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老俞闲话
分享教育经验,激发人生理想,服务青年创业,一起读书旅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德善学园微讯  ·  凝聚人心,攻坚克难,开拓德善教育教学工作新局 ... ·  19 小时前  
黑马程序员  ·  喜报!应届生均薪破万,最高薪资24000元! ·  21 小时前  
黑马程序员  ·  喜报!应届生均薪破万,最高薪资24000元! ·  21 小时前  
江苏教育新闻  ·  推迟VS抢跑,开学“时差”反映了啥? ·  昨天  
江苏教育新闻  ·  推迟VS抢跑,开学“时差”反映了啥? ·  昨天  
广西师乐  ·  招3440名教师!广西2025年事业单位教师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老俞闲话

如何让孩子爱上语文和历史?馒头大师张玮在东方甄选带来鲜活的“大师课”!

老俞闲话  · 公众号  · 教育  · 2024-10-22 11:44

正文

10月16日, “馒头说”主理人张玮 ,携《历史的温度》等书籍做客东方甄选 ,与主播yoyo共同讨论中国经典读物在当今时代的价值与迭代,并用讲故事的视角,从真实的细节切入,带领大家了解历史上的人物与故事🌟
“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一定是对的吗?作为流传近千年的书,《 三字经 》的内容与现在社会的价值观还能匹配吗?如何让孩子爱上历史、爱上语文?
希望这次访谈,能为大家带来一些思考与感悟,借这次访谈找到学习历史的抓手,挖掘经典作品背后的优秀文化,助力孩子成长,提升孩子的阅读兴趣和知识涵养✨
以下是访谈全程视频,欢迎大家收看~

🔹完整视频播放

视频|馒头大师张玮对话主播yoyo完整访谈(上)

视频|馒头大师张玮对话主播yoyo完整访谈(下)

🔹访谈文字实录


“馒头大师”这个名字的由来

YOYO :您叫馒头大师张玮, 一般您的读者都是 怎么 称呼您的

张玮 我不太好意思讲 我是希望大家叫我馒头,但是可能大家比较尊敬我,就说“大师”。那我说你们就索性一起叫,不要叫后面两个字。

YOYO 像您说的,大师其实很高大 上, 馒头又很接地气。馒头是从何而来?

张玮 其实这个没有任何好像很高深(的理由),就是有一次我在玩一款网络游戏的时候要自己设立一个 ID ,我实在想不出来设 个,当时养了条狗叫馒头,就停在我脚边,那我就叫了馒头大师。

YOYO 就是这么的阴差阳 。我跟您也一样,我家第一个宠物到现在我还 他当头像,所以馒头大师其实是跟一个宠物相关 (的名字)


成为馒头大师之前的经历

YOYO 我们就先来聊一聊成为馒头大师之前的您,好不?刚才提到说您就是上海人?

张玮: 是的是的,我土生土长上海人,我爸爸也出生在上海,当然我爷爷(不是)。因为上海人大多数你追三代就不行,追两代还行,追三代基本上也都是外来的。

YOYO 而且我看到网上有一个对您的称呼的叫“复二代”。

张玮: 这个是复旦的“复”,因为我妈妈是复旦的老师,她是声乐教授。我从小就出生在复旦,我是从复旦托儿所、复旦幼儿园、复旦小学、复旦二附中、复旦大学,然后在复旦读了硕士。很多人说你就差复旦造一个公墓,人生一条龙全在复旦结束。

YOYO 确实感受到了复旦跟您缘分很深。您刚刚说从幼儿园,然后一直到硕士,中间您好像有一段就尤其读本科这段经历跟其他人还是不太一样的。

张玮: 是的。这个就是每年高考的时候,我就不太好意思,就不太好讲,因为我确实那是保送的,我没有考。但是说实话,我那个叫文科基地班,当时复旦办两个班,一个叫文科基地班,一个叫理科基地班,虽然没有参加高考,但是我们也是通过严格的复旦自己出题的考试了,当时还没有自主招生,是复旦的文史哲 教授自己命题,也是语数外再加一门政治历史。

YOYO 一般大家想到提前批或者是保送生,就会觉得这个更轻松,但听您这么讲完,其实更严格。所以那个文科基地班跟普通的本科教育,哪里不一样?

