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请辩
专注治疗逻辑硬伤,这里是蔡叔传递认知的道场,还不置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918云南交通台  ·  这笔费用,今起上调! ·  21 小时前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 云南人的春天,从舌尖开启 ·  昨天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 云南人的春天,从舌尖开启 ·  昨天  
芋道源码  ·  MySQL 中 Varchar(50) 和 ... ·  2 天前  
芋道源码  ·  我司喜欢40岁程序员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请辩

如何进入人生的“上行通道”?

请辩  · 公众号  ·  · 2019-11-14 17:14

正文




聊起“阶层固化”这个话题,就很沉重,因为“固化”对大部分人而言,代表着没有希望。


所有人都将其直接拿来作为解释某个现象的理由,却几乎没有人忽闪着大眼睛提问:阶层真的固化了吗?


大家觉得这事儿显而易见——我那么难,我身边的小伙伴那么难,怎么还不叫固化?


一旦陷入了这样的心智,阶层差不多就固化了——由于你认同了固化,便减少了努力,固化就成为了既定事实。


但为什么大家都倾向于这么认为呢?是由于大家都倾向于不努力。

“不努力的心理倾向”
👇
“努力也没用的心理安慰倾向”
👇
“选择性寻找身边努力了也没用的例子”
👇
“坚定努力也没用的观点”
👇
“不努力的行为”
👇
最终确认了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
抱怨社会结构和制度


要打破阶层固化,就先要从源头上打破上述自证循环,也就是解决大家“为什么倾向于不努力”的问题。


不努力,并不是单纯的天性。据我观察,很少有人无论怎样都倾向于不努力,而是觉得努力没有性价比,或者根本找不到该往什么方面努力,所以倾向于不努力。


上述两个产生不努力倾向的理由其实可以归结为一回事儿,因为找不到往什么方面努力,本质上也是觉得自己能想到的可以做的事都没有足够的性价比。




都说人生有捷径。


曾几何时,公务员不吃香,那时候没人愿意当公务员,有人当了,当到现在,比当时90%比他出色的小伙伴过得好;曾几何时,没有人手里有钱愿意买房,甚至单位分房,不拿房子拿“折价+分十几年期”现金的比比皆是;曾几何时,没有人愿意买点股票、买点比特币、开个淘宝店……


人生的上行通道比比皆是,但有个特点——事后才能确认,所以它很难辨认。


且出于“上行”的相对原则,如果所有人都走上了这条路,那么上行就不再是上行,仅有跟别人走了不一样的路,恰好你走的是上行的那条,才叫“上行通道”。跟你选择不同的人数越多,这条上行通道能够让你的排名进步得越多。


这是个很简单的数学问题。


那为什么你会去走那条少有人走的路呢?怎么你就这么坚定大部分人的智慧都是错的?

这就是重点。

努力是很重要,但大家都会努力,现在的年轻人只要能看得到回报,996根本不在话下,甚至可以比我们父辈更加努力,那为什么有人找得到一些更有性价比的努力方向,有人找不到呢?


你可能会说:我老子有底子,利息够我吃一辈子。


挺好。


你可能会说:我天生运气好,啥也不努力,啪,500万砸头上了。


挺好。


但这两者你能决定吗?并不能。


要想切换到上行通道,刨除那些你不可控的东西以外,就只有拥有超越其他人的思维——所有“选择”、“决策”、“努力”、“执行力”等,源头统统都是思维。

执行也是思维?是的,没想明白你就不会有动力去执行。




和平时期,大部分人的阶层固化似乎是个必然,因为进入“相对上行通道”的必然是少数人,如果多数人都进了,也就没了“相对”的意义,所以阶层固化不是什么不好的词汇,是从数学上本就如此。


而这里又有程度之分,思维越成熟的国家和社会,阶层固化得越厉害,因为那里掌握着财富的人越是不“败”——他不下来,给你抓住点小的机会你也很难上去,反倒是你,由于思维和认知修行不够,容易往下掉。


鉴于此,我开设了一个有意思的蚁窝,就叫“上行通道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