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万小刀
写八卦,写江湖,一个看了就停不下来的公众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疆949交通广播  ·  正月为什么不能理发?答案是...... ·  14 小时前  
书单来了  ·  5部值得通宵看完的历史小说,大呼过瘾! ·  3 天前  
十点读书  ·  全世界会玩的人,都来广东过年了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万小刀

曝光一下,老艺术家的“真面目”!

万小刀  · 公众号  ·  · 2024-04-21 12:00

正文

一、
多年以后,朱时茂在张国立和倪萍的怂恿下,吐槽陈佩斯,无情地曝出了他的一大堆“缺点”, 揭开了这位“ 小品教父 真面目 ……
陈佩斯照单全收,因为这些毛病全都跟他爹有关。
1966年,著名演员陈强,一夜之间“臭了”。
因在《白毛女》中饰演的“黄世仁”太像真的,“造反小将”把他打倒,一不顺心就拉出去搞批斗。
12岁的陈佩斯,看见从批斗场上回来的父亲,白汗衫上全是一道道的血迹,他感觉很幻灭,突然对父亲曾获得的荣耀感到厌恶, 名誉在他眼里变得一文不值。
这件事,以及后来的成长经历,无形中对陈佩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969年, 15岁 的陈佩斯响应“上山下乡”号召,还没完成中学课业,就登上了军垦部队的新兵车,远赴沙漠地区建设兵团接受 “贫下中农再教育”
那日子过得……实在太苦了。吃不饱穿不暖,身上补丁摞补丁,要找个卖馒头的店铺得走40里地,在这中间,荒凉一片,要找户人家喝口水都没有……
后来陈佩斯回到城里,看到家里的猫粮都两眼发光,馋得慌……
陈强见儿子连猫的伙食都羡慕,心中着实难过。 一向克己廉洁的陈强,为了儿子,第一次开口去求了个人。
那人是田华,曾在《白毛女》中扮演“喜儿”,和陈强是老相识,比他小10岁,当年陈强没少帮助“小田华”。
此时,田华已是八一电影制片厂学员队的招生负责人,以前陈强都是“小田华”“小田华”地叫,那天他把“小”字去掉,特别郑重其事地求田华把他儿子收了。
原本陈强是不愿意陈佩斯去学表演的,儿子那张与他太相似的脸,让他觉得似乎儿子也只能和他一样演坏人,将来遭遇叵测的命运……
可是只有回城才有饱饭吃,而以他能够得着的资源,进入这个艺术圈,是让儿子回城的唯一通行证。
1973年,在田华阿姨的帮助下, 19岁的陈佩斯终于结束了长达4年的“贫下中农再教育”,回到北京,考取了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
进了八一电影制片厂,陈佩斯再也不用羡慕自己家的猫了。但是很快,他的举止就令食堂的师傅吃了一惊。
二、
那时食堂吃饭凭本,吃几两,用笔画几两。 陈佩斯早晨吃6两,中午吃1斤,晚上还要再吃5个馒头,饭本上一天画的抵别人两个人,食堂的师傅都惊呆了!
饭吃得饱,干劲就足,精神面貌也为之一新。
1979年,25岁的陈佩斯迎来人生中第一个主角,与父亲陈强同台,拍摄喜剧电影《瞧这一家子》。
首度担任主演和与父亲同台的双重压力,让陈佩斯十分紧张,他在自己的宿舍墙壁上,贴了整整一面墙的人物分析。
在现场,陈强怕站在明处陈佩斯心里慌,于是就躲在摄影机后头偷看陈佩斯表演。有时觉得陈佩斯演得实在不开窍,一下子就从摄影机后头蹿出来教育他……
这两人脾气都不小,意见不一致的时候争得面红耳赤,最后还要陈佩斯的母亲大人出面调停。
吵归吵,一部电影拍下来,朝夕相处,陈强与陈佩斯曾经因为聚少离多造成的疏远的父子关系,竟变得融洽起来。
随后几年,陈佩斯拍了一系列 以“二子”为主人公,主要讲述城市底层人民生活困境的影片 ,与父亲陈强一起开创了“市井喜剧”电影,父子档一度名满天下。
但喜与恶是一对好兄弟。连续推出的几部喜剧电影,让陈佩斯家喻户晓,他得到很多人的喜欢,同时也得到很多人的厌恶。