张玮: 文史哲全要学,而且不光文史哲要学,我们还学高等数学,要考高等数学,还要学物理。
英语也要求非常高,我记得我们大一下的时候就全部六级都必须得通过。因为他觉得你们虽然搞文史资料,但是有很多外国文献。

YOYO 那现在这个文科基地班还有吗?

张玮 很遗憾,没有了。这个原因其实也有点唏嘘,因为要办这样一个基地班,其实要调用整个学校的资源,但是他办这个的初衷是希望给复旦大学的文史哲培养基础学科人才,讲得通俗一点,就是希望你毕业以后能够留下来做老师,再教出更多的文史的基础学科人才,但是我们全跑了。

YOYO 那您当时是跑去哪了呢?

张玮 我去了报社,我去了《解放日报》。


去报社是小时候的梦想吗?

YOYO 所以其实就相当于从幼儿园,然后一直到本科教育接受完,然后就去了报社。这是你很小就有的梦想吗?还是也是 阴差阳错?

张玮 我前两天刚刚去一个学校,讲小时候的兴趣对将来影响有多大。我就跟他们坦诚,我小时候从来没有想过我会成为一个记者 成为个作家。当然,我承认我小时候很喜欢体育,很喜欢写东西。我第一次想到我未来要做什么,大概是在大三的时候,我想要毕业了,我要做什么都没想好。当时我第一想做一个律师,但是我法律一窍不通。我做律师唯有两点,第一,那时候我们看 TVB 港剧,律师特别潇洒 我觉得特别酷。第二个律师收入比较高 后来大三暑假有个隔壁邻居问我说,解放日报体育部好像可以招实习生,你有没有兴趣?我可以推荐你去,我就去了 阴差阳错就留下来,当然确实也是我喜欢的。

YOYO 所以您刚开始做记者写的这个板块也是体育

张玮 对,我特别喜欢,我从小喜欢体育。

YOYO 您的这个职业是我的梦想
张玮 我那时候 觉得 世间还有这么好的事情 哈哈哈,我从小喜欢看体育比赛,票买不到,现在我 可以 免费去,还能到最好的位置。我还能接触到明星、偶像、球星,还可能跟他们交朋友。关键我以前喜欢写东西,看完体育比赛 心情 激动写点东西没人给我钱,现在还拿稿费,我觉得多好,这个真是梦寐以求的职业。

YOYO 我跟您一模一样,我上大学毕业那会儿正好是虎扑体育非常火的时候,然后那个时候像 W NBA 之类的这些活动,(我)也是作为这种实习生,但是后来没有像您一样坚持下来,直到留下。


想要突破稳定的生活,尝试新的选择,孩子和家长应该如何考虑?

YOYO 您已经不在解放日报了,当年就是端着非常铁的铁饭碗,后来出来是什么契机?
张玮 体育记者做到 2013 年,后来转岗到新媒体。因为当时体育记者有点好,我采访奥运会、世界杯,它其实就是和平年代的全球最聚焦的东西。这也就意味着我每两年就能见识到全世界最高精尖的新媒体技术大 比武 。这个我就特别感同身受,而且我是传统的纸媒,我是 2004 典运会开始采访的,然后 2008 年北京奥运会、 2012 年的伦敦奥运会 眼看纸媒越来越难,新媒体越来越多 我是第一批传统媒体里转岗到新媒体去的。
上海有个叫上观新闻的 APP, 这个就是从无到有,和我们同事一起做出来的,从 2013 年做,然后做到 2018 年。就像您说的确实也是下了很大的决心,很多包括我们报社领导、集团领导,包括我的父母其实都是希望我能留下来的。

YOYO 对,我觉得这个话题现在只要一抛出来,包括现在都有很多的家长会说你。当时您出来之前已经有一些基础,还是从零开始?

