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二姐,一个每天捶你起来赚钱的女人。
这两年在很多中产小伙伴口中,经常能听到一句话。
叫:穷人死于通胀,中产死于理财,富人死于信托。
带着一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众生皆平等的优越感。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为什么这句话错得非常之离谱。
首先,这句话肯定是自诩中产的小伙伴先提出来的。
而且大概率是近几年,在各类理财产品里面吃过亏。
本来心里挺难受的,但看到那些身家高达大几千万。
自己需要仰望的“富豪”,也在信托资管私募债踩雷。
是大环境有问题,不是我有问题,一下子就舒坦了。
但事实是什么呢,二姐观察了一下自己身边的富人。
真没几个人因为这波暴雷潮,彻底跌落到中产阶级。
敢把身家性命,放在别人家的大锅乱炖里更是少数。
只有自身缺乏选标能力,缺乏自己的资本增值途径。
不了解底层资产,满脑子跑赢通胀的伪富豪真中产。
才特别热衷于,去投机构打包销售的所谓固收理财。
说白了,你都沦落到买信托理财了,能是什么富豪。
让我给大家讲两个小故事,你就能明白我在说什么。
二姐认识一位,在合肥做粮食精加工生意的大哥。
他自己做糯米收购加工,销售净利率只有1.5-2%。
但这两年倡导粮食安全,央妈会给笔政策性贷款。
利率只要2.5%,有时还会给贴息,实际成本2%。
他把这笔钱拿去做大额存单,都能做出利差套利。
他有钱做理财,不如去租仓储扩规模套更多贷款。
再往上说,沿海一个市有几万亿G有+私有资产。
土地里还有大量未开发资源,有门路理财会难吗?
9000万吨石墨矿,人家可以0元加微量分红承包。
现在你再想想,跟你一起买理财的都是什么资金。
那些优质的债权类资产,风险收益匹配的好项目。
几千亿市值的银行保司,都要跟人挤破头的去抢。
他们都不可能把手头资金,全都配在优质资产上。
能让你随随便便出钱就能买到的,会是啥好东西?
我们再说回来,市面上这些金融机构赚的是啥钱?
搜罗优质资产,做好投资管理,就为赚你点管理费?
有没有一种可能,人家是持牌行凶,当掮客吃两头。
10个点发行成本,你拿8个点承担全部连带风险。
人家从发行规模里拿提点,做的就是个无本买卖。
有些同学会说不对呀,我买一些净值管理类产品。
人家能通过主动管理高抛低吸,帮我做出超额来。
那么问题来了,你真知道人家怎么做出超额的吗?
是靠提高风险偏好,还是靠信息差和自身的技术。
地方银行给地方企业放贷款,好歹占个知根知底。
收到风情况不对了,能够及时抽贷避免出现坏账。
那这些坐标北上深,一家公司8成是销售的机构。
养一帮所谓QS前50名校,肩不能扛的少爷小姐。
你真觉着他们能有独门秘籍,帮你做好主动管理?
你让他们去地级市要个账,都能被打断腿抬回来。
标的总部在哪个市县,地图上不一定能给指出来。
然后你相信他们帮你理财,我不好说是谁更草包。
说句实话,现在个人能使用的金融工具已经很多了。
你想做股、债、期权、可转债、Reits、商品贵金属。
门槛再高也只是,上上课做做题就能自己开户的事儿。
ETF工具已经多到,让人觉得有些供给过度的程度了。
哪怕你想投一级,也可以找私募做盈亏自负的个人LP。
咱不如自己学,自己买教训交学费,也别当甩手掌柜。
你买银行存款、买人寿年金保险,好歹算有机制兜底。
你做离岸信托不为了赚钱,起码能实现一定的功能性。
但投资理财想资产增值这个事儿,真的谁也帮不了你。
要么咱就接受,自己没这能力,图个低收益保本安心。
然后在自己擅长的专业性领域,搞商业变现努力挣钱。
您要是本金都没多少,投出花来也不如加把劲多打工。
要么咱就把自己放到,资本大鳄的个人能力圈定位上。
自己去一个个调研筛标的,做到比市场更懂这玩意儿。
你知道这个市场,本质上就是懂的人割不懂的人韭菜。
还坚持走在寻找救世主,抱着侥幸心理占便宜的路上。
从传销买到P2P,从P2P买到信托,从信托买到金融茶。
不愿意自强自渡,那或早或晚,就只能等人来超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