时,要更加注意防范一哄而上,防范忽视和放弃传统产业,防范盲目发展导致的同质化竞争问题。
在
9
月底一系列增量政策的刺激下,
A
股从底部明显回升,上证综指一度上探到
3674.4
点,
2024
年累计上涨
12.7%
,扭转了此前连续两年下跌的趋势。此外,
2024
年沪深
300
指数上涨了
14.7%
,创业板指数上涨了
13.2%
。
虽然各大指数在
2024
年均录得超
10%
的收益,但各行业板块仍存在不小的分化。其中,银行和非银金融板块领涨,
2024
年分别上涨了
34.4%
和
30.2%
。一方面,国债收益率的不断下行使得高股息股票的吸引力明显提升,而作为高股息代表的银行股自然受到了机构资金的追捧。另一方面,
2024
年四季度股市成交额的大幅放量会增加券商经纪业务等收入,股市的上涨也带来保险投资端收益的大幅增长,这都有利于非银金融业绩的提升。另外,通信和家用电器行业也有不错的表现,
2024
年分别上涨
28.8%
和
25.4%
,“两新”“两重”政策的发力对这两个行业起到了一定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