张玮 我觉得这点你说得非常好,后来去全国各地签售也有很多读者会举手提问就说, 馒头 老师,我也是体制内的 我觉得我接下来几十年到退休,一眼看到头,我就知道我是会什么样的。这 时候 我跟他说几句鸡汤话很方便,但是我每次都是劝的。我说你一定要评估好 尤其你先要评估家里的经济状况,我还说我自己,我不是白手起家的。那个时候 有一定经济基础,家里不靠我开张吃饭

我跟那些人说你得算笔经济账,如果你创业,比如说你假设个两年、三年,如果说这笔收入断了,能坚持几年 ,这个 算好 第二个 当时我已经做了 馒头说 的公众号, 历史的温度 已经要出 第三部 了,我完全知道我接下来这个收入是很稳定的,而且肯定是上升的。所以我才做出这个决定。如果家里面全靠我吃饭,我当时那个职位说实话还是不错的,收入也是不错的,那为家庭着想,我也不会出来。那我也要实事求是跟人家说。尤其是对 35 岁以后 40 岁真的还是要考虑一下。

YOYO 所以尤其是镜头面前,如果有一些很年轻的朋友现在遇到这样的选择,我觉得听一听张老师的意见还是挺重要的。

张玮 当然我插一句,如果说你是大学刚毕业, 25 岁以前,年轻就是最大的资本,有足够的空间让你去试一下错,以及让你知道一下社会是怎么样的,我觉得挺好 前两天我一个朋友 大学大三的 女儿,妈妈是很希望女孩子在 体制 里稳定点, 说妈妈你就让我去碰一次,碰得头破血流,我也就知足了。我跟她说,你如果不让你女儿去尝试一次的话, 心里这个结永远解不开,不 去试一试。
YOYO 我觉得这个也是给家长一些启发,因为现在其实经常会看到父母对于孩子工作的选择的干预—— 你必须要去考公,必须要去考研……
张玮 华人家长,包括韩国、日本的儒家文化圈的家长,他们 逻辑关系其实是这样的,就是我认为你考公能过得快乐,我认为你做个医生能过得快乐,我认为你做个律师能过得快乐。他当然底子里是希望你快乐,只不过他认为你做到这个才能快乐。但其实社会现在是多元的,而且说实话我们现在国家也发展得很好,方方面面都很机会有很多。那其实不一定要通过你认为那个职业变得快乐,所以说你看很多家长,最后孩子没有如他所愿去做的那个行业,但是也很快乐,家长最后也接受了 他底子里还是希望孩子能够快乐。

YOYO 我之前也是老师,有的时候会看到有一些家长比较强势的想要主导孩子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之前就会这么跟他们说,我说 看看您现在的生活状态大概是这样,如果他按照你的规划,你是他的天花板。但是如果你让他自己探索的话,也许他是会突破你的想象,或者他至少也过得挺快乐的。


是什么契机开始转向给孩子写东西?

YOYO 您辞职之前一直在做的其实是 历史的温度 。是从什么样的一个契机转到了给孩子来写这些东西

张玮 其实我当时写 历史的温度 的时候,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书会有孩子读者,因为这个书是写给成年人的。然后到了大概第二本、第三本的时候,去全国签售的时候就发现第一、第二排都是家长带着孩子来了。到 四五六 (本) 的时候就是三排、四排都是孩子。
我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就是可能我真的有一批小读者了,这是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我女儿她小学就进了双语学校,她英语确实还是可以的。但是大家都是中国人,我肯定不希望她把中国传统文化丢掉 我希望她了解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第一个我是选择了《 论语 》。 很晦涩,你如果直接丢给他看,她完全不要看,而且把学习的、阅读的兴趣给打破了 我说我来给你写,我就一个个故事写完读给你听,做成那个音频课,就根据她年龄渐长就一直写上去,就因为这两个条件,一个是有信任我的家庭和小读者,第二我为了我女儿就慢慢就写了一些少儿的书。

三字经 》好在哪里?