为了区别于同时代的“歌颂型”喜剧,陈佩斯在自己的喜剧电影里加入了很多新时代的特征,比如“高考制度”“个体户”……
但那个年代的中国电影大环境,还是精英文化主导,所以陈佩斯受到社会媒体严厉的批评,说他的喜剧是为了搞笑而搞笑,十分低俗,没有丝毫营养……
陈佩斯一时灰头土脸,茫然无措,就在这时,吹来一阵改革的春风,时运来了!
三、
1982年,28岁的陈佩斯出演《夕照街》时,谢晋导演选中与陈佩斯同岁的朱时茂,扮演电影《牧马人》男主角“许灵均”。
在谢晋的调教下,朱时茂把受尽生活磨难而信念不倒的知识分子演得活灵活现,由此在影坛名声大振。
《牧马人》里,当地牧民感谢“许灵均”,对他说:“老许,你要老婆不要,只要你开金口,我马上给你送来。”果然,牧民就送来一个美丽的老婆。
多年以后,万能的网友们翻出这场戏,感叹天下竟有这种好事,让这句台词再次传遍神州大地。
在那时,老天也给戏外的朱时茂送了一个人,不过送的不是老婆,而是陈佩斯。
1983年,陈佩斯倒是有了老婆,和女护士王燕玲步入婚姻的第二天,老爹陈强对陈佩斯说:
“二子,做人讲道德,不做昧心事。演戏要讲戏德,不压别人的戏,做丈夫要有夫德,家务事你得多揽点。”
同年,拍完《牧马人》后,29岁的朱时茂正式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
刚调去的时候,朱时茂住在厂里的招待所,招待所有一部电话,厂里的人要打电话就得到那儿去。
所以电话机前,总是排着长龙。
陈佩斯在排队的时候闲着无聊,想着去谁那儿先待会儿呢?走着走着,就走到了朱时茂的住所。
一来二去的,两人就熟悉了,熟着熟着就成了好朋友,没事儿的时候,两人琢磨起小品。小品一出来,经常逗得观众哈哈大笑。
闻讯而来的春晚剧组,就把陈佩斯和朱时茂请到一个宾馆创作小品《吃面条》,第一遍剧本没通过,陈佩斯和朱时茂住着住着,吃饭的钱都没了,就走掉了。
结果,春晚剧组发动全剧组到处寻找陈佩斯和朱时茂,后来通过八一厂领导才找到, 年轻气盛的陈佩斯还不乐意去,朱时茂好好劝了一番,两人才回去续写剧本。
来来回回,陈佩斯和朱时茂反复修改剧本,前后从宾馆一共跑掉三次。最后一次是导演组把他俩请去慰问体育健儿,运动员们看了表演笑得前仰后合,这两人才坚定留下来。
可观众笑得很厉害,这在当时并不是一件好事,让全国人民大笑显得不严肃,不宏大,甚至显得“低俗”……
直到大年三十晚上七点半,离央视春晚直播已不到半小时,央视还没有领导敢点头让小品《吃面条》通过。
四、
最后,总导演黄一鹤顶住压力,出来说“有任何问题我来负责”,才让观众见到了这个新鲜的节目。
1984年,正好30岁的陈佩斯和朱时茂,第一次在央视春晚舞台亮相,凭借小品《吃面条》一炮而红,被称作“喜剧小品的开山鼻祖”。
时至今日,《吃面条》都被视为“无实物的教科书式表演”。
那天演完,陈佩斯很高兴:“它标志一个特别紧张的社会转型了,人们可以笑了。”
有人说,看陈佩斯的小品,一定要看画面。他那些精彩的表演细节,仿佛一把钥匙,开启了喜剧的魅力。
在随后的14年里,陈佩斯的小品11次登上春晚,朱时茂与他搭档10次,两人一起创作了《主角与配角》《警察与小偷》《大变活人》等诸多经典。
上面不是说,陈佩斯不乐意上春晚,是朱时茂把他苦劝回来吗……后来,陈佩斯也劝了回朱时茂。
有一年春晚排练,他们排着戏,导演在下头端着脸说了几句,说到第3次,朱时茂脸就拉长了。
陈佩斯扯他,人家导演呢,别跟人家犟,没劝住,朱时茂也是年轻气盛,冲人家嚷:“你出去,走走走!”把导演给轰走了。
肉眼可见,这两位脾气都不小。
他们为排戏闹矛盾时,也是谁都不认错。每次都是两位的太太出面,坐一块包顿饺子,大家喝点小酒,哥俩接着把那段戏说过去,戏过去了,这道坎就过去了。
到了1998年,44岁的陈佩斯和朱时茂,又上春晚表演了小品《王爷与邮差》,两人差点当场翻车。
刚上台,朱时茂的话筒意外掉了,发现后,陈佩斯立即机智救场,全场追着朱时茂跑,尽量靠近对方,共用一个话筒尽力补救,最后,借着绕场跑切镜头的机会,工作人员才帮着朱时茂把话筒别回去……
这一幕把主持人倪萍都急坏了,多年以后提起时,依然血压飙升。

