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凭栏欲言
我在上篇文章中分析了,软着陆的唯一可能就只能是将
风险塞入低风险群体
手中,然后
定向爆破,
否则的话,就是硬着陆。
间接融资为主的信贷模式会将风险集中在一起,定向爆破几乎没有可操作性。
而直接融资则是将风险掰碎,精准的塞给互不相关的个体,如此一来,风险定向爆破的破坏力和传染性就小得多,拆雷难度就会大幅下降。
这是直接融资得到高度重视的背景。
01
风险掰碎精准塞入
直接融资的两大工具就是股市和债市。股市融资和债券融资是在秉承了买卖自愿、风险自担原则下,将风险精准的、直接的塞给个体。
先炒热市场,待大批韭菜入场
(风险塞入)后,再引爆这两个市场,逻辑上这是风险最小的(
对宏观来说风险最小,对个体来说可能是血本无归)拆雷手段。
一直炒一直热,有没有可能?
只有风险塞入,没有定向爆破,雷会自己消失?
既然是买卖自愿,市场炒热时手上也沾了腥,那么承担代价时自然是愿赌服输。
就像P2P暴雷率99.6%,还不都是愿赌服输?
顶多也就是自嘲下认知上存在缺陷。
也算为软着陆做了贡献。
1)
股市的成果,
2019
年,A股市场首次公开发行(IPO)企业201家,上市融资2489.8亿元,家数和融资规模同比分别增长91.4%、80.7%,上市公司实现再融资超过1万亿元。
2)
债市的成果,2020年10月份,
企业债券余额为27.53万亿元,同比增长20.4%;政府债券余额为44.95万亿元,同比增长20.9%;
02
吃大户?
无论是股市还是P2P,或许还有点风险自担,愿赌服输的味道。但信用债似乎是味道差了点!
利率债是以国家信用背书的,几乎不会违约,只存在利率波动风险的债券;与之相对应的则是信用债,信用债的发行主体有信用风险(违约风险),它既有利率波动风险,还有违约风险。
大概没人能想到,双11打折最狠的是信用债。
AAA
级的永煤控股10亿短融意外违约,应付票据高达244亿,点燃了信用债跳水的导火索,11月11日,逾10只信用债出现较大的调整,截至当日收盘“19紫光01”、“18紫光04”均下跌超过34%;CFETS也显示,截至目前,“19永煤CP003”和“20永煤SCP007”的成交净价分别只有6.56元和9.51元。
诡异的是,
永煤不久前刚刚将核心资产划转
,违约前将核心资产划转似乎很难说服别人接受愿赌服输。
这并不是孤例,东北地区,
核心业务转移走立马躺地、值钱的金融牌照转走躺地的、直接用破产裁决来逃债的
……
买债的都是大资金,违约影响面小,效果还好!
这似乎是专门吃大户?
03
定点爆破似为时过早
M2
增速连续超过10%,前三季度GDP增速0.7%,10月CPI已经跌破1%,以M2-GDP-CPI来看,存在大量资金溢出至实体之外,这似乎说明哪怕政策支持实体(得到资金),实体也没有什么特别好投资的地方,重新将资金投入金融空转。
这也说明货币供应(相较于实体需求)是极为充沛的,一般情况下,货币量供应如此充沛会驱动利率下行。然而,中国的无风险利率却还在上行。
这或许意味着,资金供给都已经被旁氏需求和金融空转吸走,
“流动性陷阱”彻底形成。
“流动性陷阱”导致
总量的资金充沛无法改变结构性资金紧张
,有部分区域已经顾不上吃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