YOYO : 今天我觉得我们在深入的去聊这个书的内容之前,先来解答现在网络上特别火的一个问题,就是《 三字经 》里面有没有糟粕,或者是不是糟粕?因为你只有解决了这个后面的才能成立。但是实话《 三字经 》它的这个江湖地位又非常高。据我所知,宋末元初那个时候到现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它是中国的小学生开始去识字的第一本启蒙书。甚至从明代它去到其他的国家之后,像新加坡都是把它当做教材的。后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它列为了儿童启蒙读物。所以像它这么有江湖地位的一本书,现在发展了差不多近千年、七八百年左右的时间,竟然有了这样的一个变化。那首先说一下它为什么好呢?《 三字经 》好在哪?

张玮 我们中国古代人孩子读书其实跟我们现在差不多,七八岁,当然也有十几岁的,但大多数七八岁。他们没有公立学校,基本上进的是私塾。他们读的三样东西叫“三百千”。《 三字经 》《 百家姓 》《 千字文 》,《 三字经 》是最先读的,千年以来就
是所有的蒙学,它一直是宝座,坐得很好。在《 三字经 》出现之前,从来没有本儿童读物是三个字的,这个是一个很大的突破,它反而就让孩子非常非常容易去记住它,这是第一。第二个南宋王应麟的版本,是一千零几十个字,然后一代代加。我这次选的是那个章太炎的版本, 他写了 一千一百 多字。

但就这 一千一百 多字真的是包罗万象。前面可能有很多人说是人之初,性本善,讲做人的道理,它其实也讲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
什么是五行?什么是天干地支?什么是二十四节气?什么是黄道?然后其实还有相当重要的部分,大概占 1/ 3 左右,把整个中国古代史全捋了一遍 。从三皇五帝开始,章太炎版本讲到清朝灭亡,全捋了一遍。
我觉得这个特别好,给孩子讲这个历史的一个抓手。它传到日本, 传到韩国这个儒家文化圈很正常的,新加坡也是华语文学,关键还传到俄国,我觉得特别神奇。他们当时就翻译成俄文,以后所有来中国做生意的俄国商人统统先要读《 三字经 》,然后我们知道俄国有个大诗人叫普希金,他读了这个,现在普希金故居里面还有 三字经 ,俄文版的。他说 三字经 少了一个字,他要加个圣字,叫三字圣经。


《三字经》 是否还适合现在阅读?

张玮 现在确实有声音说《 三字经 》不要看 是糟粕。对,它确实是七八百年前的东西。说实话,七八百年前是封建社会,你全部搬过来肯定有不合适的,你如果完全搬过来都能用,时代就没进步了 那么这里面有几个我觉得举例子比较好。

YOYO 我都准备好,我专门去网上搜了一下,甚至我还问了像我姐姐他们有孩子的,我说你会给你孩子看吗?我姐立马就开始给我举例子,比如说像这个“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这一句。你像这个就是非常经典的所谓的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 ,大家一直在批判的一些东西,那这个时候你还让孩子去学这个吗?所以我们可以来听一下馒头大师给大家的一个解释。

张玮 我觉得首先有个原则,就这个事情是对的是错的,如果是错的,你要知道它为什么错,而且为什么你现在都能知道 三纲 五常,可见在 两千 年的封建社会里面,三 五常一直是一个根深蒂固的东西,那为什么 会在这个封建社会里这么根深蒂固?我就会在里面给你解释,其实 讲的是一种次序,就是君臣父子每个等级要有每个等级的规矩。当然我们现来已经没有皇帝 没有大臣了,这个当然是错误的。我给你解释的是三纲五常这个东西,凭什么能在中国的 两千 年封建社会里,存在那么久?那为什么在 辛亥 革命以后又被淘汰了?因为人人平等,我们是共和国,不是一个封建的帝国。

