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天涯社区
【天涯社区】唯一官方账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国都市报  ·  降温+降雨!7日起,冷空气将影响海南→ ·  11 小时前  
新华社  ·  夜读|成为一个自信的人,一点也不难 ·  昨天  
新华社  ·  300000000+! ·  4 天前  
人民日报  ·  这就是中国人的顶级审美!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天涯社区

中国的年轻人为什么喜欢讲关系?

天涯社区  · 公众号  · 社会  · 2018-08-17 16:00

正文

点击上方关注,订阅每日新鲜事

近日,人民日报一篇标题为《用无私奉献回馈信任与期待》的评论称:


有的学生未踏足社会却热衷关系学,世故圆滑;有的青年年纪轻轻却“打官腔”,以“官”自居,以级别为荣,以头衔为耀,精于谋官,长于算计。一些青年人里也流行这样的观念:学历贬值了但学生干部依然是“香饽饽”,无论如何也要在班里谋个“一官半职”;没当过学生干部就不是好学生,没当过学生干部就找不到好工作;做官能光宗耀祖,做官能受人尊敬。


这篇文章在几个新闻网站上得到广泛的热议和好评。


中国社会虽历来讲究人情关系,但当下社会讲关系的风气已登峰造极。不少网友对此观点表示赞同。


是啊,在中国谁都知道“关系”的重要。没有“关系”简直寸步难行。小孩入学要不要关系?审批项目、找工作、做生意、看病等哪一样大家不是在找关系?有人甚至还总结出一句话:“在中国,关系就是生产力。”

那么,为什么中国的年轻人喜欢讲关系呢?


前几年有网站对大学生就业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将近50%的大学生回答说是“要靠关系”——就是如果谁有关系,谁有门道,谁就最有可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而选择“有能力”、“有创新精神”、“敢开拓”等因素的最多也不超过18%。


细观网友的留言则发现,即使是“能力派”们也都认为“应当双管齐下”,甚至悲观地认为“靠能力只是一种理想”。


可见大多数人都难以否认关系的重要性。

其实,青年只是社会的一个缩影。


有网友曾感叹,在中国其实连扫街女工都要讲关系。街道环卫管辖内的那么多地段,有的垃圾多,有的垃圾少;有的车辆多,有的车辆少;有的容易扫到人造成矛盾,有的比较清净。拥有分配哪个地段给你的权力的环卫站长,你要不要和他搞好关系,分到一块好点的地段,比较容易清扫,没那么危险。


如果不懂,如果不去搞好关系,那么最差的地段就是你的了。付出更多的体力精神,吸入更多滚滚灰尘,却还要给差评,扣工资扣奖金。

中国人把人的关系分成了三种。


一种叫家人关系,这是最核心的一层,家人关系里对利益保护没有条件,而且不讲回报。家人关系不好的时候,当然会有愤怒和敌意,但更多的是忍耐,因为家丑不可外扬。


第二层关系是熟人关系,比如同学、邻居、同事和同村乡亲。熟人关系对人情的回报有一些期待,会通融但也有条件。


第三层关系则是中国文化中最少涉及的生人关系。公事公办是生人关系的特点。生人之间往往不给任何照顾,只讲利害,对回报要求最高。

这些关系牢牢地构筑了一张庞大的、坚不可破的社会关系网。一张看似温情脉脉,实际上充满了冷漠与不信任的网。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一张能令他人羡慕的关系网,每个人都在苦心、细心经营着自己的关系网,每个人都期望能从自己的关系网中获得利益,而关系网的最大本质,就在于相互利用、相互依靠。 

于是,人人都拼命拉关系、走后门。然而,关系”资源分配永远不会平等,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结识并有财力买通“后门”的“把门人”,所以,那些拼命拉关系的人,或许因偶尔获益而沾沾自喜,更多的情况下是看到别人走后门,自己没有关系而倍感沮丧,但不少人沮丧之后又激发了寻找后门的更顽强的“斗志”。


就这样,人们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最终形成了一个更加不公正的社会环境——一个具有特色的“后门困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