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About Face 4》的读书笔记连载 3,这一系列都是围绕本书做出的笔记。
阅读之前的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关于交互大部头《About Face 4》
「连载1」数字产品的设计过程
「连载2 」理解问题:设计研究
http://www.ux-lady.com/diy-user-personas/
"一个好的角色模型能够——也必须能够自始至终在整个项目中派上用场。将你的角色模型代入设计框架中,在开会或展示的使用对它进行讨论。赋予你的角色模型以生命,这样你最终才能为它所代表的人设计出出色的体验。"
——Dan Willig
现在在做tob产品,给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近期感受:以目标为导向的设计对产品的设计有很大的影响,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每个环节都特别关键,尤其避免需求却没有调研清楚,就急于思考信息架构、画流程图和线框图,结果可想而知。现在觉得当有人跟你提需求的时候,一定要搞明白:目标用户是谁?在什么场景下使用?想达到什么目标?只有搞清楚这些事情,才能搞明白需求的相关性,才能更好地将需求转化为设计。另外一个感受,就是当前后端对你的设计表示怀疑的时候,首先要有一套有依据的设计方案,并且能够说服他们。如果他们说:“你这样设计实现不出来!”首先做为设计师,不能怂,刨根问底为什么实现不出来,没问几个问题就发现不是实现不了的问题,当然如果遇到开发成本很大的情况,就需要另辟蹊径,死磕未必好。
第三章 为用户建模:人物模型和目标
为何要建模
人物模型是“合成模型”,建立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的行为模式基础上。我们合成原型正式定型,为产品设计提供支撑。通过使用人物模型,我们能理解特定情景下用户的目标,这是构思并确定设计概念的重要工具。
人物模型的力量
人物模型作为设计工具的优势
-
确定产品的功能及行为
-
同利益相关者、开发人员和其他设计师交流
-
就设计意见达成共识和承诺
-
衡量设计的效率。用人物模型对设计方案进行测试。
-
助力市场营销和销售规划等与产品相关的其他工作
人物模型有助于避免各种设计陷阱
人物模型为什么有效
人物模型作为用户模型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人物模型就是用户的化身:人物模型把设计和开发团队的同理心聚集在用户目标周围。
人物模型以研究为基础
人物模型代表特定产品的用户类型
跨产品人物模型:不同的产品应该单独研究和开发不同的人物模型
原型与模式化形象:人物模型人群统计应该反映研究者在访谈人群中的观察,并根据市场研究调节
人物模型拓展了用户行为的范围
人物模型不是要创建一般性用户,而是确定范围内具有典型性和确定性的行为模式。
人物模型有动机
人物模型目标
人物模型可以代表用户之外的相关人士
反人物模型,以备战略、安全和设计讨论等之需
人物模型是比其他用户模型更合适的设计工具
用户角色
用户角色是对一类用户及其问题之间关系的定义,包括需求、兴趣、期望和行为模式。人物模型能想用户角色一样描述相同的行为类型和关系,而且能够以叙述目标和示例的方式表现出来
人物模型与用户信息
用户信息:名字和照片、人口统计数据的简短描述和与设计毫无关联的信息。
人物模型与市场划分
市场划分:有助于确定人群统计的范围,进而确定人物模型的框架
人物模型:按照用户行为划分
两者很少一一对应。我们通常会使用人物模型的优先级来做出战略性的产品定义决策。
人物模型和市场划分。可以使用市场划分限制目标市场的人物模型范围。
理解目标
目标驱动使用模式
目标必须来自定性数据
找出目标,简明地表述出来:每个目标表述成一个简单的句子
用户目标和认知处理
用户目标的三种类型
-
体验目标——表达人们在使用产品所期望的感受或者与产品交互时期的感觉
-
最终目标——代表用户使用某个具体产品时执行任务的动机
-
人生目标——交互设计师需要将人生目标转换为高层次的系统功能、正式的设计概念和品牌战略
用户目标的三种类型
用户目标是用户的动机
体验目标同本能处理过程相关,即用户想要感受什么
最终目标同行为处理过程相关,即用户想要做什么
人生目标同反思处理过程相关,即用户想要成为什么
非用户目标
客户目标
商业和组织目标
技术目标
成功的产品首先要满足用户目标
设计原则:不要让用户感觉自己愚笨
优良交互设计的精髓在于设计出的交互,既能够满足制造商、服务提供商或其合作伙伴的目标,又能支撑用户的目标。
构造人物模型
人物模型创建过程概览
step 1:根据角色对访谈对象分组
step 2:找出行为变量。
活动——用户做什么;频率和工作量
态度——用户看待产品所在领域和采用的技术
能力——用户所受教育和培训、学习能力
动机——用户涉足产品领域的原因
技能——用户与产品领域和技术相关的技能
step 3:将访谈主体和行为变量对应起来
把访谈对象映射到行为变量上
step 4:找出重要的行为模型
step 5:综合各种特征,阐明目标
定义目标
人物模型和社会关系
step 6:检查完整性和冗余
step 7:制定人物模型的类型
主要人物模型
一个产品的一个界面只能有一个主要人物模型,但对于某些产品来说,可能存在多个不同界面,其中每个界面多针对不同的主要人物模型。避免这样的陷阱:哪个人物模型面向最大的市场板块最大,就选哪个。
设计原则:界面设计的关注点在于单个主要人物模型
次要人物模型
——不超过3或4个
补充人物模型
客户人物模型
接受服务的人物模型
负面人物模型
step 8:进一步描述特性和行为
人物模型叙述
-
叙述中务必包括所有重要行为类型的总结
-
不要包含过多虚构描述
-
不能将未观察到的细节加入行为描述中
-
不要在人物画像描述中引入解决方案,而是突出痛点
人物模型照片
实践中的人物模型
关于人物模型的误解
设计者“虚构”人物模型
人物模型不如引入真人有用——设计师能够将大部分用户普遍存在的关键行为和需求同特定用户的特殊行为分离开来。
人们并非为了任务而完成任务
人物模型是可溯源的
人物模型的量化
主要人物画像决定界面的结构,特定的界面设计除了支撑主要人物模型的需求外,还能满足一个或多个次要人物模型的需求。因此,即便主要人物模型自身不能代表绝大多数的市场,一个界面所服务的主要、次要和补充人物模型三者加起来也足以代表大部分的市场。
机构的“人物模型”
资源有限时使用临时人物模型
其他设计模型
工作流模型
工作流或者序列模型有助于捕捉企业组织内的信息流和决策过程。通常表述为流程图或者有向图的形式。
人工制品模型
代表的是用户执行任务和工作流中使用的各种不同人造品。通常,这些人造品指的是在线或纸质的表格。
物理模型
捕捉构成用户工作空间的物理对象的布局,有助于发现用户使用频率问题和妨碍生产效率的物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