我不知道这里有没有提到“香 九龄,能温席”(的故事) ,这个也是争议比较多的 其实我觉得这个故事还可以,我觉得南宋王应麟在选《 三字经 》的时候,他已经对那个传统古代的那种 愚孝 筛了一轮了。

九龄,能温席,讲的是黄香这个人 觉得爸妈很辛苦。冬天的时候就先钻进被窝,先抓紧把这个被窝暖一暖,再请爸爸妈妈钻进来,夏天会把那个扇子,把那个席子先吹凉一凉,然后请爸爸妈妈再睡上来。

YOYO 我感觉现在是反过来,哈哈哈。

张玮 当然,哈哈哈。但是你说这个故事它也不算太违背 常理, 比黄香温 更夸张、更匪夷所思的故事有好多,比如说有个叫 郭巨 埋儿
你说《 三字经 》里面可能记录了一些古代的糟粕,我要告诉你这个糟粕糟在哪里,是我们现在不能去效仿的。
比如说现在也有新 二十四 ,是中国妇联 联合 几个 (部门) 一起出的,我觉得有些挺有道理的,是针对我们成年人来说的。每个月陪父母去看一次电影,每个月回家吃一次饭,教一下父母手机有个功能怎么用,我觉得这些都很好 这个就是时代的进步

比如说这里面还有一个五行,“ 水火 土。 此五行, 乎数 这个中西哲学都有很相似的地方。古希腊那边也在想这个世界是什么构成的,我们中国古代人也在想世界是什么构成的,那我们想是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
用我们现代科学的来看当然是很迷信的,我们现在确实知道世界不是由金木水火土组成的,但是金木水火土作为中国的一种文化,作为一种文化标识,你得了解。我说的难听点,如果你不了解金木水火土,你可能连北京奥运会那个五个吉祥物 为什么要选这五福娃都不知道 它就是背后是金木水火土这个概念。

包括我们现在去各个景点旅游,我们说文渊阁就是图书馆,它的屋顶为什么要砌成黑色?因为古代人认为金木水火土它还是对应颜色的,水就是对应黑色,图书馆最怕着火。所以说它就涂成黑色象征水,就说不要让火来着了,这些如果不知道旅游也少了很多乐趣


“人之初,性本善”一定对吗?

YOYO 其实就是说的“人之初,性本善”,这个算是每个中国人印在骨髓里的,都知道的这句话。那天问我周围的朋友,我说为什么不给小孩学这个《 三字经 》,他上来就指这个说,人之初,性本善,是这样的吗?你为什么会觉得这是对的呢?难道不应该让孩子自己去想,到底是本善,到底是本恶?
张玮 所以第一个就是告诉孩子是有性恶的,然后告诉你这两个学说是怎么来的,启发孩子思考。

YOYO 我印象特别深刻的就是我读完这本书第一章之后,第一章的最后说,最后想留给你一个问题,你觉得是孟子的性善论更有道理,还是荀子的性恶论更有道理呢?你觉得人本来的天性应该是善良的还是邪恶的呢?

张玮 就把问题留给孩子自己。


不要被固有观念局限自己的思维

YOYO 刚才我还有一个特别深的感触,我们现在能发现有一个明显的事情就是,网络给很多人提供一个发声的窗口。我们本来觉得,这可以交换思想,这个世界会创造力越来越丰富。但是我相信网友们都会发现,每个人都能发 之后,不一定所有人都是想要交流的。最后会变成了我越来越坚信我的观点,我要跟你去吵。

张玮 对,而且不接受任何反驳。我们以前说对事不对人,现在是对人不对事了。

YOYO 所以其实包括《 三字经 》我觉得一定程度上也是这样,就如果说你只是知道这里面有糟粕,或者你知道这里面有过时的东西,我就坚决不看它。那你的这个思维也是一直局限在你所认为的这个世界里面,但其实我们是这样一步一步一步慢慢的发展过来。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孩子表现不好单纯是老师或家长的错吗?