但没想到,这竟是他们在央视春晚的最后一个作品。
这又是因为什么,陈佩斯得罪了谁呢?
五、
从1988年的《狗娃与黑妞》开始,陈佩斯就因镜头拍摄方式的问题,跟春晚导演组产生了一些矛盾,多年下来,矛盾层层累积,氛围紧张,一触即发。
1991年,陈佩斯在继头一年收获了儿子陈大愚之后,又在这年成立了大道影业有限公司,先后拍了6部电影。
那时他一年中有半年在排练春晚节目,还有半年要去做电影做剧本,自己没钱投资做电影,只能举债,6部电影, 举债几百万……
1999年,陈佩斯和朱时茂把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告上法庭,起诉其擅自出版发行他们在春晚的演出作品光盘,胜诉,代价是:二人再未登上过央视春晚。
后来有记者问,当时为什么那么较劲,陈佩斯回答说: “他们随便对我说‘不’,我也对他们说一次‘不’。”
他们这种壮士断臂式的反抗,实际上并没有带来很大改变,之后盗版盘依然还在卖,但陈佩斯认为他们做的是有意义的,因为必须有人发声。
此前,陈佩斯在湖南演出时,事前讲好现场不能录像,结果演出时还是发现电视台在录像,他演了一半就不演了,当时争议很大,有很多人觉得他对不起观众。
但陈佩斯非常坦然:
“那不是我对不起,是电视台对不起他们,合同里面说了不能录像。他们侵害了我的经济利益,等于是在偷啊,他把我的存折偷走了,我还怎么花钱?”
与央视分道扬镳后,一夜间,许多演出单位和各大电视台不再追捧陈佩斯,没有表演收入的维系,他的影视公司只好宣布倒闭。
此后,朱时茂下海经商,陈佩斯被传承包了荒山种树,有人说他赚得盆满钵满,也有人说他养家糊口都难……
但实际上,陈佩斯却干了另一件事。
六、
2000年6月,陈佩斯因见义勇为,上了新闻。
有位武姓司机,在北京四元桥附近刹车失灵,与一辆大货车相撞,司机胸腹部被撞出一个大洞,肺部外露,血流不止,陈佩斯正好乘车路过,立即下车救人。
陈佩斯和司机小曹把浑身是血的伤者,抬到了自己车上,一路抢行,送到了中日友好医院。后来医生对伤者家属说:“再晚几分钟,就可能没命了……”
家属感激涕零地说: “多亏了陈佩斯先生及时相救。陈佩斯在电影小品里老演坏人,没想到在生活中是这么好的一个人!”
陈佩斯却说:“这种事,谁见了都会搭把手的,要是没人救助,那才不正常呢。”
2001年,在剧场还黑着灯的年代,47岁的陈佩斯开始做起了话剧。
当时,没有人看好他。
如果他带上一两个搭档出去走个穴,演个小品,赚个几十万还是很轻松的。但是带着一大班子,演一场话剧,可能还没有他一个人走穴赚得多……
当年,陈佩斯创作的第一部话剧,对现实社会中虚假行为进行讽刺与揭露的《托儿》诞生。
那时,中国话剧市场并不成熟,买票看戏,这个现在看来理所应当的事情,在当时却不见得行得通。为了保证演出顺利,很多剧团不得不多方打点,四处赠票。
陈佩斯偏不搞这一套。谁来谁买票,反正不赠票。
结果,出乎所有人意料。《托儿》大获成功,所到之处都受到热烈追捧,上座率高达95%,在中国近50个城市连续演出达120场,引爆了低迷的话剧市场。
话剧事业一下子开展起来,这让陈佩斯觉得无限美妙,尽管它赚的少,但是它是一个有生机的事业啊。
拿着话剧能赚钱的人,当时他们是独一份,多么自豪。但这份难得的成绩背后,是陈佩斯超过常人数倍的辛苦付出。
排练的日子,陈佩斯晚上靠安眠药入睡,白天靠浓茶清醒。
他常常可以为了一段几分钟的戏,琢磨上几个小时。这种对戏的较真和严苛,也让他自己经常在演出前辗转难眠。
进入排练前半个月,他就已经睡不着觉了,梦里头都是在背台词、走位,到最后每天都得吃大量的安眠药镇定……
他也邀请好友朱时茂来参演过,但朱时茂却演到第33场就退出了。
七、
和陈佩斯演了几场话剧以后,朱时茂说: “佩斯是一个有追求的人,这一点我真的很佩服他。我吃不了他这个苦,太累,太寂寞。”
2004年,陈佩斯开始试着把自己的喜剧理论融入到话剧《阳台》的创作中,随后《阳台》被上海戏剧学院选为教学案例。
2012年1月,陈佩斯出演的话剧《雷人晚餐》在北京世纪剧院演出,已经94岁高龄、脑梗后大脑开始出现失忆症状的 陈强,拉上自己的好友于洋、葛存壮等一大帮年事已高的老艺术家们,前去给儿子捧场。
虽然已经看不清舞台,也听不清台词,但陈强从心底里为儿子高兴。此后不到半年,陈强与世长辞,享年94岁。
在父亲去世后的第3年,“2015中华文化人物”颁授典礼上, 61岁的陈佩斯说,“我才60岁过一点,还有后半辈子呢,还要拼搏后半辈子”。
那和陈强神似的容貌,相似的表情举止,证明父亲的精神已然传承给他……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