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佩戴着自家眼镜的苏波。
文
|
铅笔道
记者
连然
►
导语
“
哐当。
”
埋头研发的工程师们诧异地看向楼上,争执声隐隐传来。
“
通宵熬这么多天,我们真的尽力了,你不能这么一句全否定
…”
声音渐渐低下去。
“
这个东西我不要了,重做!
”
苏波毅然决定。
这是
2016
年
5
月中旬,
0glass
的
AR
眼镜发布前半个月的一天上午。
“
宁肯推迟发布会,也要在东西能拿得出手时再拿出去。
”
6
月,符合苏波预期显示效果与佩戴舒适度的
0glass
如期发布。
苏波在
2014
年
10
月立项
AR
眼镜的产品研发,次年
12
月成立青橙视界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后更名为
0glass
深圳增强现实技术有限公司,文中简称
0glass
),去年
6
月推出墨镜式
AR
一体机
0glass
。
0glass
致力于工业级
AR
智能眼镜、算法的开发优化与应用,可根据工业领域中不同应用场景,提供定制化开发与解决方案。
目前,
0glass
合作的开发者客户将近
30
家,直接客户
15
家,多为华为、江铃汽车等大型国企及军工企业。设备订单累计有
1500
多套,其中
正式出货约
1000
套。
注
:
苏波承诺文中数据无误,为其真实性负责,铅笔道已备份录音速记,为内容客观性背书。
在水晶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作时,苏波接手过
AR
+营销、展览展示、舞台美术这三个领域的许多项目。
2008
年,苏波在与西门子、
GE
等大型企业合作拍摄工业宣传片时,
对工业生产工艺与流程有了深刻了解,也对其中的痛点有所知晓:
产业工人迟迟未能享受到互联网与信息技术发展的便利。在生产流水线上,运作以秒为计算单位,他们始终需要以第一视角来作业。而现有的信息技术终端能提供第一视角的很少。
但当时的苏波并没有想到什么好的法子,是
Google Glass
给了他启发。
2013
年,苏波通过各种渠道,提前看到
Google Glass
智能眼镜的雏形,意识到工业生产中的痛点有了解决之道。
而此时他已做到深圳水晶石副总裁的职位,发展遇瓶颈,想要创业一番施展拳脚。
尽管营销与展览展示对
AR
眼镜也存在需求,但在他看来,此需求仅为
“
痒点
”
,并非痛点,还拥有很多可替代方案。
工业领域则不同,
AR
眼镜能解决工业生产领域三大痛点:以第一视角呈现设备终端信息,解放一线工人的双手;
帮助管理人员实时管理员工的工作细节;客观采集和输出一线员工工作的大数据。而这三点的解决,尚无可替代方案。
综上考量,苏波选定
“AR
眼镜+工业
”
为创业方向。
他随即一边做市场调研,一边组建团队。
期间,苏波前往以美国、色列等国家考察,得出以下结论:
产品形态方面:要开发双目式方案而非单目式方案
——
若用户长期佩戴使用单眼聚焦,视力将受到一定影响;要做形态自然的墨镜式而非头箍或头戴式。
技术方面:现有的技术尚不成熟,与
70
年代中后期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相似。基于此,做工业级
AR
智能眼镜更为合适。
团队也渐次完善。
之前在水晶石为华为制作项目时,苏波与普天深圳研发中心总工程师王友初熟悉起来,后者拥有丰富的智能硬件研发经验与工业领域工作经验。当苏波发出邀请后,
47
岁的王友初爽快答应。
硬件的负责人有了,还得找软件的。他对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副总工程师徐泽明博士很感兴趣,力邀其加入,却迟迟未能说服。直到苏波后退一步,
“
兼职也可以
”
,徐泽明方被打动。兼职半年后,徐泽明辞掉超算深圳中心副总工的工作全职加入。
2014
年
10
月,三人正式立项
AR
眼镜的产品研发,同时成立了青橙视界咨询有限公司。
苏波欲先以咨询形式为国家电网、西门子等大型企业出谋划策,即针对生产、管理与培训过程中的痛点提供解决方案。另外,这其实也是考虑到大众对
AR
眼镜认知度低,需要市场教育铺垫的无奈之举。
彼时,他们的产品尚未研发完成,
苏波选择以视频方式向客户展示AR
眼镜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他以国家电网高压设备的巡检过程举例:
电力设备安全第一,容不得偷懒疏忽。之前的巡检,工人只要拿着作业指导书打了勾就意味着去过了。但究竟去没去过,管理人员是不清楚的。如果在巡检上使用
AR
眼镜,就能实现实时巡检。工人若是漏检,管理人员的手机便会收到响应报备。
◆
佩戴
0glass
巡检
不少客户对此类应用颇为认可,愿意先行立项(大型企业一般先要立项,第二年才能开展项目)。
在此过程中,苏波不但能从与客户的交流中发现问题、验证想法,还打下了产品的客户基础,
“
我们在烧水的同时,把菜也洗好切好了
”
。
一年后,团队研发出
AR
眼镜相应的工业级算法,三人自筹的
500
万元也将近见底。
11
月,苏波和
CTO
王友初在国家电网湖北超高压部做调研。一天晚上,和君资本的投资经理加了他微信。对方找他谈项目的心情很急切。苏波回到深圳后,连家没回就去会见。
当时团队已将
AR
眼镜的主板研发完成,对方体验后觉得不错,也认可苏波提出的工业应用方向,并建议苏波成立科技公司,方便日后研发的开展。
12
月,苏波成立青橙视界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但融资却没能顺利进行。
“
有一位投资人反对,理由是我们仨平均
43
岁的年纪太大了
”
,苏波无奈一笑。这项投资就此搁置。
而当和君资本的人在国外调研一圈回来后,还是在次年
3
月投下了
400
万元的天使基金。因为他们发现,国外做
AR
+工业的公司创始人平均年龄比苏波他们还大,得在
46
岁。
这源于工业的特殊性:
年轻人多对工业场景不了解,缺乏积累沉淀,年龄较长的人才能更好地把握和理解工业场景特性与客户痛点。
去年
6
月,青橙视界发布了
AR
智能眼镜产品,一款墨镜式
AR
一体机
。
因为是全球第二款类似产品,第一款尚未量产,所以团队在研发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之一在于没有参照物,全靠摸索;同时,他们要将所有零部件都做的很小,才能集成在墨镜式一体机上。
“
需要将
CPU
、存储装置、传感器等集成到一块
10
层的
PCB
版上。但是这块板子的生产却遇上了麻烦,我连续找了国内的两家上市公司,都生产不出来。
”
苏波为此非常头疼。直到王友初托关系找到给苹果代工的第二大
PCB
供应商,这块短板才算搞定。
此时,团队在
2015
年提供过咨询服务的企业(如国家电网、江铃汽车等)纷纷与其正式签单,将项目落地。
9
月,苏波将公司名称
“
青橙视界
”
改为
“0glass”
。
“
原来的公司名,让人感觉更像是一家做游戏或是针对
C
端用户的公司。
”
10
月,
0glass Pro
开发者版实现量产,量产能力为每月
300
套,
主要受限于成像镜片的生产工艺难度。据苏波介绍,
0glass AR
眼镜一体机拥有
20
多项发明专利,其光学部件由团队和上海理工大学合作研发,眼镜主板和内部电路则为
0glass
团队自主研发设计。
同时,团队立项第二代眼镜
danny
的研发,将于今年
6
月与解决方案
PSS
(工作辅助系统)一同发布。
◆
两代机型
比起第一代的一体机设计,第二代为分体式设计,佩戴在头部的部分更轻,仅为
65
克;
CPU
从高通换到英特尔,运算速度提升;续航能力从
2
小时升至
10
小时以上;价格从
16000
~
20000
元降至
5000
~
8000
元。
解决方案主打三横三纵领域:
“
横
”
为巡检维修、生产装配与工业实操培训,
“
纵
”
为能源、制造与军工。
解决方案
PSS
中设定好的通用模块占到
80%
,企业购买后只需根据自身情况稍作调整即可操作运行。收费模式分两种:使用的终端数、项目大小。
今年5
月,
0glass
完成
A
轮融资,由三一重工旗下产业基金明照资本领投,铭道资本与和君资本跟投。
之所以选择明照资本,苏波是考虑到三一重工纵横向联系的产业非常多,资源聚集能力更强,能为日后的研发和市场拓展带入更多的产业链资源。
目前,
0glass
合作的开发者客户将近
30
家,直接客户
15
家,多为华为、江铃汽车等大型国企以及军工企业。设备订单累计有
1500
多套,
其中正式出货约
1000
套。
编辑
付文学
校对
郝陶锐
我是本文作者连然,崇拜科学性感,立志做人工智能、VR/AR界的女战士,相关行业创业者求报道,咱们微信聊聊:futurey1。(加好友请注明公司、职位、事由哦)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点击“
阅读原文
”,订阅节目。