YOYO 我那天还看到有一个网友提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问题,他说“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但是你细想也很离谱,就是说一个小朋友表现不好,学习不好 最后全变成你父母的锅,你老师的锅。

张玮 尤其是变成老师的锅。我是替老师觉得有点冤枉的,我说句实话,第一责任人我觉得还是父母。
YOYO 我记得您这一章里边就提到说,尤其是教不严,师之惰,其实没有在聚焦说孩子怎么样, 是反而能帮助孩子用一个视角来理解“我的老师对我严格,其实是老师对我负责任”。

张玮 其实我们现在回想起来,我们自己生涯中也经历过一些老师。现在回过头来看,老师当时对我们有些事情很严格,还是真很感激他的。
YOYO 所以其实像刚才我们提到的,就我已经拿出来算是目前市面上争议比较多的几个点 再笼统的给大家总结一下,就是不是糟粕这件事情。我记得这个有这么一句话叫做 水,毒蛇喝了它会变成毒液 奶牛喝了它会变成牛奶。所以对糟粕与否,在乎学人,就是你怎么去理解这个事情,但是前提是我们必须要有一个窗口让孩子知道原来我们中华历史是一步一步,或者说文化常识是一步一步 (发展过来的)


既然知道有些内容是糟粕,还要花时间去了解它吗?

YOYO 还有一个问题,那也有些朋友可能也会问说,既然你知道它是糟粕了,并且我又还要想办法去说服自己,或者说去用更全面的眼光看待它,这个事情有何意义呢?

张玮 我前面说到中国的古人和西方的古人认识这个世界,在我们现在看起来都很荒谬。那也有很多人会问我为什么要花时间去了解这些错误的观念?我们现在都知道世界是什么组成,还在探索更小的夸克、 小的东西,肯定不是你说的这些东西组成的,我们为什么要浪费时间?但是我觉得,一口饭吃不成胖子,我们人类的智慧到目前这个阶段,不是我们 出来就是这样的 我们是一步一步吃了多少亏,踩了多少坑,有多少伟大的人灵光一现,一步步把人类的认知、科技文明推广到现在。
还有一节 中国有一句话叫兄弟如手足 妻子如衣服。这句话是刘备跟关羽和张飞说的。我告诉你这个观念是怎么错的 第二我还要告诉你为什么,你也得承认那个时候确实是 耕社会,他们自己没有这个意识 我觉得能够让孩子能够更加平和客观的去看待这个问题,那以后做人可能也不会那么极端,我觉得做人不极端是很重要的一个品德。
YOYO 现在其实我们所说的这种信息壁垒或者是信息茧房一定程度上也是在印证。


为什么孩子不爱读书?

YOYO 我遇到过特别多的家长,包括我们直播间也经常会有这样的评论,就是自责,或者是愧疚我为什么不爱读书?或者我孩子为什么不爱读书?他特别羡慕别家小孩可以坐在那一坐好长时间, 一本书。
我之前跟他们表达过一个观点,因为我们现在媒介不一样,所以阅读其实已经是一个非常宽泛的东西了。以前说的看书只能看书是因为没有其他技术手段,科技那边没有发展到这个 地步 。但是现在如果你说我想要实现阅读的这个功能或者是目的,它有大量的办法。听就是一种办法。如果未来有那种 AR 眼镜,你还可以真的身临其境的去体验。

张玮 一个家长给我反映,他孩子背一首诗背不下来。然后他自己去小某站上面去搜了一个背景故事, 看了一遍视频 ,然后就背出来了。那你说他看这个视频它是不是这种阅读?它广义上也是一种阅读
我觉得我们现在家长都很卷,我们内心很焦虑,就是我们家长认识到阅读是个很宽泛的行为,你不要觉得只有翻书才能阅读。
第二个我要说阅读 我指的是狭义上的阅读,它本身是一件有门槛的事情,大家不要觉得孩子爱阅读是理所当然的,为什么别的孩子爱阅读,我们家孩子就不爱阅读?不是的。真的能几个小时认真看书的孩子不是多数,是少数,阅读是有门槛的

现在的孩子诱惑多了很多,他的动力没有那么足,你得承认这一点。我们先承认这点,然后再去想办法。但你如果这个都不承认,你只能自己很焦虑,凭什么孩子不要看?
第二,我们就说四大名著。我给我女儿也推荐过四大名著, 四五年级时候想给 看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 》和《 水浒传 说句实话,女孩子兴趣真的不是很高的,你得认识到这一点。然后呢 ,《 红楼梦 说实话,三四年级我让 看《 红楼梦 》,我作为爸爸我心里有点慌了。很多家长觉得西游记最适合孩子看,其实四大名著里面,西游记是文字最晦涩的。

现在这个孩子他是看哈利波特长大的。
86 版的 电视剧 也拍得很好, 和那种工业级的 后面二十几年、三十年发展出来技术比 他们 (孩子) 的胃口 他们的被满足的阈值已经被吊得很高了。


先背诵还是先理解?

这一点最为重要!

YOYO: 之前社会上面有一个风潮,叫读经,或者说背经。
张玮: 我知道,这其实就是古代流传下来,古代私塾就这样,鲁迅先生写过的,他问解释,老师不答,你先背出来再说。

YOYO: 从这个角度,这本书不是这样的一种形式。
张玮: 倒过来,你先别背,我先给你讲个故事。原来的时候资源很匮乏,相比之下,死背也是有好处的。我们小时候背唐诗,说句实话,并不是每句唐诗的意境我们都能理解,但是背着背着,我们对格律、节奏感,对文辞的审美,它会慢慢提升上来。但是这个情况,在于孩子们得非常的听话。

我一直说,最糟糕的一个现象就是,家长破坏了孩子对阅读的兴趣,他认为阅读就是这么痛苦一件事情,他以后自主阅读、自己去学的动力就没有了。

YOYO: 我举一个例子,“ 人之初,性本善 ”,这么简单的一句话,我们一想起来可能就是只是单纯的人生下来到底是善是恶。但在这本书里面,他从孟子所说的性善,一直到荀子的性恶,关键是我们很多人忽略了后面的 “性相近,习相远”。更重要的是什么呢?是学习,你后面的努力、环境的影响都很重要。
让孩子从很小的年纪,在思维的探索上面有更多的维度,就是这本书的意义所在。

张玮老师的写作之路:

不要想太多,先去做,就会好

YOYO: 很多的朋友认识您,是因为《历史的温度》。
张玮: 跟大家讲个渊源吧。我原来不是体育记者嘛,在报社。然后我 2013 年转岗到一个不需要写稿子的岗位了。但是我从小就是那种喜欢写字的人,你让他一个字都不写其实也挺难受的,就像活火山里面的熔岩在爆发,你总得有个宣泄口。

然后到2016年的时候,我想,我要开一个号做自媒体。当时我想了两个方向,第一个是写体育,因为是老本行,第二个是写历史体育,我觉得我也能写出很多精彩的事情,但持久不了。但是历史,哇,那真是五花八门,千姿多彩,而且古今中外。

写着写着,有一群人就催更了。你今天怎么更完啦?你明天写什么呀?人嘛,说句实话,都是爱慕虚荣的,尤其那种被需要感,那时候没有任何收入,但劲头很足,早上7点更新,我下班回来写到凌晨两三点,就睡两三个小时,和俞老师一样。

后来过两个月我吃不消,就变成一三五更新,更新到一年的时候,已经攒了 100 多篇文章,我们还是很传统的,就觉得屏幕上的这些字不算字,印出来的白纸黑字才能留下来,就想有没有出版社愿意出版,算是留个念想。当时什么也没想到。
我当时口气很大,跟编辑说,这个书出来以后你版税就不用给我,你帮我捐掉。不是因为我豪气啊,我觉得肯定卖不了多少,亲戚朋友送一点,同事朋友送点,自己留点。其他我估计也没什么了。
我没记错的话,第一本书在当当网连续 42 周排名历史的第一,一下子就火了,等到十几万本的时候,出版社的那个编辑问,你确定那个版税是帮你捐掉吗?
YOYO: 哈哈,所以当时怎么选的呢?
张玮: 我说你打给我,我自己来捐,哈哈哈。后来我真的是以我女儿的名字,设立了一个读书会,给山区孩子捐书,现在已经捐了 200 万了,确实是做了这个事情。但说句实话,也没有全捐掉哈哈哈。

YOYO: 听完您这么多的经历,不管是复旦的教育经历,后来成为记者,然后做馒头说,包括石榴婆那个账号,再一直到《历史的温度》……您永远都是先做,做完之后顺水推舟也好、顺理成章也好,它就变成了一个更佳的事情。

张玮: 你这么说好像是有点啊……

YOYO: 我觉得这是给我们很多人鼓励的,行动是成本最小的努力,或者说投资。

张玮: Don't think too much, just do it.(不要想太多,先去做。)

YOYO: 所以亲爱的朋友们,如果你对于什么事一直在内耗,一直在纠结,一直在想……别想了,先做吧。

张玮: 我知道很多写作人心里有个梦。他总是对自己说,等我这一段时间忙完了,等我空下来,我闭门一个月,我去找家酒店,我去找个小岛,我把这本书写出来,肯定好。这么想的人,基本上从来没有写出来过。

YOYO: 还有就是一种自诩完美主义,必须准备得怎么样了,才去做。但你会发现,你最激动的那个劲儿,才是真正推着你往前走的。

张玮: 写作这东西,我觉得你有冲动、有念想就写。你只要坚持写下去,才能让你越来越接近你的目标。

也许你不知道

真实的历史如此鲜活动人

YOYO: 《历史的温度》里,有一章特别适合今天。今天大家有看到新闻吗?今天是2024年10月16号,在 60 年前的今天,有一个非常重要、可以说是刊登在整个中国历史甚至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事件,今天是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的纪念日。这本书里有一章叫做郭永怀,一位不应被历史遗忘的科学家。

张玮: 郭永怀他是两弹元勋,而且他多了一个身份,他是烈士。

YOYO: 我们可以先问一下,我们今天很多的新闻报道都在说邓稼先,但是郭永怀这个名字,大家有知道的吗?实话讲,我是看了这本书才知道的。

张玮: 钱学森也好、郭永怀也好、邓稼先也好,这些人特别可贵的是,以他们当时的能力和才识,留在美国真的是荣华富贵,锦衣玉食,而且他们那时候的祖国远没有现在那么强大。但是他们那时候就一定要回来,这批人都是坚决要回来,而且美方是千方百计阻挠。
YOYO: 他们一定要回来。钱学森先生当时还被关起来,当时他所有的文稿,他的信息全部被拿走了。
张玮: 郭永怀是钱学森的师弟。他知道钱学森那个事情发生过了,别人劝他先不要回去,他说我一定要回去。

他专门办了一个party,把他的老师、同学、朋友,都是美国人,全部叫到草坪,然后弄个篝火,当着大家的面,把所有的实验笔记、书稿统统扔到火里去,借这个让你们知道,你们不是怀疑我是间谍吗?我什么都不带回去,我全部烧光啊。

我有时候也扪心自问,大家换位思考,现在国家来找我,张玮同志,要交给你一个特别艰巨、特别光荣的任务,但是可能你要有牺牲,牺牲时间、牺牲家庭等等等等。

我有时候想,我为国家做事我愿意,但是他说还有一条很重要,没有人会知道是你做的。那我说句实话,我前面说人是被需要的、需要存在感,可能就要想想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